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6)
2023(10103)
2022(8604)
2021(7888)
2020(6623)
2019(14790)
2018(14503)
2017(28022)
2016(15266)
2015(16765)
2014(16070)
2013(15834)
2012(14216)
2011(12585)
2010(12340)
2009(11155)
2008(10601)
2007(9130)
2006(8105)
2005(6781)
作者
(44635)
(37376)
(37164)
(35039)
(23627)
(18271)
(16739)
(14626)
(14300)
(12958)
(12757)
(12620)
(11913)
(11606)
(11463)
(11458)
(11404)
(11035)
(10665)
(10593)
(9424)
(8960)
(8842)
(8507)
(8467)
(8295)
(8115)
(8093)
(7577)
(7428)
学科
(62044)
经济(61982)
管理(42168)
(37960)
(27495)
企业(27495)
方法(26874)
数学(24523)
数学方法(24293)
(19671)
地方(18347)
中国(17208)
环境(15243)
(15011)
农业(14132)
(13771)
业经(12432)
(10900)
贸易(10894)
(10512)
(9964)
资源(9739)
(9528)
地方经济(8964)
(8932)
(8910)
(8600)
财务(8587)
财务管理(8576)
技术(8560)
机构
学院(207010)
大学(206529)
(84583)
经济(82868)
管理(78916)
研究(73065)
理学(69510)
理学院(68615)
管理学(67266)
管理学院(66900)
中国(53205)
科学(48953)
(43694)
(43468)
(37797)
业大(36813)
(35680)
研究所(34987)
农业(34503)
中心(34189)
(31034)
财经(29227)
(27999)
师范(27631)
(26692)
(26545)
北京(26224)
经济学(25988)
(25643)
(24499)
基金
项目(153821)
科学(120774)
基金(112936)
研究(104424)
(101752)
国家(100938)
科学基金(85946)
社会(68974)
社会科(65411)
社会科学(65392)
(62358)
基金项目(61662)
自然(58126)
自然科(56622)
自然科学(56601)
自然科学基金(55565)
(51255)
教育(45600)
资助(44705)
编号(40003)
重点(34831)
(34235)
(32624)
(31476)
计划(30145)
科研(30135)
创新(29617)
国家社会(29368)
成果(29358)
课题(27096)
期刊
(87975)
经济(87975)
研究(55102)
学报(39584)
中国(39506)
(38300)
科学(35651)
大学(28217)
学学(26893)
(26057)
农业(26016)
管理(24804)
资源(15601)
业经(15313)
技术(14802)
经济研究(14408)
(14169)
(13733)
金融(13733)
教育(13399)
财经(13090)
问题(12619)
(11264)
(11025)
图书(10527)
科技(10487)
业大(10484)
统计(10300)
(9964)
技术经济(9638)
共检索到293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勤  高冰松  郑军  
城镇人口的分布受到资源环境条件的重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的特征和约束条件,综合考虑新形势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目标要求,通过科学预判,制定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分区策略,引导城镇人口在省域范围内的合理分布,将促进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安徽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他资源环境约束地区的城镇化策略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勇  汪应宏  
基于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数据,构建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划定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的分级标准,对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土地显著扩张是安徽省城镇发展的主要类型,全省共有8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显著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明显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人地基本协调,仅有2个城市表现出人口明显增长;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地显著扩张和土地明显扩张城市主要集中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人口明显增长城市的分布重心则相对北移,主要集中在皖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人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钟少颖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8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取决于新增城市数目和原有城市市辖区面积的扩张,到1989~1998年,城市聚集经济、城市市辖区面积变动、和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9~2008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新时期。总的来看,影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诸多的行政和政策因素,譬如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的户籍制度、不同时期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等。从发展趋势的角度看,经济因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政策和行政因素的效能在不断降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易富贤  
世界耕地、淡水、矿产、能源等分布极不均匀,中国人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不意味着不足。如果中国亩产增加到美国、荷兰现在的水平,那么粮食还将分别增加30%、70%。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只是"减法"地消耗;但更重要的却是"乘法"地使"非资源"(如氮气)变为新的资源(如氮肥)。"人口多导致环境污染"被过于夸大,发达国家由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监管机制的完善,环境反而更好。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判断,即便停止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中国人口也很难达到14亿,今后资源、环境等问题,主要是满足既定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素英  
协调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了安徽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计算1990~2004年安徽省各项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GDP与各种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GDP分别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水域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属于能源、资源消耗型,增加1%的GDP产出需要增加0.58%的生态足迹,且分别需要增加0.10%的能源足迹和0.32%的水域足迹。据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放  
利用 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 ,对在“四普”至“五普”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新增长的城镇人口中 ,有 5 2 %是来自于地域的重新划分 ,有 31 %是来自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来自于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的只有 1 7%。本文认为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应当主要依靠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 ,因此 ,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解决好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 ,使他们能够顺利向城镇转移 ,这对于 2 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方钰  
以安徽省为例,运用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信贷总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信贷投放总量与经济增长间相关性和信贷与经济互动关系,并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子晨  郭江江  郑圣明  
在系统科学指导下构建"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复合系统模型,以1999—2015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安徽省近15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二者协调性呈现持续稳定上升态势,安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协调程度较好;与此同时,也存在R&D经费投入相对滞后,落后于经济增长和R&D人员投入增长水平等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研发经费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保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速相匹配成为安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方  段学军  金志丰  
人口的优化分布不仅要考虑到生态保护、灾害规避、环境质量等,还要考虑经济实力、交通便利程度以及人口的发展现状。借鉴以往研究,结合案例区特点,从区域人口集聚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要求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基于乡镇单元的评价体系,运用GIS工具综合分析泰州市域人居约束性和适宜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综合得到人居综合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据此进行泰州市域的人口增长与调控分区,将研究区域划分为5类人口增长类型区。研究认为:泰州人居适宜空间主要分布在县市城区、部分邻近乡镇以及戴南镇、苏陈镇、黄桥镇等地区,北部地区如大营镇、合陈镇、大邹镇等人口居住综合适宜性相对较低,应进行人口规模控制或调减,引导这些地区人口向周边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黎阳  夏帅  
文章综合应用单位根、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误差修正(ECM)理论等方法,基于1996-2016年安徽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REI)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时序数据,深入地研究和考察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协整关系,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表明安徽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的状态。处于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经济发展态势下,政府应当正视房地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助推带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明娟  张建武  
鉴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FDI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国内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关于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尝试对FDI、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Eviews5.0统计软件,以安徽省为例,利用安徽省1991—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研究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量FDI)与就业呈负相关关系,而年底累积外商直接投资额(存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晖  吴霜  张燕媛  虞祎  
利用2012年安徽省黄山市成为生态补偿试点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分析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黄山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使试点城市的人均GDP降低2.93%;且生态补偿政策对人均GDP的降低效果具有滞后效应,降低效果为2.15%。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改变是人均GDP下降的主要原因,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及第三产业的产值未能弥补试点城市为生态补偿政策付出的机会成本。从政策评估的角度看,生态补偿政策是以牺牲上游地区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因此,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强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市化率。但是,2010年以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量有所下降。如何有效地提高各个省份的城镇人口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难题,而城市化率的提升又涉及多种复杂因素。文章以省为单位,通过研究中国近10年来城镇人口的增量,结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发现城镇人口增长的"挂锁"态势,以及与胡焕庸线的位置关系。文章结合西方移民理论,将城镇人口的增长作为一种移民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对移民的拉力和阻力因素,得出影响城市化率的6个可以量化的变量,再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得到提升城市化率的多个路径模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拉动城镇人口超过平均增长的首要因素不是收入的增加,而是良好的义务教育环境;其次是低房价。(2)国际移民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运用于中国有户籍制度的城市化情境中,但某些影响因素有所不同。(3)要使本地区人口超平均增长,并不需要具备所有拉力因素,只需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强化关键因素。另外,文章预测,到2050年胡焕庸线以西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全国城市人口的3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强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市化率。但是,2010年以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量有所下降。如何有效地提高各个省份的城镇人口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难题,而城市化率的提升又涉及多种复杂因素。文章以省为单位,通过研究中国近10年来城镇人口的增量,结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发现城镇人口增长的"挂锁"态势,以及与胡焕庸线的位置关系。文章结合西方移民理论,将城镇人口的增长作为一种移民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对移民的拉力和阻力因素,得出影响城市化率的6个可以量化的变量,再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得到提升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义勇  刘卫斌  
以"六普"分县人口数为基础,通过预景的研究方法,模拟无生态约束和有生态约束两种情景下,未来我国城镇人口的空间格局。认为到2032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最高峰,全国总人口大约14.7亿人。届时中国城镇化也将接近尾声,城镇化率约为70%,全国城镇总人口共约10.3亿,比2010年增加3.6亿。据模拟,2032年左右,无生态因素约束下,东部地区城镇人口增速更快,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人口占全国总城镇人口的比例分别为50.2%、28.7%、21.0%。生态因素约束下,城镇人口由西部、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进一步集聚,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三个区域城镇人口比2010年分别增长64.9%、47.9%、36.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