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6)
- 2023(11028)
- 2022(9416)
- 2021(8650)
- 2020(7624)
- 2019(17868)
- 2018(17672)
- 2017(33994)
- 2016(18739)
- 2015(21300)
- 2014(21536)
- 2013(21635)
- 2012(20462)
- 2011(18813)
- 2010(19161)
- 2009(18185)
- 2008(18548)
- 2007(17015)
- 2006(15192)
- 2005(14021)
- 学科
- 济(79961)
- 经济(79838)
- 管理(60086)
- 业(53750)
- 企(44900)
- 企业(44900)
- 方法(34946)
- 数学(29772)
- 数学方法(29401)
- 财(22977)
- 农(22021)
- 中国(20742)
- 制(20128)
- 学(18299)
- 业经(17512)
- 地方(14948)
- 贸(14646)
- 贸易(14638)
- 易(14212)
- 农业(14203)
- 体(13768)
- 和(13582)
- 务(13443)
- 财务(13402)
- 财务管理(13362)
- 银(13202)
- 银行(13159)
- 理论(12848)
- 融(12730)
- 金融(12726)
- 机构
- 大学(284230)
- 学院(278943)
- 济(115391)
- 经济(112853)
- 管理(106322)
- 研究(97226)
- 理学(90383)
- 理学院(89327)
- 管理学(87770)
- 管理学院(87212)
- 中国(74701)
- 京(61348)
- 科学(59150)
- 财(57430)
- 所(50886)
- 农(49589)
- 研究所(45652)
- 江(44874)
- 中心(44439)
- 财经(44205)
- 业大(41502)
- 经(39827)
- 北京(39093)
- 农业(38802)
- 范(37208)
- 师范(36808)
- 经济学(35505)
- 州(34795)
- 院(34496)
- 财经大学(32543)
- 基金
- 项目(179154)
- 科学(140291)
- 研究(130428)
- 基金(130002)
- 家(113706)
- 国家(112791)
- 科学基金(95497)
- 社会(82584)
- 社会科(78118)
- 社会科学(78093)
- 省(69176)
- 基金项目(68446)
- 自然(61328)
- 教育(60546)
- 自然科(59798)
- 自然科学(59778)
- 划(58722)
- 自然科学基金(58721)
- 资助(53642)
- 编号(53154)
- 成果(45221)
- 重点(40785)
- 部(40755)
- 发(38154)
- 课题(36840)
- 创(36616)
- 制(36397)
- 教育部(34741)
- 科研(34380)
- 创新(34377)
- 期刊
- 济(132470)
- 经济(132470)
- 研究(85207)
- 中国(61028)
- 财(46808)
- 学报(46223)
- 农(44922)
- 科学(41782)
- 管理(39843)
- 大学(34435)
- 学学(31853)
- 教育(30663)
- 农业(29107)
- 融(26320)
- 金融(26320)
- 技术(23729)
- 财经(22565)
- 业经(20737)
- 经济研究(20307)
- 经(19370)
- 问题(18053)
- 业(16010)
- 图书(15346)
- 贸(14622)
- 技术经济(14210)
- 版(14125)
- 理论(13463)
- 统计(13362)
- 资源(13006)
- 国际(12322)
共检索到433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鑫 王振宇 齐秀琳
在近代中国,新兴的包买制度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考察了存在于定县、高阳两地织布业中不同的商业组织模式,前者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市场交易,后者则以包买制度为主体。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和比较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发现由人地比例这一内生要素禀赋所决定的织户谈判能力差异,是导致两地衍生出不同制度路径的关键因素。另外,基于微观案例的讨论还为理解制度变迁提供了新的启示:定县高阳的对比意味着,即使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更多的资源禀赋也可能通过强化外部选择权的方式阻碍更有效率的商业组织的建立,进而影响到整体的经济绩效。
关键词:
包买制 不完全契约 比较制度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宏图 崔宝敏
自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开始至今,许多有关农村制度变迁与合约选择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深深影响了学术界、决策界对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评析。交易成本不仅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代理,也产生于人们所缔结的合约结构或所选择的组织形态不能与产权的多重属性达成必要的一致。与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或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是可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概要性地比较了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产权与联产承包制下的集体产权的各自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春雨 刘金全 姜洪文
本文对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制度变迁的组织形态演进及其组织效率进行了分析,认为等级组织和市场组织构成我军后勤保障制度变迁过程的基本组织形态,并且存在许多中间性组织;分析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既有的科层制后勤保障组织的低效率和组织内部无效交易费用膨胀的特征;通过图解模型分析,揭示了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从既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保障等级组织内部的管理交易向社会化保障市场组织的外部交易的转化过程;进行了两种后勤保障制度的组织费用比较模型分析;通过重复博弈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实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避免地方服务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策略选择应是合理控制单次交易数量,适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红卫
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是总体制度结构演进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和整个渐进转轨改革逻辑相关。在这一大的背景下 ,本文力图从一个长期历史的视角去考察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和制度变迁 ,从而揭示和解释建国后中国金融史的变迁轨迹。
关键词:
金融制度 演进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其静 王宇锋
本文研究发现,返乡者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可支配财富、教育程度等个人禀赋因素对创业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同时,政府的质量对返乡者的创业倾向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虽然上述因素的变化可在边际上大幅度影响返乡者选择自雇型创业的倾向,但对于其规模型创业倾向的影响要弱得多。上述实证结果表明,为了激励创业活动,政府应首先减少腐败和提高办事效率,并充分认识到,自雇型创业而非规模型创业才是最有效的帮助对象。
关键词:
返乡者 创业决策 个人禀赋 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戈 储小平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提供了一个解释中国现代报业发展变迁的“两阶段论”基本理论框架,第一阶段即政府主导、以经营分配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财政成本拉动型”的强制性企业化;第二阶段是指报社主导、政府规制、以采编运作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市场利益推动型”诱致性市场化。本文暗示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报业必然要在政治-经济的双重角力下渐进式前行,相比于国有企业等经济制度的变革而言更为曲折与反复,但是报业的产权市场化进程对中国报业未来的发展影响可能较之政治因素的影响更为深远。
关键词:
中国报业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希芳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为人们理解中国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然而,已有的理论却不足以说明现实社会中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引入有限理性的行为假定,借用博弈论的思想发展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动态博弈模型,并用于分析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作为对模型的一个经验验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中国既有的经济改革过程曾经出现过许多耐人寻味的制度变迁现象,"笼中虎"便属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这种现象产生于经济体制转换伊始的特殊时期并贯穿于迄今为止的整个改革过程;它一直对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产生着重要影响,却长期被人们视作偶或发作的短期金融"症状"而等闲视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初步描述与解读,本文发现,"笼中虎"的产生机制深藏于由"放权让利"改革所触发的财政与银行体系汲取能力的相向变化过程。由于国家无力在短期内修复与重建残缺的内源融资制度,最终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只有倚重以国有银行体系为核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曜祖 张平
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制度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发生及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博弈论模型,构建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诱致性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成功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初始收益和规避中央推行变迁成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民接受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拒绝成本之间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成功实现与制度环境相关,制度环境会推动出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临界点。从本质上说,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来逐步改变政府的决策行为,最终使其转化成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得到实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文宇
中国的落后地区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制度环境。本文通过对一个落后地区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试图说明在中国的落后地区,“渐进式”制度变迁已经不再适合制度创新的需要,“激进式”制度变迁已经成为这些地区实现制度创新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落后地区 制度变迁方式 激进式 渐进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皮建才
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变量,但是却没有这方面的理论模型。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把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统一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型。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已成定论的观点。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秋起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而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佐证了这一观点。因此,调整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现有的权力结构,从产权角度考虑问题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名勇
马克思是较早将国家整合到制度变迁中去的经济学家。通过对蕴藏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挖掘,发现马克思不仅有自己的制度变迁模型,而且还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型。马克思模型重视非正式制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强调国家(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模型对于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无疑是最具有解释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宁 何兴邦 王舒娟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结构细分 分析框架 三权分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贯成 李学增 王茜月
研究目的:构建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制度变迁理论方法。研究结果:宅基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产生"外部利润",引起利益主体的初级行动和次级行动,形成新的制度均衡。研究结论:中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自由流转到宽松流转到限制流转再到当前的"三权分置"等阶段,始终与同时代的乡村发展战略相互呼应、互为因果。须从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现状出发,逐步弱化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显化宅基地的资产功能,着力激发城乡社会创造活力和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不断促进宅基地制度变革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宅基地 制度变迁 制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