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7)
2023(7799)
2022(6468)
2021(5758)
2020(4615)
2019(10386)
2018(10167)
2017(19723)
2016(10544)
2015(11714)
2014(11782)
2013(11732)
2012(11252)
2011(10657)
2010(11203)
2009(10481)
2008(10215)
2007(9303)
2006(8875)
2005(8117)
作者
(31965)
(26842)
(26743)
(25688)
(17431)
(12678)
(12102)
(10410)
(10230)
(9724)
(9391)
(8896)
(8877)
(8873)
(8641)
(8264)
(7970)
(7827)
(7732)
(7584)
(7049)
(6530)
(6514)
(6231)
(6201)
(6092)
(5799)
(5634)
(5438)
(5292)
学科
(66264)
经济(66223)
管理(31735)
(25621)
(19941)
企业(19941)
地方(18275)
方法(18031)
数学(15990)
数学方法(15810)
中国(14673)
(13640)
(12889)
地方经济(12825)
业经(11706)
(10738)
(9891)
(9769)
环境(9660)
农业(9173)
资源(9078)
(8686)
(8196)
及其(8192)
(8187)
贸易(8180)
经济学(8155)
(7931)
金融(7931)
(7841)
机构
学院(162336)
大学(160161)
(79429)
经济(77813)
研究(62659)
管理(59944)
理学(50130)
理学院(49550)
管理学(48822)
管理学院(48495)
中国(48321)
科学(36146)
(35744)
(33527)
(32198)
研究所(28974)
中心(27772)
财经(27408)
(26322)
经济学(25258)
(24698)
(23441)
(22384)
经济学院(22269)
(21868)
北京(21732)
师范(21723)
(20405)
财经大学(19838)
业大(19385)
基金
项目(100037)
科学(79430)
研究(74795)
基金(72702)
(62984)
国家(62487)
科学基金(53133)
社会(49045)
社会科(46558)
社会科学(46547)
(38199)
基金项目(37054)
教育(32675)
自然(32647)
(32017)
自然科(31680)
自然科学(31672)
自然科学基金(31082)
资助(30411)
编号(30112)
成果(25213)
(24137)
重点(23016)
(22145)
课题(21308)
国家社会(20641)
发展(19786)
(19671)
(19481)
(19129)
期刊
(99979)
经济(99979)
研究(55204)
中国(32836)
(25448)
管理(23902)
科学(21482)
(21137)
学报(20760)
(17619)
金融(17619)
经济研究(16977)
大学(15479)
学学(14563)
财经(14282)
农业(14212)
业经(14078)
技术(14037)
教育(13757)
(12501)
问题(12339)
资源(9827)
(9783)
技术经济(9678)
国际(8808)
世界(8807)
统计(8646)
经济问题(8066)
现代(7929)
(7748)
共检索到263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或"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本文旨从对资源循环特征的分析出发,探讨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产品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资源流动、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发达国家政府实现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作者认为资源之所以能够循环利用是由资源产品链特性所决定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表现为循环经济活动过程,并通过闭环的资源流动来实现,任何资源都不会成为废物无限期地积累在环境中,而总是处于特定的和永久的循环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3R"提高资源的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佐斌  贺瑞  张欢  
文章通过对我国铁矿资源禀赋条件、供求矛盾和利用模式的分析,认为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推进的政策构成一个矩阵,对于某一个企业,其享受到的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组合是确定的,企业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最优的政策向量。在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策矩阵的设计中,应遵循两个原则:信息最有效利用、激励相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志斌  施中云  
当前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循环经济在企业中并没有热起来,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循环经济及其政策的经济理论基础的认识不清,造成了循环经济政策的缺乏。依据新的公共政策理论,文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更多涉及的是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因此公共政策就是确定谁的利益得到考虑,并认为循环经济政策不会影响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生  
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工具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本文提出,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选择并利用好各种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金生  
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技术、资源、环境演变关系的梳理和分析,发现人类经济发展模式依次经历了自然循环、受限制的循环及新技术支撑下的循环经济,并通过对新技术在当前循环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分析,提出区别于先前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几点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慧明  郝冀  崔晓莹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投资主导型的经济模式中环境保护要素的缺失导致我国工业化发展早、中期的资源、能源约束、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在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刻不容缓。循环经济政策是依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而制定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日韩三国在地缘关系、政治传统、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彼此趋同,反映在循环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上也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对三国循环经济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有益于我国的经验,无疑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采用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中日韩循环经济政策演变的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深入全面地考量其指导思想和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长年  魏婷  
基于我国国情,本文探讨了我国制定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意义,从产业、技术、人才、经济、消费和法律六个 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政策体系,以期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海峰  李慧颖  
本文是在全球共同倡导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在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国资源环境政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从世界循环经济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入手,归纳了循环经济政策工具的各种分类方法和政策类型,并针对创建市场、利用市场、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四种类型的政策工具的功能、特性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政策在世界各国的实践应用进行比较与总结,为中国的循环经济政策制定、修改和执行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秋妹  
本文首先分析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循环经济政策设计的必要性,阐述生态视野下的循环经济政策设计原理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循环经济政策设计优化路径,即通过加强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能力,激活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政策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驱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凯庆  顾丽姝  
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障碍及主要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良志  
本文在三个层次上研究了欧洲国家的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法律,即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废物回收管理和再生能源利用。从政策和法律的选择模式、从政策和法律的体系模式、从政策和法律的方法模式、从政策的制定模式、从立法模式、从法律原则确立的模式、从法律制度实施的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炼出欧洲的循环经济政策和法律模式,对加速推进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明岚  
西方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采用特殊的投资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政府优先购买政策等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法律和政策手段为先导的循环经济推进模式,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有重要启示。本文认为,我国也必须在投资、税收、价格和收费政策等方面,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体系,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铭慎  陆江源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具有不同的国内国际循环特征。本文以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为主线,通过研究主要大型经济体在价值循环、金融循环、空间循环等循环维度中内外循环关系的历史轨迹和特征,分析归纳出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研究认为,循环的主导性体现在比例结构、功能水平、稳健性、控制力等不同层次,国内国际循环关系演进具有阶段性、动态性、时代性的规律,国内国际循环这一对关系运动的总目标从单纯利己向促进互利共赢、最终实现合作多赢转变,呈现出从低级向高级跃迁的趋势。我国应提升国内循环的主导地位,强化科技创新与城市化两大动力,优化国际循环的赋能作用,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和制度型开放以延长我国产业生命周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海琳  张翠虹  
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有效缓解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为促进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并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修正和调整政策重点,政策处于持续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深入研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演进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其阶段性重点和发展趋势、探究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促进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1978—2016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发的172份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根据高频词聚类结果,从政策主题、利用对象、产业链环节、政策措施四个维度刻画不同阶段的政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