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5)
- 2023(12597)
- 2022(10150)
- 2021(9509)
- 2020(7709)
- 2019(17136)
- 2018(17136)
- 2017(32217)
- 2016(16802)
- 2015(18679)
- 2014(17755)
- 2013(16953)
- 2012(15036)
- 2011(13480)
- 2010(13713)
- 2009(12789)
- 2008(12050)
- 2007(10666)
- 2006(9339)
- 2005(7975)
- 学科
- 济(64748)
- 经济(64678)
- 管理(56610)
- 业(53638)
- 企(46673)
- 企业(46673)
- 方法(29443)
- 数学(25373)
- 数学方法(24797)
- 技术(21140)
- 中国(18442)
- 农(17953)
- 业经(16368)
- 财(14781)
- 技术管理(13620)
- 理论(13335)
- 学(12270)
- 农业(12206)
- 环境(11740)
- 制(11624)
- 贸(11479)
- 贸易(11470)
- 地方(11381)
- 易(11193)
- 和(11180)
- 划(10635)
- 银(10367)
- 银行(10349)
- 行(9932)
- 融(9710)
- 机构
- 学院(231959)
- 大学(227829)
- 管理(94551)
- 济(92451)
- 经济(90519)
- 理学(82151)
- 理学院(81413)
- 管理学(79757)
- 管理学院(79343)
- 研究(71748)
- 中国(54083)
- 京(46828)
- 科学(44000)
- 财(40988)
- 江(34324)
- 所(34228)
- 中心(33761)
- 财经(33099)
- 业大(32709)
- 农(32476)
- 研究所(31190)
- 经(30159)
- 范(29602)
- 师范(29325)
- 北京(29014)
- 经济学(27893)
- 州(27881)
- 技术(27379)
- 院(26668)
- 农业(25353)
- 基金
- 项目(161761)
- 科学(129392)
- 研究(120763)
- 基金(116462)
- 家(101352)
- 国家(100534)
- 科学基金(88154)
- 社会(77380)
- 社会科(73575)
- 社会科学(73555)
- 省(65804)
- 基金项目(60791)
- 教育(56592)
- 自然(56395)
- 自然科(55111)
- 自然科学(55100)
- 划(54198)
- 自然科学基金(54114)
- 编号(49234)
- 资助(46777)
- 创(39720)
- 成果(38266)
- 重点(36400)
- 创新(36148)
- 发(35342)
- 部(34737)
- 课题(34110)
- 国家社会(32189)
- 项目编号(30557)
- 制(30452)
共检索到335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王朝阳
绿色福利的核心要义是促进资源节约和提升人类福利。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两大事实: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面临严重环境问题。本文基于三种空间权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与绿色福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绿色福利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自主创新有利于绿色福利提升,技术引进则不利于绿色福利提升;自然资源禀赋对绿色福利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存在“资源福音”到“资源诅咒”的转变;自主创新与自然资源禀赋的交叉项对绿色福利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引进与自然资源禀赋的交叉项对绿色福利具有正向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对策建议:一是坚持绿色创新发展,共享绿色福利;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三是依据自然资源差异,不断调整创新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用 邱斌 叶迪 綦建红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以及不同创新模式影响企业生产率和销售绩效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机制。本文采用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在展现不同创新模式异质性影响的典型事实基础上,将创新模式融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一步采用结构式估计和反事实研究,讨论企业创新模式选择所带来的生产率和国内外销售额变化。结果发现,创新将通过供给侧与需求侧机制共同影响企业生产率与国内外销售绩效,而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渠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比于引进国外技术,自主创新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比于自主创新,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将在出口市场产生更大的信号效应;提高中国专利的国际认可度将有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意愿,并增加出口总量;畅通国内大循环,降低国内贸易成本,可有效抵消“卡脖子”问题对中国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渊渊 綦良群 张毅 王成东
聚焦于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范式选择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从行业与国家二维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产业技术创新范式选择规律,进而基于效率视角提出产业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研究发现:不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引进效率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异质性;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引进效率全球领先,自主技术创新效率则处于全球中上游水平;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离散性,适度控制其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规模并调整其投入结构,可有效提升其技术创新效率;在技术创新资源约束条件下,以效率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范式选择应是先从技术引进开始,在实现技术创新规模效应、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技术创新,进而实现综合技术创新;产业应遵循特定比例关系进行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声霞 贾根良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能力 自主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烨菁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了开放条件下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在阶段的划分和阐述上着眼于两个视角:一个是相关外资政策的意图及其实行手段;另一个则是以在华跨国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的实际成果以及在这个进程中本土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其次,在总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论文结合我国在现阶段参与国际生产体系进程中的状况,就目前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开放条件下推动多层次、多形式、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技术进步 跨国公司 创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翠珍 冯娇龙
冗余资源为企业绿色创新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作用,但鲜有研究同时聚焦于二者。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冗余资源对绿色创新模式选择的双重影响机制,并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规制两个层次,进一步论证了环境规制对于冗余资源和绿色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来自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已吸收冗余资源对于两种绿色创新都具有消极影响,而未吸收冗余资源对于企业绿色协同式创新具有积极作用,但对于绿色平衡式创新具有消极作用。(2)过于严苛的命令型环境规制会强化冗余资源与绿色创新的负相关关系;相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会逆转未吸收冗余资源对于绿色平衡式创新的负向影响。(3)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也会明显弱化已吸收冗余资源对于绿色协同式创新的负向影响,在高市场激励型规制下,虽然正向效应不明显,但是已经大大削弱了消极负面的影响。(4)两类环境规制在未吸收冗余资源和绿色协同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中都具有强化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卿陶 黄先海
本文基于企业环境规制的微观识别,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强制性环境规制后,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会偏向技术引进;从异质性分析看,当受到环境规制时,东部地区企业会偏向技术引进,而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仅不会增加技术引进,还会降低自主创新,以消极方式应对环境规制;从机制分析看,技术引进能够更好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稳定其生产规模,但对于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导致的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企业长期偏向技术引进。本文研究表明适度环境规制能够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但也要注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内生能力。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乔小乐
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两个视角,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四条渠道。基于以上四条渠道,构建出通径分析模型,定量测算出1990—2014年各变量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影响效应最大,且直接影响要远大于间接影响;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呈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技术模仿对中国技术进步作用呈抑制效果;3在间接影响效应中,技术模仿、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效应要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且各变量通过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后发优势的"临界值"。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通径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颜伟 高梦斐
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模式驱动下的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念模型和测度模型,用云模型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之间的转换,以逆向云模型绘制5级测度标尺云图,按网络层次分析法分配指标权重,根据虚拟综合云模型精确测算出研究对象的能力等级。最后应用该模型对两个企业进行模拟,并解析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级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秦颖 雷家骕
案例分析是研究自主创新主题的最好方法。本文在遵循一定的案例选择原则基础上,选择了20个企业案例加以分析并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从创新基点看,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创新模式:基于终端产品的集成创新、基于核心元器件的渐进式追赶、基于主导设计(技术标准)变迁的技术超越;从实现路径看,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创新模式:从概念到技术实现整合创新、基于生产流程的再造创新、基于技术孵化产业的模式创新,期望本研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机理和机制形成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实现路径 整合创新 再造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千慧雄
本文探讨了技术引进的"生产效应"、"学习效应"和"扩散效应"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并引入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产品差异、研发能力等变量,系统地研究技术引进促进自主创新的条件。研究表明:技术引进对自主创新是抑制还是促进,关键取决于"生产效应"、"学习效应"之和与"扩散效应"的力量对比;产品差异起着"防火墙"的作用;市场规模、研发能力等变量可以改变技术引进促进自主研发的临界市场结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崔淼 苏敬勤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如何实现协同至今仍是一个"黑箱"。基于权变视角,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实践为研究样本,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从技术引进和技术能力提升两个维度对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情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需要满足3个条件,即在技术来源维度上,动态技术战略、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两种技术来源的协同共用和技术平台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技术项目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在技术能力维度上,分别以具有阶段性特征的研发模式和技术先进性为载体,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怀祖 彭志强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中国省际技术引进与省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省域内部研发的中介作用。基于中国2009—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1—3年的滞后期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的技术引进活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其作用路径表现为省际间的技术引进促进了省域内部研发投入,通过省域内部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提升了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验证了我国技术市场对提升我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是对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与技术市场研究的有益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