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0)
2023(13996)
2022(12338)
2021(11576)
2020(9494)
2019(21431)
2018(21452)
2017(40537)
2016(21992)
2015(24688)
2014(24430)
2013(23805)
2012(21581)
2011(19687)
2010(19747)
2009(18577)
2008(17499)
2007(15279)
2006(13677)
2005(11325)
作者
(63333)
(52594)
(52156)
(49503)
(33226)
(25320)
(23667)
(20648)
(19829)
(18643)
(18164)
(17497)
(16533)
(16440)
(16061)
(15909)
(15812)
(15439)
(14967)
(14845)
(13112)
(12775)
(12552)
(12021)
(11785)
(11733)
(11628)
(11601)
(10580)
(10449)
学科
(83825)
经济(83731)
管理(61873)
(59698)
(46715)
企业(46715)
方法(37459)
(33334)
数学(31366)
数学方法(30977)
中国(22528)
农业(22213)
业经(21813)
(20537)
(19914)
地方(18720)
(16211)
理论(15243)
环境(14540)
(14470)
(13438)
贸易(13428)
(12987)
(12477)
(12437)
财务(12364)
财务管理(12340)
技术(12260)
(12002)
银行(11965)
机构
学院(309779)
大学(307529)
管理(124639)
(113248)
经济(110372)
理学(108102)
理学院(106898)
管理学(104940)
管理学院(104381)
研究(101161)
中国(74750)
科学(66120)
(65767)
(54141)
(51043)
(49998)
业大(48493)
中心(46779)
研究所(45887)
(45011)
(43956)
师范(43560)
农业(41322)
北京(41286)
财经(41251)
(37411)
(37272)
(37027)
师范大学(35036)
技术(32616)
基金
项目(217786)
科学(170372)
研究(160138)
基金(156510)
(136331)
国家(135132)
科学基金(115932)
社会(99551)
社会科(93894)
社会科学(93869)
(86143)
基金项目(84053)
自然(75605)
自然科(73674)
自然科学(73660)
教育(72757)
自然科学基金(72299)
(71905)
编号(67343)
资助(63454)
成果(53814)
重点(48362)
(46818)
(46678)
课题(45454)
(44672)
创新(41567)
科研(41222)
项目编号(40404)
国家社会(40191)
期刊
(129128)
经济(129128)
研究(84483)
中国(58956)
(53382)
学报(50606)
科学(47584)
管理(42582)
大学(37867)
(36569)
农业(36365)
学学(35446)
教育(34787)
技术(26101)
业经(25100)
(23558)
金融(23558)
图书(19021)
经济研究(18643)
财经(18344)
问题(16718)
资源(16648)
(16349)
(15962)
(15567)
科技(15392)
理论(14539)
现代(13676)
实践(13617)
(13617)
共检索到442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峰  秦晓楠  李秋成  
乡村旅游地开发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政策选择。本文立足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探索根据公共型、公用型和私人型三类不同乡村旅游地形态,分别构建稳健的多中心治理结构,通过"官、产、民、学、媒"等利益主体不同模式下的职能划分与协作互促实现利益均衡和价值最大化,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开发目标的实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国良   赵婵娟   刘钰   万沛钰  
揭示乡村旅游地耕地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可拓展耕地资源理论认知的多维性,深化耕地资源有序利用的多样性。以江西省典型乡村旅游地中源乡为例,在格网尺度上开展耕地多功能定量评价、影响因素及权衡/协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耕地综合功能及文化功能指数上升,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指数下降。(2)在快速发展期,耕地多功能空间格局分异主要受自然条件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而巩固发展期自然条件、空间区位及旅游发展因子共同交互作用愈发明显。(3)耕地多功能之间的权衡关系不明显、协同关系普遍,并且随着乡村旅游地发展阶段由快速发展期迈入巩固发展期,耕地多功能之间协同度最高也由“生产—生活”转为“生产—文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茂英   张镁琦   王龙杰   周永广  
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强调“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为引导乡村地区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学理层面总结和提炼相关实践经验,能够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旅游学者的力量。为此,文章引入乡村经营性治理的概念,在阐述其内涵、论证其与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在逻辑相契合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地产业经营和乡村治理实际,从多元行动主体的视角,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化了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的理论内涵,并探索性地构建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共同富裕的载体,以统筹逻辑和组织化的路径参与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中;乡村文旅小微企业是共同富裕的个体,以运营逻辑和责任化的路径参与其中;本地村民是共同富裕的主体,以内生逻辑和公民化的路径参与其中;外来游客则是共同富裕的流体,以共创逻辑和内部化的路径参与其中;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旅游地实现经营性治理最为深厚的力量,通过党建引领来凝聚共识和高位推动,是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经营性治理、助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核心保障。文章还梳理了相关潜在研究议题,研究成果能够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学理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环宙  童逸璇  吴茂英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圆刚   田文娟   王亚楠   郭佳昕  
返乡从业居民是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其个体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议题。该研究从人本位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人的再生产”概念。首先,研究探索了“人的再生产”维度,包括人地关系再嵌入、文化价值观再生产、人际关系再生产、劳动形式再生产和自我再实现。第二,研究建构了“人的再生产”模型,其中,人地关系和劳动形式再生产构成“人的再生产”物质与时空基础,文化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再生产构成文化与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返乡者实现了阶段性主-客身份转换和自我存在方式重构。第三,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地返乡从业者“人的再生产”阶段历程及策略,包括准备阶段,其策略包含心态建设、人际筹备、职业搜寻与确认;初返阶段,策略包含逃避、对抗、纠偏;适应阶段,策略包含记忆回归、情感联结、社会合作;稳定到发展阶段,策略包含资源复盘、发展对比、未来规划。研究为乡村旅游地的返乡政策制定和治理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烨莹  张捷  周云鹏  曾湛荆  庄敏  刘伟  
公共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形式,一直受地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领域关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成为重要的吸引性景观,游客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感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文献梳理与问卷调查,确定了乡村公共空间的17个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划分了游客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感知维度;进一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乡村公共空间感知与游客地方感的内在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感知维度包括物理性功能特征和心理性感知特征;乡村公共空间对游客地方感形成有积极意义,心理性感知特征的正向影响作用明显,而物理性功能特征的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的发展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永波  李同升  
基于对西安市民的问卷调查,本文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角度入手,分析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和乡村旅游地服务质量的评价,得出乡村旅游地开发的优选方案。样本抽样采用随机抽样中不放回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消费前问卷(pre-test)与消费后问卷(post-test)的方法;问卷设计采用了田野调查(fieldinvestigation)方法和景观评价中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发现:(1)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喜好评价有明显的"回归自然"情结;(2)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硬件设施服务能力评价较低。最后,总结得出如下优化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兴柱  
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是由人、经济、社会、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空间性特征。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大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和实现农民安居乐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胡露月  
在重庆12个乡村旅游示范区(县)开展实地调查,考察调查区内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分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专旅型4种,利用二元、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资本状况下农户如何选择乡村旅游参与策略。通过整理466份问卷数据,最终得出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分别是促使农户选择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专旅型生计资本的关键因素等。发展乡村旅游,应合理提升农户生计资本,促使农户选择乡村旅游生计策略,补贴农户经营乡村旅游启动资源,促进与监管并举。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孟凯   王强  
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话题,然而相关系统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缺乏。全面梳理与总结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未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基于Google Scholar和CNKI学术搜索工具,对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研究的国内外典型文献进行全面科学检索,并从主体、动因、过程、结果、方法等逻辑要素出发对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研究进行科学系统性回顾、归纳与述评,并以此提出了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5个方向:(1)科学构建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个体-农户-社区”尺度系统理论框架;(2)加强探讨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个体主观意愿;(3)从结构与后结构主义双重视角科学揭示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的过程机制、微观路径及动态生成逻辑;(4)从“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观”和“社区福祉观”出发评价生计转型过程与结果的可持续性;(5)加强“混合”以及“后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应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芬  余纯  李治洋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微信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成为新的社会化媒介。越来越多乡村旅游地开通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宣传,微信也凭借其高便捷性、高信任度以及高传播性成为乡村旅游地为游客提供实时信息并了解游客需求的天然营销平台。筛选出国内典型的8个乡村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在2015年通过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营销信息为研究内容,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和内容分析法,研究微信营销在我国乡村旅游地的发展情况及营销效果。结果发现:不同乡村旅游地在微信营销策略上具有明显差异性,大致分为形象积极型、收益积极型、互动关系型、外部机会型4种类型;同时国内乡村旅游地在微信营销的"硬"营销方面较为擅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鑫  杨新军  陈佳  吴文恒  
为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转型及能源消费模式产生的影响,论文借鉴可持续生计理论,以陕南金丝峡乡村旅游地为例,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构建能源消费-生计多样性模型对农户分类,基于用能多样性矩阵与效益评估法,分析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用能结构及其综合效益,继而依据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影响农户能源消费的主要生计资本因子,并总结农户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旅游经营与不参与旅游经营的两大类农户中,农户用能多样性水平随生计多样性水平的提高而上升;2与非旅游经营户相比,旅游经营户商品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新型能源迅速推广,传统能源消费有所降低,能源消费模式向优质化和商品化发展;3不同类型农户用能综合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影  钟小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承担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了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中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得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适应性管理中存在特色旅游资源的探查滞后、人力资源组合不当致使乡村旅游衰落、物质与精神的协作发展尚未平衡及乡村旅游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存在延迟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大政府对特色资源勘查的扶持力度、打破常规性的人力资源简单组合模式、延续并创新物质与精神协作的旅游战略和健全乡村旅游风险管理的体系和制度的措施,促进生命周期理论与乡村旅游经济管理契合,以求真正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的有效发展。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孔冰娴  时笑  杨锋  
在当今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社交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乡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鉴于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且当前乡村旅游相关的研究尚且不足,提出以下两个研究问题:第一,社交媒体上乡村旅游信息的何种质量会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第二,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是否会影响旅游者的乡村旅游意愿.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信息质量、目的地形象和旅游意向的相关概念和题项组成问卷,对人们的旅游行为进行调查.共有177名受访者完成了调查,结果证明,社交媒体中乡村旅游的信息质量、目的地形象和旅游意向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信息性、信息增值性、信息量、信息易得性和信息来源可信性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均呈显著正相关,并最终对旅游意向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不仅从理论出发探讨了社交媒体中乡村旅游信息质量对游客旅游意愿的影响,还从实践中为政府和乡村旅游从业者提出通过提升社交媒体中信息质量的方式来吸引更多游客的营销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