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9)
- 2023(11108)
- 2022(9798)
- 2021(9296)
- 2020(7730)
- 2019(17864)
- 2018(17729)
- 2017(34325)
- 2016(18435)
- 2015(20779)
- 2014(20696)
- 2013(20625)
- 2012(18786)
- 2011(17023)
- 2010(16709)
- 2009(15278)
- 2008(14633)
- 2007(12594)
- 2006(10993)
- 2005(9374)
- 学科
- 济(73894)
- 经济(73809)
- 管理(56984)
- 业(51641)
- 企(42983)
- 企业(42983)
- 方法(36455)
- 数学(31530)
- 数学方法(31215)
- 农(19478)
- 财(18142)
- 中国(18126)
- 业经(16439)
- 学(16286)
- 地方(14423)
- 农业(13395)
- 和(13199)
- 贸(12914)
- 贸易(12909)
- 环境(12774)
- 理论(12755)
- 易(12469)
- 制(11922)
- 技术(11629)
- 务(11518)
- 财务(11459)
- 财务管理(11440)
- 企业财务(10890)
- 划(10854)
- 银(10237)
- 机构
- 大学(265718)
- 学院(263332)
- 管理(110896)
- 济(103511)
- 经济(101280)
- 理学(97537)
- 理学院(96500)
- 管理学(94917)
- 管理学院(94441)
- 研究(84668)
- 中国(61617)
- 京(56124)
- 科学(53789)
- 财(45845)
- 所(41718)
- 农(40042)
- 业大(39778)
- 研究所(38466)
- 中心(38255)
- 财经(38135)
- 江(35880)
- 北京(35182)
- 范(34838)
- 经(34767)
- 师范(34560)
- 农业(31427)
- 院(31021)
- 经济学(30256)
- 州(29845)
- 商学(29251)
- 基金
- 项目(188805)
- 科学(149019)
- 基金(138304)
- 研究(137510)
- 家(120091)
- 国家(119099)
- 科学基金(103263)
- 社会(86613)
- 社会科(82130)
- 社会科学(82110)
- 基金项目(74554)
- 省(72716)
- 自然(68241)
- 自然科(66569)
- 自然科学(66556)
- 自然科学基金(65370)
- 教育(62450)
- 划(61085)
- 编号(56720)
- 资助(56472)
- 成果(44337)
- 部(41763)
- 重点(41332)
- 发(39170)
- 创(39047)
- 课题(37375)
- 创新(36282)
- 科研(36074)
- 教育部(35865)
- 国家社会(35457)
- 期刊
- 济(108483)
- 经济(108483)
- 研究(74429)
- 中国(44460)
- 学报(41596)
- 管理(38705)
- 科学(38492)
- 农(35020)
- 财(32390)
- 大学(30833)
- 学学(28771)
- 教育(27113)
- 农业(24960)
- 技术(21474)
- 融(18793)
- 金融(18793)
- 业经(18726)
- 财经(17605)
- 经济研究(17559)
- 图书(16655)
- 经(14907)
- 问题(13772)
- 理论(13732)
- 资源(13614)
- 科技(13012)
- 实践(12793)
- 践(12793)
- 业(12663)
- 技术经济(12599)
- 商业(12570)
共检索到365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安薪如 刘楠 车敬上 王海侠 李爱梅
消费者经常会产生已拥有资源少于所需要资源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被称为资源稀缺。已有研究发现资源稀缺可产生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能会抑制个体对其他重要信息的关注,进而产生"管窥负担";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个体专注于使稀缺资源发挥最大价值,进而获得"专注红利"。通过文献梳理,本文首先综述了资源稀缺的定义、操纵方式及测量方式;其次,重点分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三个阶段总结了资源稀缺影响消费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并且开创性地从"开源""节流"及"代偿"三条路径阐明了双刃剑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接下来,从环境和个体两个层面梳理了资源稀缺影响消费行为的边界条件;最后,为消费者、商家及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实践建议,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安薪如 刘楠 车敬上 王海侠 李爱梅
消费者经常会产生已拥有资源少于所需要资源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被称为资源稀缺。已有研究发现资源稀缺可产生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能会抑制个体对其他重要信息的关注,进而产生"管窥负担";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个体专注于使稀缺资源发挥最大价值,进而获得"专注红利"。通过文献梳理,本文首先综述了资源稀缺的定义、操纵方式及测量方式;其次,重点分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三个阶段总结了资源稀缺影响消费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并且开创性地从"开源""节流"及"代偿"三条路径阐明了双刃剑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接下来,从环境和个体两个层面梳理了资源稀缺影响消费行为的边界条件;最后,为消费者、商家及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实践建议,并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冉明东
本文应用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探讨控股股东采用交叉持股方式控制企业(集团)所产生的"双刃剑效应",从动机和效应两个层面探讨了交叉持股、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正反两个案例进行剖析。从理论而言,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理论框架是分析交叉持股的有力工具,"交叉持股双刃剑效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本文的案例分析表明,关系型交叉持股的弊端要大于非关系型交叉持股,一般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的风险要比一般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交叉持股的风险小,信息透明、市场化操作的交叉持股比不透明和非市场行为的交叉持股的风险小。本文建议我国应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对交叉持股进行规范,扬长避短,同时应建立国家大中型企业交叉持股数据库,...
关键词:
交叉持股 双刃剑效应 公司治理 案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诸彦含 贺彬
职业召唤作为个体工作目的和意义的追求,是个人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对工作场所个体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呈现“增益”和“抑制”双重效应,备受理论和实务界关注。本文将职业召唤嵌入个体职业生涯全过程,明晰职业召唤“双刃剑”效应的具体表现及其溢出性,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自我调节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进行阶段性差异化解析,建构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可尝试探讨职业召唤的跨层级垂滴效应传导机制;探究职业召唤的动态变化轨迹,解析非线性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穆鑫岩 毛日佑 王婕
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不断加深,其逐渐演变为员工工作的协作者,人工智能的使用对员工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索。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分别从“温度”和“效率”两个视角出发,探讨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团队建设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使用人工智能开展工作的全职员工开展三阶段的问卷调研,通过对收回的360份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2)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3)团队建设越弱,人工智能使用通过职场孤独感对员工社交性网络闲逛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4)团队建设越强,人工智能使用通过心理可得性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影响的理解,为组织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同时,规避其潜在的消极影响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柳武妹
日常营销实践中,营销者常常会在新产品推广时使用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广告语等来激发消费者对大自然的敬畏感。究竟这种营销实践是否会促进消费者的新产品选择呢?已有的敬畏感研究和新产品研究都没有探究和解答这一问题。本文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大自然敬畏感是否会影响、如何影响、以及何时影响消费者的新产品选择。通过4个实验室实验和1个田野实验,本文发现,不同类型的大自然敬畏感对消费者的新产品采纳会产生双刃剑效应。具体而言,与中性条件相比,优美大自然的敬畏感会增加消费者对中度不一致新产品(vs.一致新产品)的选择,因为这类敬畏感促进了消费者的顺化需求以及随后对新体验的开放;然而,威胁大自然的敬畏感会降低消费者对中度不一致新产品(vs.一致新产品)的选择,因为这种敬畏感激活了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减少动机。本文还发现,上述双刃剑效应是独特的(不能由其它情绪如自豪引发),而且存在消费者特质层面的边界条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奔 仇勇
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企业保留核心科技人才,激发企业创新,对形成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应警惕上市公司利用这一激励手段达成不当目的。基于2014—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不当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持续期内发生不当行为的概率更高。其原因:一是部分员工持股计划沦为变向的高管绩效式激励工具,二是员工出于自身利益发挥了合谋掩饰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存续期较短、由金融机构代管、存在杠杆融资及激励人数处于特定区间的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不当行为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类似于高管绩效式激励的“双刃剑”效应同样存在于员工激励中。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强监管,以保障更好的政策效果进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丰义
投机是把双刃剑唐丰义前些日子,听到一则“新闻”:某公司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暴利行业的转移”问题。研究认为,从炒股、搞房地产、炒期货到炒债券,大凡弄潮儿莫不狠发一笔。下一轮暴利行业该是什么?作为企业,“逐利”在情理之中。就该公司而言(不管传闻真假),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华亮 郑莹 张庆垒
研究基于整体公平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探讨关系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整体公平感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等12个城市22家企业的274名员工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建模选择最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1)关系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关系行为对整体公平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整体公平感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4)整体公平感在关系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关系行为不仅直接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效应,而且还会通过整体公平感的中介作用间接的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负向效应,关系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双刃剑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瑞 林升栋
中国消费者的崇洋消费心理表现出对国外品牌更多的喜好,但是在品牌负面曝光事件中,由于负面信息造成的期望不一致,崇洋消费心理产生对国外品牌的消极影响:在崇洋消费心理作用下,面对一般消极程度的品牌负面信息,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面对重大消极程度的品牌负面信息,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评价明显低于对国内品牌的评价。
关键词:
崇洋消费心理 品牌负面信息 期望不一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倪丹 张梦怡 郑晓明
众多企业已引入正念训练以期提升员工效能,但近来研究发现,正念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消极影响。本文基于特质激活理论,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正念对人际反生产行为的双重效应。通过对一家高新技术企业862名员工进行多时点的问卷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正念通过同情他人减少了员工的人际反生产行为,并通过自我宽恕增加了员工的人际反生产行为;感知到的团队合作性调节了工作场所正念与同情他人、自我宽恕的关系以及上述中介效应;感知到的团队合作性越高,正念对同情他人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越强,而正念对自我宽恕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越弱。本文揭示了正念对人际反生产行为存在双刃剑效应,研究结果启示企业应辩证地看待正念及其人际效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亿馨 苏勇
责任型领导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551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研,从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入手,经由下属责任意识和下属依赖两个中介变量所代表的不同路径,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责任型领导对下属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检验核心自我评价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责任型领导对下属组织公民行为的双刃剑影响效应,以及核心自我评价的双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莉 罗瑾琏 张芹
组织创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员工创新活动,而创新活动离不开员工对职业意义与信念的体会。然而,职业召唤在刺激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具有两面性。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角色理论,探索了职业召唤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本研究以中国创新型企业236名员工为研究样本,路径分析和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职业召唤既可以通过工作繁荣推动创新行为,又可能通过工作负荷阻碍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是上述双刃剑效应的重要边界条件。当内部人身份感知高时,职业召唤对工作繁荣发挥促进作用,工作繁荣在职业召唤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越强。当内部人身份感知低时,职业召唤对工作负荷发挥抑制作用,工作负荷在职业召唤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越弱。本研究为企业如何指导员工职业信念与价值管理及有效创新管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靳闵 王全胜
强调产品稀缺性作为重要的营销工具,已经被众多企业用于营销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总结,首先理清了三种产品稀缺性,随后分析了产品稀缺性的有效性,并着重探讨了产品特征、消费者特征以及相关情境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最后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玉玲 万方 陈维政 胡冬梅 李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领导具备多重身份已成为日益突显的趋势。已有研究主要分析了女性领导多重身份带来的身份冲突,而对身份协同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尤其是在中国文化情境下女性领导多重身份形成的身份冲突和身份协同的“双刃剑”效应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构建了中国女性领导多重身份双刃剑效应及管理策略的理论模型,提出女性领导多重身份主要包括女性身份、领导身份、工作身份、家庭身份以及社会身份,且多重身份可产生身份冲突和身份协同的“双刃剑”效应。而面对多重身份带来的的冲突和协同,女性领导主要采取区隔策略、整合策略或二者兼有的双元策略,并进而对其领导效能和工作生活平衡带来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