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7)
- 2023(16053)
- 2022(13756)
- 2021(12938)
- 2020(10905)
- 2019(24886)
- 2018(24732)
- 2017(47821)
- 2016(26257)
- 2015(29340)
- 2014(29203)
- 2013(29089)
- 2012(26843)
- 2011(23820)
- 2010(24051)
- 2009(22358)
- 2008(22578)
- 2007(20191)
- 2006(18049)
- 2005(16522)
- 学科
- 济(107300)
- 经济(107157)
- 业(102170)
- 管理(92977)
- 企(92117)
- 企业(92117)
- 方法(48238)
- 数学(38183)
- 数学方法(37717)
- 财(36068)
- 农(33225)
- 业经(32927)
- 务(27159)
- 财务(27088)
- 财务管理(27054)
- 中国(26822)
- 企业财务(25786)
- 农业(23578)
- 制(23189)
- 理论(21473)
- 学(21401)
- 技术(21263)
- 和(20588)
- 地方(19244)
- 划(18210)
- 策(18007)
- 贸(17448)
- 贸易(17438)
- 易(16925)
- 体(16848)
- 机构
- 学院(378331)
- 大学(375711)
- 管理(153641)
- 济(149561)
- 经济(146253)
- 理学(131273)
- 理学院(129901)
- 管理学(127849)
- 管理学院(127156)
- 研究(120998)
- 中国(94808)
- 京(80889)
- 科学(75221)
- 财(72992)
- 农(62837)
- 所(61552)
- 江(57924)
- 财经(57689)
- 业大(55593)
- 中心(55376)
- 研究所(55319)
- 经(52338)
- 北京(51324)
- 农业(49044)
- 范(47416)
- 师范(46993)
- 州(46967)
- 院(43772)
- 经济学(43671)
- 财经大学(42699)
- 基金
- 项目(248629)
- 科学(195892)
- 研究(182955)
- 基金(180523)
- 家(156248)
- 国家(154851)
- 科学基金(134354)
- 社会(114488)
- 社会科(108402)
- 社会科学(108374)
- 省(97851)
- 基金项目(95797)
- 自然(88090)
- 自然科(85964)
- 自然科学(85943)
- 自然科学基金(84469)
- 教育(83367)
- 划(80972)
- 编号(75280)
- 资助(74461)
- 成果(60989)
- 重点(54823)
- 部(54419)
- 创(53231)
- 发(52127)
- 课题(50872)
- 创新(49022)
- 科研(47264)
- 业(47083)
- 项目编号(46849)
- 期刊
- 济(171806)
- 经济(171806)
- 研究(111849)
- 中国(73344)
- 管理(60597)
- 财(60310)
- 农(58528)
- 学报(58279)
- 科学(53932)
- 大学(43908)
- 学学(41055)
- 教育(40624)
- 农业(40218)
- 融(34878)
- 金融(34878)
- 技术(33995)
- 业经(30083)
- 财经(29118)
- 经济研究(25683)
- 经(24956)
- 业(22752)
- 问题(22525)
- 图书(21160)
- 技术经济(20099)
- 理论(18426)
- 现代(18334)
- 财会(18097)
- 科技(17843)
- 版(17086)
- 资源(16625)
共检索到567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欢迎 阎薇 陈亚光
要素的稀缺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联,此乃稀缺的动态性。要素的稀缺性由市场决定。一个完善、建全的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重要保证。所谓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实质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其谈判势力与地位的提升,引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安排,而这种剩余索取权安排是在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并认为在一个现代经济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点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
关键词:
稀缺性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向阳 王文平
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特殊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原生动力。本文在界定剩余索取权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依据,结合国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处于一种分离或不对应,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产权要求和应得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现状,提出了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类型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国有企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利
管理层收购后,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呈现出与企业剩余控制权紧密结合、与企业的风险紧密结合和与大量债务融资紧密结合的特征。这些特征使管理层收购企业剩余索取权激励与收购前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模型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管理层收购使管理者获取剩余索取权,从而调动了工作积极性;(2)管理层收购企业全部股权比收购部分股权更能调动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3)即使管理层不能收购企业全部股权,也比资本雇佣劳动框架下获取的激励更能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剩余索取权 激励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妹 何晓峥
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公司治理理论的争论热点。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缺位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缺乏效率的根源。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平等的产权地位,让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企业成长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创造等多方面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应拥有剩余索取权,并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治理重点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人力资本 合理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华 李汉光 刘小军
文章首先在静态无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个人期望效用必须大于他做劳动力所有者的个人期望效用,否则,就会导致人力资本供给的缺乏。采取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方式不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优待,而只是一种激励约束方法。其次在动态无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约束可能存在的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得出了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永远固定其收益数量或收益比例才可能不会出现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的结论。最后在动态存在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物质资本的风险抵押作用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并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发兵 巫景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载曦
本文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区别于传统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力资本具有从专用性向专有性的动态转变。而这一转变使专有性人力资本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增加。这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特征转变入手,分析控制权回报这一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剩余索取权配置是解决高新技术企业专有性人力资本激励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专有性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高新技术企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应恒 王爱芝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采取了股份化的制度安排。在目前我国农村现实约束条件下,合作社企业家人才具有稀缺性,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担当合作社牵头人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合作社企业家具有实现其人力资本产权资本化的内在要求,人力资本产权的资本化是利益各方通过博弈以股份化形式得以实现的,企业家人才的稀缺性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化的根本原因。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政府应在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缪荣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特征分析认为,即使委托人通过契约化的形式赋予代理人部分的企 业所有权,仍 然无法完全解决企业中代理人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足的问题。然后,通过对“进 入权”理论的阐述 ,认为非契 约化的“进入权”的合理配置是一种新的有效激励代理人进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机制。最后本文认为,在企业实践中,契约化的所有权安排和非契约化的“进入权”的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
关键词:
进入权 所有权 人力资本 专用性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琢
当今世界经济的基础特征表现为"要素合作型国际专业化",一国对外开放收益的实质是一国参与涉外生产活动中本国生产要素的收益,而生产要素收益的相对大小则由其国际相对稀缺性所决定。本文通过考察外资企业出口和内销对不同稀缺度要素收益的影响发现,外资企业出口和内销变动对隶属于中国的劳动力要素收益所产生的正效应明显低于其对隶属于国外的广义资本要素所产生的正效应,本文进而为厘清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收益提供了部分的实证基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 张维
本文通过对企业的本质论述,把企业家定义为在具有"不完备性"的企业和约中有权支配和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那部分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并通过对企业组织中各种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的分析,指出产权完整的企业家必须对产权残缺的工人和经理进行有效的激励,从而形成一种激励性契约,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组织费用,实现企业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裘益政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不断演进。本文对已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进行述评,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观点——企业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并探索性地将产权理论中的剩余索取权理论与财务目标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剩余索取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理论的特点和剩余索取权价值的计量思路。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剩余索取权价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晓东
本文研究了我国特有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国有企业职工集体福利制度。从职工福利制度的变迁过程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变迁具有较为明显的同步性,但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非推动我国职工福利制度持续变迁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职工福利制度的本质及其造成的外部性问题,指出我国职工福利制度实际上已演化为一种职工参与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的机制,这项机制的实施会由于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增加社会成本从而降低宏观经济效率,而这正是推动我国职工集体福利制度持续变迁的动因,因此,对该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必须注意这些问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华玉昆 虞晓芬 郭建斌
企业剩余索取权是委托代理激励理论与现代企业经营者激励契约的核心要件,但对剩余索取权定价及其激励契约存在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努力与业绩不对等两个方面的讨论仍未定型,激励契约效率损失问题仍未解决。针对现实中剩余索取权激励制度创新形式由纯粹的人力资本为依托转向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双重投入为前提的激励契约发展趋势,研究基于经典委托代理模型引入经营者“出资购买”部分剩余索取权以及进一步引入相对业绩评价的改进思路重构了经营者激励契约模型,证明经营者出资及相对业绩评价均能改进激励契约效率。结论的制度含义在于:经营者剩余索取权配置在“免费赠予”的基础上追加经营者“出资购买”并采用相对业绩评价的契约安排是现代企业核心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创新的重要进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承坪 魏明侠
本文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都应拥有剩余索取权,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各拥有多少比例的剩余索取权或是否愿意持有这种权力,则取决于各方根据资源的专用性、稀缺性、风险偏好以及监督成本、抵押性等因素博奕的结果。同时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分配机制上的政策取向,指出了存在的三个方面的误区。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剩余索取权 政策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