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3)
2023(11141)
2022(9036)
2021(8057)
2020(6724)
2019(14709)
2018(14563)
2017(27770)
2016(14417)
2015(15976)
2014(15503)
2013(15662)
2012(14474)
2011(13015)
2010(13610)
2009(13199)
2008(13122)
2007(12105)
2006(11139)
2005(10324)
作者
(41319)
(34815)
(34786)
(32553)
(22371)
(16242)
(15446)
(13245)
(12985)
(12487)
(11927)
(11556)
(11539)
(11092)
(10724)
(10368)
(10297)
(9975)
(9813)
(9598)
(8702)
(8361)
(8263)
(8052)
(7736)
(7697)
(7580)
(7551)
(6814)
(6813)
学科
(91783)
经济(91702)
(77553)
(73523)
企业(73523)
管理(65282)
业经(29829)
方法(29542)
(23452)
(22274)
数学(21299)
数学方法(21209)
地方(20199)
技术(19667)
中国(18564)
(18259)
财务(18249)
财务管理(18237)
企业财务(17268)
农业(16947)
(15696)
(15456)
(15175)
(14408)
理论(14046)
技术管理(13562)
(13309)
地方经济(12798)
企业经济(12317)
经营(11743)
机构
学院(222649)
大学(215084)
(109350)
经济(107619)
管理(92748)
理学(78681)
理学院(77999)
管理学(77259)
管理学院(76830)
研究(71417)
中国(58164)
(48374)
(43964)
科学(38619)
财经(38003)
(35470)
(35035)
(34281)
经济学(33687)
中心(31841)
研究所(30983)
(30883)
经济学院(29988)
商学(27807)
(27789)
北京(27779)
商学院(27539)
财经大学(27527)
业大(26450)
经济管理(25638)
基金
项目(136138)
科学(110535)
研究(104107)
基金(100140)
(84380)
国家(83590)
科学基金(74936)
社会(71317)
社会科(67850)
社会科学(67832)
(55061)
基金项目(52652)
自然(45103)
教育(44926)
自然科(43990)
自然科学(43978)
自然科学基金(43308)
(42767)
编号(40502)
资助(39377)
(35113)
(33156)
(31810)
创新(31710)
成果(31183)
国家社会(30143)
重点(30006)
(29779)
(28129)
课题(27366)
期刊
(135520)
经济(135520)
研究(69613)
中国(45008)
管理(43780)
(41663)
(29547)
科学(26690)
学报(23712)
技术(22966)
业经(22376)
经济研究(21965)
(20989)
金融(20989)
财经(20643)
农业(20267)
大学(18997)
(18170)
学学(18078)
技术经济(16746)
问题(16683)
教育(15634)
(13646)
世界(12859)
现代(12480)
商业(12307)
(12216)
经济管理(12126)
(11386)
财会(11327)
共检索到352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亚军  向来生  李占芳  郭莉  
从资源稀缺出发,讨论了企业循环经济的一些理论问题。定义了稀缺度,并由此给出了企业适应力模型,指出企业只有进行循环经济创新才能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来生  李占芳  孙磊  
循环经济概念下的资源稀缺已由传统经济下的含义扩展为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稀缺。从资源稀缺的角度出发,在定义了资源稀缺度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企业适应力模型,得出企业只有进行循环经济创新才能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道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作为市场运行的内在机制支配着市场运行的全过程。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科斯,1937),企业作为价格替代的组织而存在。在企业存在和资源稀缺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考究的是,尽管企业存在本身节约了市场运行的交易费用,但企业运行的内部管理和协调同样需要资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业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栋虹  李智  丁梅芳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牛璐  陈志军  刘振  徐鹏  
现有实践表明,单纯的技术研发并不能实现“卡脖子”问题的完全脱困,从技术到市场的过程仍需要跨越从创新到创业的鸿沟,以公司创业突破“卡脖子”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大企业突围式发展的重要模式。但国外厂商技术和市场的垄断,既阻隔了行业内创业机会,又带来了我国企业特定创业资源的稀缺,如何解决这种双困局并构建关键技术驱动的创业赶超,成为我国大企业突围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依托资源拼凑和编排理论,以海信集团在芯片领域的公司创业为对象,遵循“创业困局—驱动机制—行动机制—创业模式”逻辑主线,探索大企业应对“逆机会”和“资源稀缺”困局的技术突破动机、路径及实现方式问题,挖掘大企业通过公司创业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这一过程的主导逻辑为手段与目标导向并存、交互与分阶段演化;“逆机会”和“资源稀缺”困局的动态纾解,遵循“手头资源—资源重构—资源结构化—资源捆绑—资源利用转化”的演进机制;关键技术驱动的大企业创业呈现出追赶型—超越型—市场导向型的动态演进过程。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创业研究的差异化情境,对剖析我国企业成功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内在机制,以及对拓展资源拼凑和编排理论的适用情境,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桂田  李正全  
现有的企业产权配置理论是在不完全契约框架下通过比较要素的“特性”展开讨论的,然而从要素间在质的规定性上进行比较,本身具有不可比性。如果将企业看成是由多个要素所有者为取得合作收益而结成的特别合约,那么,各个要素所有者博弈企业的权益,其“谈判势力”的大小不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要素在性质上的特别之处,而在于供求量对比中显现出的各个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高低。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决定要素所有者间“谈判势力”大小,由此决定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这一结论能够逻辑一致性地、历史地、动态地解释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演进逻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德敏  李世龙  何凯  
基于传统范式上对资源稀缺性的量度具有诸多缺陷,市场机制在旧有生产方式上对资源利用的自我调节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良策。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及其理念下的资源稀缺性问题的分析,指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资源稀缺性表征指标不足以完整地反映资源稀缺性,因此有必要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来思考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中  
本文认为实施循环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实施该经济模式势在必行。循环经济模式对企业经营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实施如下营销策略:新产品策略、绿色营销策略、生产可重复使用包装、以旧换新策略和跨国经营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瑾瑜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最基本的单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外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技术创新、政府规制、企业文化的建立、修订和补充现有的会计系统方面,存在着制约因素,因此,应制定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欢迎  阎薇  陈亚光  
要素的稀缺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联,此乃稀缺的动态性。要素的稀缺性由市场决定。一个完善、建全的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重要保证。所谓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实质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其谈判势力与地位的提升,引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安排,而这种剩余索取权安排是在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并认为在一个现代经济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点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海海  郭新华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极不相称,金融市场制度存在明显的功能缺位,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融资待遇。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而之所以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中介的稀缺。建议加大建立健全金融中介的步伐,减少信息不对称,推动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琢  
当今世界经济的基础特征表现为"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一国对外开放收益的实质是一国参与涉外生产活动中本国生产要素的收益,而生产要素收益的相对大小则由其国际相对稀缺性所决定。本文通过考察外资企业出口和内销对不同稀缺度要素收益的影响发现,外资企业出口和内销变动对隶属于中国的劳动力要素收益所产生的正效应明显低于其对隶属于国外的广义资本要素所产生的正效应,本文进而为厘清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收益提供了部分的实证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华  
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范式。技术范式的转换要求技术战略和技术创新做出相应调整。技术战略的调整主要包括技术选择、技术方法论和技术理念。从跨越技术创新陷阱的角度,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下两组基本的技术创新形式: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本文认为,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该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围绕"3R"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构建企业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