- 年份
- 2024(6041)
- 2023(9145)
- 2022(7541)
- 2021(7210)
- 2020(5940)
- 2019(13540)
- 2018(13482)
- 2017(25707)
- 2016(13767)
- 2015(16085)
- 2014(16039)
- 2013(16275)
- 2012(15794)
- 2011(14604)
- 2010(14890)
- 2009(14354)
- 2008(14284)
- 2007(12931)
- 2006(12122)
- 2005(11460)
- 学科
- 济(83634)
- 经济(83559)
- 管理(40314)
- 业(35123)
- 方法(28161)
- 企(26090)
- 企业(26090)
- 数学(24965)
- 数学方法(24658)
- 中国(22746)
- 地方(19088)
- 农(18660)
- 财(16192)
- 学(15146)
- 贸(14644)
- 贸易(14633)
- 业经(14405)
- 易(14243)
- 制(14079)
- 地方经济(13491)
- 农业(12973)
- 环境(11713)
- 银(11543)
- 银行(11526)
- 融(11225)
- 金融(11223)
- 行(11105)
- 和(11072)
- 发(10780)
- 体(10380)
- 机构
- 大学(217671)
- 学院(214171)
- 济(106724)
- 经济(104881)
- 研究(83357)
- 管理(76610)
- 中国(66788)
- 理学(64015)
- 理学院(63254)
- 管理学(62238)
- 管理学院(61837)
- 财(48083)
- 京(47483)
- 科学(46622)
- 所(43159)
- 研究所(38433)
- 财经(37472)
- 中心(36556)
- 经济学(35601)
- 经(34059)
- 江(32158)
- 农(32017)
- 经济学院(31735)
- 北京(31481)
- 院(28947)
- 范(28232)
- 师范(28027)
- 财经大学(27531)
- 科学院(25849)
- 业大(25847)
- 基金
- 项目(129299)
- 科学(102043)
- 基金(96437)
- 研究(95438)
- 家(83950)
- 国家(83325)
- 科学基金(70200)
- 社会(64632)
- 社会科(61360)
- 社会科学(61345)
- 基金项目(48935)
- 省(45843)
- 教育(42219)
- 自然(42026)
- 资助(41560)
- 自然科(40926)
- 自然科学(40914)
- 自然科学基金(40192)
- 划(39045)
- 编号(36307)
- 成果(31719)
- 部(30532)
- 发(29466)
- 重点(29166)
- 国家社会(28688)
- 中国(27580)
- 教育部(26483)
- 课题(25439)
- 人文(25018)
- 创(24951)
- 期刊
- 济(128931)
- 经济(128931)
- 研究(74142)
- 中国(46377)
- 财(36710)
- 学报(31452)
- 管理(31374)
- 农(30558)
- 科学(30133)
- 大学(23984)
- 融(22950)
- 金融(22950)
- 学学(22298)
- 经济研究(21696)
- 财经(20731)
- 农业(20703)
- 教育(18682)
- 经(18264)
- 技术(17654)
- 问题(17398)
- 业经(16474)
- 贸(16277)
- 国际(14701)
- 世界(14542)
- 技术经济(12681)
- 统计(12033)
- 业(11245)
- 资源(10825)
- 经济问题(10739)
- 图书(10683)
共检索到353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傅允生
自然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丰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2003年以来,以投资高增长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经济高增长,导致资源与原材料进口数量激增,价格大幅上升,利润由生产环节向资源供给环节转移,从而使中国经济高增长出现内部效应递减与外部效应递增、GDP增长与社会福利增长弱相关的不经济增长现象。这表明,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GDP增长应以社会福利水平相应提高为主要目标,而其前提是,加快政府职能转换与完善市场机制,加强资源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吕炜
本文从市场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出发 ,分析市场原则中的明显缺陷 ,并由此推导出市场机制下经济增长中的不经济因素。一是供给相对于有效需求呈过剩趋势 ,价值实现的矛盾始终内在于机制运行中 ;二是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条件在以商品化、资本化方式纳入市场机制运行后 ,使个人追求价值增值目标的过程可能同时成为破坏继续追求这一目标所需的生产条件的过程。这些不经济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已都经历或正在经历 ,考察他们的应对策略无疑将对我们的市场机制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市场机制 增长不经济 生产力系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杨 吴次芳 郑娟尔
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有研究是基于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C-D生产函数,该假设并不符合现实经济世界中要素替代弹性各不相同的事实,本文选择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度量可能更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增长阻尼"。计量结果表明,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了0.46%,是美国的1.91倍,土地资源"开源"与"节流"同举并重成为保证中国经济继续稳态增长的现实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美华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为主导或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中。其增长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粗放或外延型增长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冲动产生了“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约束型特征较明显,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代价逐渐降低时,经济增长质量都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经济转型期资源环境代价与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以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以及以一系列大规模生产工业的膨胀为特征的日益显现的动态规模效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资本深化的工业企业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内生制约因素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外生环境制约因素看,资源和能源约束最终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仅有赖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有赖于全社会对消费模式的调节,以及政治文化条件的转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坤荣 李子联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显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及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市场条件、资金资本、人才资本和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也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突破这些约束,宜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市场、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动力机制 约束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宏林 田卫星 田立新 刘晶
文章通过将可再生资源引入到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具有R&D部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社会最优均衡分析,给出了最优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讨论了在经济具有稳态增长率状态下各经济变量及参数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
可再生资源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房林 邹卫星
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研究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在传统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引入了社会地位和资源两个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的静态及动态分析,重点研究资源约束对经济系统均衡条件、动态转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当期资源的使用量取决于资源的边际效用、消费的边际效用和时间贴现率的大小。②消费资本比足够大或消费足够多且资本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足够小是经济系统存在鞍点均衡的必要条件。③资源消耗足够多时,消费资本比将显著下降。并从资源约束这一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失衡问题。最后从实证角度,利用协整理论验证了资源...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源约束 社会地位 协整检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钢 陈志 金碚 崔云
本文主要对矿产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进行实证研究。笔者认为,由于矿产资源供给与需求短期价格弹性较低,矿产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短期约束较大;而长期约束由于替代和技术的进步可能较小。本文根据矿产资源2001—2006年的进出口数据估计了矿产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期约束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2006年影响经济增长4.96个百分点,估计2007年影响经济增长5.74个百分点以上;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约束有限,矿产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大约为0.23个百分点。
关键词:
矿产资源 资源约束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李志勇
依据共同前沿理论、序列DEA、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以及SDA分解法,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框架,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规制松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推力,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主要由技术进步主导,技术效率影响甚微;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经历了"先下降(1995-1998年)、后上升(1998-2002年)、再下降(2002-2012年)"的过程;中国区域经济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李志勇
依据共同前沿理论、序列DEA、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以及SDA分解法,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框架,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规制松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推力,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主要由技术进步主导,技术效率影响甚微;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经历了"先下降(1995-1998年)、后上升(1998-2002年)、再下降(2002-2012年)"的过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要素禀赋结构、经济私有化程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外贸依存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府干预力度对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资依存度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龙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3年全国GDP总量及增长率。经初步核算,2003年全国GDP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1%,这一速度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接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9,4%的平均水平。随着GDP增长速度的加快,价格总水平明显上升,2003年GDP缩减指数为2.1%,而上年是-0.3%。这一显著变化给国内外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学者也从多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有的侧重于政策方面,有的侧重于运行机制方面,有的侧重于有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钢 陈志 金碚
本文主要对"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及矿产资源的供求特点,从长期而言价格机制会调节实现矿产品供求平衡;但由于矿产资源价格偏离均衡价格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供需才能平衡,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较大损失,从而造成了"资源"约束经济增长。
关键词:
资源约束 经济增长 矿产资源 价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