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47)
- 2023(5280)
- 2022(4353)
- 2021(4070)
- 2020(3367)
- 2019(7281)
- 2018(6793)
- 2017(13112)
- 2016(7329)
- 2015(8321)
- 2014(8220)
- 2013(8540)
- 2012(7792)
- 2011(6710)
- 2010(6769)
- 2009(6345)
- 2008(6703)
- 2007(5761)
- 2006(5183)
- 2005(4620)
- 学科
- 济(29810)
- 经济(29787)
- 管理(28249)
- 财(26811)
- 税(21649)
- 业(21087)
- 税收(20222)
- 收(20052)
- 企(18502)
- 企业(18502)
- 财政(14341)
- 地方(12216)
- 政(11896)
- 方法(10601)
- 务(10320)
- 财务(10307)
- 财务管理(10269)
- 企业财务(9814)
- 数学(9353)
- 数学方法(9272)
- 中国(9119)
- 地方经济(7304)
- 农(6701)
- 和(6525)
- 制(6479)
- 收入(6353)
- 资源(5878)
- 环境(5740)
- 业经(5556)
- 学(5314)
- 机构
- 学院(99902)
- 大学(97980)
- 济(39895)
- 经济(39037)
- 管理(36844)
- 财(33668)
- 研究(32794)
- 理学(31690)
- 理学院(31324)
- 管理学(30891)
- 管理学院(30700)
- 中国(25683)
- 财经(21256)
- 科学(20981)
- 京(20397)
- 经(19070)
- 所(17277)
- 江(16257)
- 财经大学(15257)
- 研究所(14930)
- 中心(14281)
- 省(13293)
- 北京(13031)
- 范(12852)
- 师范(12762)
- 经济学(12735)
- 州(12695)
- 财政(12412)
- 税(12239)
- 院(11811)
- 基金
- 项目(65309)
- 科学(51571)
- 研究(49586)
- 基金(46813)
- 家(40506)
- 国家(40207)
- 科学基金(34647)
- 社会(32004)
- 社会科(30486)
- 社会科学(30476)
- 省(25748)
- 基金项目(24799)
- 教育(21699)
- 编号(21090)
- 划(21065)
- 自然(20866)
- 自然科(20217)
- 自然科学(20210)
- 自然科学基金(19816)
- 资助(18607)
- 成果(17786)
- 重点(14962)
- 发(14746)
- 部(14180)
- 国家社会(13982)
- 课题(13914)
- 性(13833)
- 创(13695)
- 项目编号(13433)
- 创新(12912)
共检索到160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珺
本文着重探讨资源税在区域财政能力差距形成中的作用,并在国际经验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自然资源使用和租金分配制度提出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珺
一、资源税类型 各国的自然资源课税纷繁复杂,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内不同的州,资源课税都不一样。同一个州内,对不同资源的课税,也各有不同。为简化描述,可以把现有的资源税形式归为三类: 1.产出型资源税(output—related taxes)。以加工过的矿石或未经加工的原矿为课税对象,或者从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寒波 龚莉 夏一丹
本文采用Theil指数计量模型对我国县域财政能力的差距进行了考察,发现我国县域财政能力差距呈继续扩大的趋势。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仍然是产生我国县域财政能力差距的最重要因素,但产业结构差异、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对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张小明
在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资源税制不合理是形成我国区域间财政能力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现行资源税制,扩大征收范围,提高税率,从而提高资源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可以促进资源节约,也可以提高资源丰富的中西部省份的财政能力。本文建议,应该改资源税为共享税,在赋予地方一定自主权的同时,仍然强调中央对资源税的控制权。
关键词:
资源税 区域间财政能力 税制改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怡虹 李峰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差异是我国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重要根源,其中,本级税收、转移支付收入、预算外收入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三个重要因素。利用因子分析,可以计算出我国各省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综合因子得分,通过计量检验,可以分析出这三种因素对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不均衡所引致的地方税收能力差异,是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地区不均等的主要原因;目前的转移支付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预算外资金支出有助于改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地区差距 财政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军
文章基于1998-2015年地方政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以下特征:从总量来看,东部>西部>中部>东北;从支出力度来看,东北地区支持力度最大,达到18%,其他地区支出力度较小,在10%左右;从人均支出来看,东北地区远远超过平均值,东部和中部地区均落后于平均值;从社保支出增量来看,东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东北地区最少;区域间泰尔指数不断下降,区域差距不断缩小,90%以上由区域间差距造成。因此,必须优化中央—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适当提高中央政府社会保障事权;根据老龄化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向阳
1995-2011年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特征是:从总量、支出力度、人均支出三方面来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泰尔指数上升表明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差距主要由区域间差距造成,2010年开始区域内差距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技转移支付;加强区域间科技横向合作,降低科技创新风险。
关键词:
科技支出 转移支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俊朋 田国强 郭沛
本文采用1995~2009年中国财政支农投入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指标对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省级空间单元上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变化的区域构成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中西三大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在区域分布上明显呈"东高中低"的基本格局,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最小、力度最弱;区域内差距是形成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差距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差距引起的。因此,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应着力于缩小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地区差距 Theil指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承昊
本文认为,改革后财政转移没能有效地缩小地域差距,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央财政力量弱化,财政转移规模变小,从而使财政转移对地域间均等化的效果不大,而抑制地域间财政转移的中央政府职能的弱化,是改革后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导致的结果。如果分权使地方财政处于重要的地位,那么地方财政自身平衡问题会比中央的地域间财政转移支付更为重要。财政的地域间不均衡可以通过中央在支出方面的垂直性平衡手段解决
关键词:
区域差距,财政平衡,转移支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明喜
地方财政支出是政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近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敛散性以及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件收敛,三大地区中只有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地方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提升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而地方行政管理费用的扩张则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支出 区域经济 区域差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桂芝
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以及全国各区域城乡人口等数据,运用计量研究方法,通过广义熵的引进、计算与比较,揭示和论证财政转移性支出对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调节效应不尽如人意。对此本文指出应重视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的公平性目标,并对有效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规模、优化财政转移性支出结构提出对策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文明 叶阿忠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缩小区域收入差距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精准平衡。基于此,选取2007—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利用半参数门限空间计量模型探索市场潜能与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区域收入差距具有门限效应,在全样本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分地区则存在异质性;市场潜能的空间效应在全样本中为促进作用,在分地区样本中,沿海城市表现为正向拉动,东北、西北和黄河中游地区则表现为负向抑制;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收入差距具有非线性影响,总体呈倒“N”型,但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陕西省财政厅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苏新泉 武永义 周正
资源税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的征收不仅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而且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吉林省财政厅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张依群 范亚平
资源税是国家为保护和促进国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适当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征收的税种。从税收总量上看,资源税虽是小税种,但在调节级差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弥补资源开采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负外部性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资源税、房产税改革及对地方财政影响分析》课题组 刘尚希 朱长才 张学诞 程丹润 施文泼 陈龙
资源税和房产税改革是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当前,两项改革均处于改革试点阶段,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报告在分析资源税和房产税改革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资源税、房产税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并深入分析了资源税、房产税改革对地方财力、财政管理体制和地方税体系建设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