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0)
- 2023(15865)
- 2022(13442)
- 2021(12757)
- 2020(10590)
- 2019(24380)
- 2018(24114)
- 2017(45578)
- 2016(24772)
- 2015(27683)
- 2014(26656)
- 2013(26294)
- 2012(24234)
- 2011(21992)
- 2010(21755)
- 2009(19889)
- 2008(19237)
- 2007(16515)
- 2006(14397)
- 2005(12750)
- 学科
- 济(97087)
- 经济(96988)
- 管理(72988)
- 业(67851)
- 企(56640)
- 企业(56640)
- 方法(43754)
- 数学(37792)
- 数学方法(37398)
- 中国(29452)
- 农(25419)
- 财(23052)
- 业经(22389)
- 学(20526)
- 技术(20299)
- 贸(19067)
- 贸易(19052)
- 易(18593)
- 地方(18393)
- 制(17418)
- 农业(17181)
- 环境(17051)
- 和(16714)
- 理论(15703)
- 银(15586)
- 银行(15547)
- 行(14927)
- 融(14913)
- 金融(14912)
- 划(14479)
- 机构
- 大学(342891)
- 学院(338411)
- 济(140396)
- 经济(137609)
- 管理(136601)
- 理学(118528)
- 研究(117810)
- 理学院(117234)
- 管理学(115370)
- 管理学院(114750)
- 中国(88885)
- 京(73931)
- 科学(71683)
- 财(61402)
- 所(58498)
- 研究所(53704)
- 中心(52682)
- 农(52084)
- 财经(49796)
- 业大(49065)
- 北京(47321)
- 江(47270)
- 经(45630)
- 范(44763)
- 师范(44396)
- 院(42808)
- 经济学(42712)
- 农业(40780)
- 州(38698)
- 经济学院(38564)
- 基金
- 项目(237055)
- 科学(187325)
- 研究(174935)
- 基金(173419)
- 家(151366)
- 国家(150132)
- 科学基金(129112)
- 社会(111749)
- 社会科(106058)
- 社会科学(106031)
- 基金项目(91700)
- 省(90266)
- 自然(82606)
- 自然科(80659)
- 自然科学(80637)
- 自然科学基金(79202)
- 教育(78916)
- 划(76360)
- 资助(70531)
- 编号(70078)
- 成果(56890)
- 创(52861)
- 重点(52850)
- 部(52774)
- 发(50779)
- 创新(48764)
- 课题(47697)
- 国家社会(47049)
- 教育部(45452)
- 科研(44862)
- 期刊
- 济(148216)
- 经济(148216)
- 研究(100690)
- 中国(67147)
- 学报(53419)
- 管理(50862)
- 科学(49615)
- 农(47015)
- 财(44462)
- 大学(40179)
- 教育(38628)
- 学学(37246)
- 农业(33550)
- 技术(28544)
- 融(27905)
- 金融(27905)
- 经济研究(24472)
- 财经(23920)
- 业经(22928)
- 图书(21088)
- 经(20497)
- 业(19395)
- 问题(19008)
- 科技(18078)
- 技术经济(16890)
- 理论(16159)
- 贸(15903)
- 资源(15705)
- 世界(15480)
- 现代(14956)
共检索到496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应瑞瑶 周力
文章基于"资源诅咒"假说,利用1999-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绿色创新及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绿色创新的激励机制主要源于煤炭的污染性、而非能源的稀缺性,各地区的绿色创新主要面向"减排"、而非"节能";(2)我国资源充裕地区的绿色创新动力,主要依赖于投入相对更多的研发资金与人力资本、采取相对更严的环境政策及措施;(3)绿色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传统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的相应贡献率,绿色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其对资源贫乏地区的相应贡献率。结论认为,绿色创新下的资源禀赋并非"资源诅咒",而是"资源福音",这不仅是"适者生存...
关键词:
资源诅咒 绿色创新 节能减排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长林 李博涵 吴瑞君
本文基于2005~2020年283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探讨了资源禀赋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环境规制强度跨过一定的门槛值后,环境规制会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源禀赋不仅会阻碍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还会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说明资源禀赋会抑制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渠道促进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东中部和西部城市、高收入和低收入城市均呈现“U”型关系;资源禀赋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调节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本文对于政府创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体制、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资源禀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兆良 许博强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数字赋能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赋能显著促进了企业整体层面的绿色技术创新,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赋能不仅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还能通过诱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缓解融资约束也是数字赋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赋能对高新技术企业及污染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兆良 许博强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数字赋能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赋能显著促进了企业整体层面的绿色技术创新,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赋能不仅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还能通过诱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履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缓解融资约束也是数字赋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赋能对高新技术企业及污染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亭 齐静 李博文
农业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农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本文从相关文献研究基础出发,对荷兰、新西兰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经验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以期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荷兰 新西兰 提升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王朝阳
绿色福利的核心要义是促进资源节约和提升人类福利。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两大事实: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面临严重环境问题。本文基于三种空间权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与绿色福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绿色福利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自主创新有利于绿色福利提升,技术引进则不利于绿色福利提升;自然资源禀赋对绿色福利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存在“资源福音”到“资源诅咒”的转变;自主创新与自然资源禀赋的交叉项对绿色福利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引进与自然资源禀赋的交叉项对绿色福利具有正向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对策建议:一是坚持绿色创新发展,共享绿色福利;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三是依据自然资源差异,不断调整创新模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宗宪 姜昕 赵驰
"荷兰病"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产业突然繁荣往往会通过要素、产品和货币市场的一系列反应挤出当地制造业,使之逐渐衰退,或者难以起步,它是典型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之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荷兰病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然后借助模型分析详细解释其背后的原理,继而通过实证和案例分析说明在我国,荷兰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并且不同于荷兰、挪威等发达国家,我国荷兰病的主要症结在于挤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而非提高劳动力雇佣成本。最后,以现实为基础提出如何改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产业单一化和初级化的政策建议,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缩小东西部差距。
关键词:
资源诅咒 荷兰病 资源产业 制造业 挤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逸昕 林秀梅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从内部协同适配的视角,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中国30个省际区域的绿色创新效率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省际绿色创新效率与系统协调度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中国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呈现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在两类排名上均具有比较优势,但落后省份也有望在薄弱环节加速赶超。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白福萍 黄宇杰 王京 商梦亭
企业绿色文化如何发挥非正式制度优势,促进生产方式低碳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的非正式制度视角,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有效识别“绿色”导向的企业文化,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了绿色文化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文化是孵化和培育绿色创新的“芝兰之室”,并通过提升资源集聚和强化高管绿色认知分别发挥“资源虹吸”和“战略引导”机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文化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影响存在着非对称性,主要表现为:高管受教育水平越高、社会责任压力越大、受环境规制约束较低的企业其绿色创新绩效更易受绿色文化影响。本研究丰富了绿色文化理论研究范畴,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白福萍 黄宇杰 王京 商梦亭
企业绿色文化如何发挥非正式制度优势,促进生产方式低碳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的非正式制度视角,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有效识别“绿色”导向的企业文化,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了绿色文化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文化是孵化和培育绿色创新的“芝兰之室”,并通过提升资源集聚和强化高管绿色认知分别发挥“资源虹吸”和“战略引导”机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文化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影响存在着非对称性,主要表现为:高管受教育水平越高、社会责任压力越大、受环境规制约束较低的企业其绿色创新绩效更易受绿色文化影响。本研究丰富了绿色文化理论研究范畴,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娜 周敏
以31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巴斯模型分析了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扩散的趋势,研究表明: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扩散成功,并主要依靠企业模仿创新;未来十年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仍保持较快创新扩散速度;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扩散速度和扩散数量上,广东省领先全国,总的来说东部地区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黎明 高军峰 刘帅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超越对数产出距离函数对我国30个省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关注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为标准对各地区进行空间梯度划分,考察不同梯度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2000~2014年的变化趋势,进而与相应梯度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空间梯度分布的异同。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以后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梯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政府支持力度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分别呈现出正线性、U型和倒U型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黎明 高军峰 刘帅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超越对数产出距离函数对我国30个省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关注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为标准对各地区进行空间梯度划分,考察不同梯度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20002014年的变化趋势,进而与相应梯度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空间梯度分布的异同。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以后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梯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东
本文利用中国21个省区市1995~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耕地、资本对收入不平等有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劳动力等因素却倾向于扩大收入差距;对外贸易显著影响了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外贸易与不同的要素禀赋结合对收入分配所产生的联合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对外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呈现出城乡、地区差异性。除此以外,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失业率与以非国有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对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要素禀赋 贸易开放度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晨 余威健
本文运用中国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考察了FDI和劳动力要素禀赋的环境污染效应。结果表明,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劳动力要素禀赋会导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显著提高,环境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改善。交互效应表明FDI与劳动力要素的共同作用会加剧环境污染,FDI有利于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不是生产技术"清洁化"。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模型证实了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会使中西部地区沦为"污染天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