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8)
2023(9657)
2022(8339)
2021(7727)
2020(6454)
2019(15190)
2018(14936)
2017(29271)
2016(15858)
2015(18063)
2014(18166)
2013(18161)
2012(16927)
2011(15331)
2010(15588)
2009(14793)
2008(15082)
2007(13685)
2006(12000)
2005(10838)
作者
(46921)
(39571)
(39412)
(37835)
(25009)
(18991)
(18129)
(15338)
(14614)
(14103)
(13385)
(13203)
(12599)
(12544)
(12329)
(12271)
(12214)
(11616)
(11394)
(11283)
(9747)
(9728)
(9562)
(9016)
(8876)
(8817)
(8730)
(8612)
(8058)
(7854)
学科
(65513)
经济(65446)
管理(49909)
(43570)
(36902)
企业(36902)
方法(30795)
数学(25969)
数学方法(25733)
(21797)
(21554)
税收(20346)
(20170)
(17257)
(16570)
中国(16181)
环境(14444)
业经(13807)
(13411)
地方(12584)
(12363)
财务(12345)
财务管理(12319)
(12233)
贸易(12230)
(12199)
理论(12051)
(11856)
企业财务(11682)
农业(11264)
机构
大学(238397)
学院(236947)
(96411)
经济(94349)
管理(89468)
研究(77613)
理学(77253)
理学院(76400)
管理学(75213)
管理学院(74780)
中国(58819)
(50497)
(49727)
科学(49129)
(40178)
财经(39351)
(38892)
研究所(36332)
(36054)
中心(35696)
(35538)
业大(34315)
北京(31214)
(31056)
农业(30915)
经济学(30781)
师范(30763)
财经大学(29013)
(28541)
经济学院(28038)
基金
项目(153957)
科学(120421)
研究(112995)
基金(111545)
(97140)
国家(96371)
科学基金(81874)
社会(71729)
社会科(67893)
社会科学(67869)
(59522)
基金项目(59257)
自然(51998)
教育(51130)
自然科(50624)
自然科学(50605)
(50463)
自然科学基金(49685)
编号(47085)
资助(44994)
成果(39201)
重点(34969)
(34617)
(33375)
(31955)
课题(30954)
国家社会(29955)
科研(29912)
创新(29879)
教育部(29539)
期刊
(105068)
经济(105068)
研究(70719)
中国(42589)
(40350)
学报(38632)
(33935)
科学(33602)
管理(29300)
大学(27701)
学学(25914)
农业(22615)
教育(22568)
财经(19345)
技术(18179)
(17086)
金融(17086)
经济研究(17071)
(16623)
业经(16516)
(16483)
(15727)
问题(14517)
税务(13971)
图书(13311)
资源(12544)
(12306)
技术经济(11532)
(11421)
(11351)
共检索到347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英伟  
马克思产权理论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现阶段,学术界在资源税和环境税功能定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马克思产权理论指导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有助于明晰功能定位,发挥两税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协同性作用,进而为改革方案的综合设计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在马克思产权理论视角下,资源税的功能定位应是:节约保护资源,并充分补偿代际间的负外部性;而环境税的功能定位则集中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发挥规制和导向作用,解决代内负外部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英伟  
马克思产权理论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现阶段,学术界在资源税和环境税功能定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马克思产权理论指导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有助于明晰功能定位,发挥两税及相关税费之间的协同性作用,进而为改革方案的综合设计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在马克思产权理论视角下,资源税的功能定位应是:节约保护资源,并充分补偿代际间的负外部性;而环境税的功能定位则集中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发挥规制和导向作用,解决代内负外部性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英伟  
本文回顾了我国已有文献关于资源税职能定位的不同观点,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了资源税的本质特征、征税目的,阐明了国家对国有资源的不同调节方式,以便精准定位,精准实施政策措施,实现国家资源利用效用的最大化、达到调节效用最佳,从而提出了资源税费完善的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英伟  
本文回顾了我国已有文献关于资源税职能定位的不同观点,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了资源税的本质特征、征税目的,阐明了国家对国有资源的不同调节方式,以便精准定位,精准实施政策措施,实现国家资源利用效用的最大化、达到调节效用最佳,从而提出了资源税费完善的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邵学峰  梁志元  
绝对资源租来自于资源产品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即来源于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源产品生产价格以上存在加价是因为资源的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外部性,要消除负的外部性必然要投入劳动,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就是为消除负外部性所付出劳动量的等价物。外部性问题应由资源所有者通过绝对资源租来解决,资源税只是为国家提供公共物品的管理劳动付费。但是,当前我国资源税在性质和含义上与资源租基本一致。资源税要实现资源租的功能,就应逐步扩大资源税的范围和征收力度,涵盖极差资源租Ⅰ以实现产权收益,涵盖极差资源租Ⅱ以实现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付费,涵盖绝对资源租部分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魏宇杰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被国外一些学者称为"一篇很难读的文章",存在着明显的"不明确的地方",即当牵扯到市场价格或供求关系时,"市场价值"概念具有多种规定,这些规定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难以梳理。为此,有学者质疑马克思"是否把市场价值同市场价格混同在一起了"。为厘清这一问题,首先,需要阐明市场价值既是基于商品生产的"平均"规定,也是基于社会需要的"截尾"规定,是这两种规定的辩证统一;其次,必须说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及其不同的决定机制,即市场价值是生产条件平均化的结果,而市场价格则是竞争的结果;最后,有必要重新审视市场价值理论的定位,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为最终推出生产价格理论而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翀  
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围绕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斯威齐和置盐信雄的看法。但斯威齐和置盐信雄的论证在逻辑上存在缺陷,不过,斯威齐提出的"在剩余价值率可变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不能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这一结论还是值得肯定的。以美国1948~2015年的实际经济数据为根据可以证明:虽然一般利润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趋向下降,但是一般利润率不是必然趋向下降的。另外,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一般利润率的变化起着反向作用,剩余价值率的变化在正向上对一般利润率的变化起着更大的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泽一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国  黄文义  
西方产权理论对产权概念范畴的界定并不完整,仅仅将其界定为法权上的权利束,忽视了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背后的权力对等关系。这一不清楚的产权概念界定随西方产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被用于中国国企改革,使得改革中所谓的"产权清晰"成了一个"不清晰"的"清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将产权混同为所有权,把所有权定义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把产权定义为包括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一组权力束权利,二者都是权利束,且没有了差别。这样,建立在混乱的产权范畴基础上的所谓"产权清晰"就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席卫群  
随着资源税改革进程的加快,厘清租、税、费内涵,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上对资源进行调控可以分别运用租、税、费等手段,国家凭借财产权力对自然资源征收资源租,在权利让渡环节征收;凭借政治权力对自然资源征收资源税,在开采销售环节征收;凭借管理者权力收取资源专项收费。通过税、费、租的联动机制,可以建立起合理的资源税费制度。随着我国资源税费制度的深化完善,资源税征税范围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职能定位未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未列名且附加值不高的非金属矿原矿重视程度不够、各省份的水资源征收范围较窄且不一致、征收范围调整的认识尚未统一等。基于此,资源税扩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东作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简新华  
卫兴华教授新作《理论是非辨析——误解错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例评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2年6月出版。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着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现实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改革开放的新问题;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深层影响等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出现了各种误解、错解、曲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观点,甚至出现了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卫兴华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杜林、谢韬、辛子陵和王成稼都作了乱解和错解。由于版本不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重建个人所有制"与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德文第一版、《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表述不同。杜林把马克思讲的"重新建立",简单理解为"恢复",即"恢复"被资本主义否定了的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学界一般按恩格斯的解读来理解重建的个人所有制,就是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其实,马克思在论著中把个人所有制分成两种,一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个人所有制,也就是个体劳动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或个人所有制;另一种是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也就是社会主义要建立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施文泼  
2010年6月,资源税改革在新疆率先启动,重点是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的课征方式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税率为5%。同年12月,改革推及到西部十二个省份,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但是,在理论上对与改革相关的一些问题仍存在争议,因此需要澄清一些误解,以进一步推动改革进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鋆  杨慧玲  
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其农业地租的存在条件、来源及表现形式皆不同于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农业地租。土地流转收益与农业补贴是我国农业地租的历史表现。地租又是一个关系范畴,地租的本质不是物,而是物的形式下掩盖的生产关系及与之相应的分配关系,不能以"物的形式"作为我国农业地租的评判依据。本文基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地租产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微观模拟,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农业地租的现实性进行历史的分析,力求揭示当前历史条件下我国农业地租的变化路径及内在规律,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