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22)
2023(18945)
2022(16152)
2021(15055)
2020(12663)
2019(28798)
2018(28504)
2017(54706)
2016(29659)
2015(33235)
2014(32642)
2013(32700)
2012(29843)
2011(26997)
2010(26976)
2009(25568)
2008(25090)
2007(22272)
2006(19978)
2005(17753)
作者
(85593)
(71368)
(70960)
(67421)
(45232)
(34205)
(32144)
(27970)
(27044)
(25422)
(24290)
(24096)
(22721)
(22461)
(22126)
(21653)
(21020)
(20949)
(20407)
(20336)
(17735)
(17664)
(17231)
(16260)
(16048)
(15896)
(15890)
(15812)
(14481)
(14138)
学科
(126530)
经济(126378)
(105783)
管理(93937)
(86767)
企业(86767)
方法(55855)
(49795)
数学(45984)
数学方法(45546)
业经(35569)
(34999)
中国(34194)
农业(33089)
(24482)
(24154)
(23800)
财务(23731)
财务管理(23704)
(23654)
贸易(23640)
地方(23122)
(23041)
企业财务(22446)
(21944)
技术(21680)
环境(21332)
理论(21031)
(20168)
(19630)
机构
学院(427983)
大学(424305)
(179910)
经济(176456)
管理(171044)
理学(147654)
理学院(146132)
管理学(143894)
研究(143742)
管理学院(143123)
中国(111820)
(90241)
科学(87902)
(81252)
(80068)
(72489)
业大(66436)
研究所(65976)
中心(65173)
财经(64454)
(63165)
农业(62780)
(58785)
北京(56733)
经济学(53972)
(53957)
师范(53492)
(51137)
(50383)
经济学院(48809)
基金
项目(287986)
科学(227546)
研究(211794)
基金(210595)
(183361)
国家(181745)
科学基金(156602)
社会(136267)
社会科(128960)
社会科学(128924)
(111737)
基金项目(111230)
自然(100474)
自然科(98057)
自然科学(98033)
自然科学基金(96330)
教育(95326)
(92850)
编号(86460)
资助(86302)
成果(69002)
(64152)
重点(64035)
(62353)
(60724)
课题(58044)
国家社会(56692)
创新(56265)
教育部(54817)
科研(54526)
期刊
(203106)
经济(203106)
研究(124795)
中国(81850)
(78675)
学报(66745)
管理(63505)
科学(63047)
(61803)
农业(53795)
大学(50772)
学学(48011)
教育(41332)
(37931)
金融(37931)
业经(37013)
技术(36536)
经济研究(31513)
财经(31468)
(28693)
(27109)
问题(26909)
技术经济(22761)
世界(20817)
图书(20762)
(20594)
资源(20337)
科技(20046)
(20046)
现代(19915)
共检索到634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海彬  赵丽芬  
利用单元调查评估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并将其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价模型,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1993-2010年环境约束下中国29个省份农业TFP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①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在考察期内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并且该增长主要是由农业技术进步推动,但是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②从地区差异来看,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在增长的同时呈现东、西、中部地区依次递减;③当不考虑环境因素时,全国范围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农业TFP平均增长率分别比考虑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李阳明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农业能源效率,分析比较了碳排放约束下全国整体、五大区域及31个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全国及五大区域能源效率动态演进趋势由相对集中到逐渐扩散,且增长不明显;考虑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五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全国整体上各地区间差距在逐渐缩小,最终将会稳定在同一水平。文章作者提出制定差别化的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农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汪思齐  滕泽伟  
已有文献在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都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这种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由于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反映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真实绩效,甚至会误导政策建议。文章将环境因素引入服务业生产率体系,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2004-2013年服务业分行业tFP进行再估算,并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服务业环境友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情形下服务业tFP增长的主导因素都在于技术进步,忽视环境因素不仅高估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而且高估了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环境约束下服务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谷成  陈宁陆  闵锐  
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中国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78-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省际农业TFP增长及其源泉进行实证分析,将农业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纳入到一个统一框架。研究发现:①环境规制条件下农业TFP取得了一定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环境技术效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时间趋势上大致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②从资源、环境与增长的统筹兼顾来看,农业TFP及其增长模式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要优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则可能处于失衡状态;③以三大直辖市为代表的东部省区和西部青海、贵州和宁夏等边远省份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慧  王怀明  孟令杰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以及地区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待验证的假说:农业产出的省级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为验证该假说,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算了各地区不同年份的要素弹性,据此将农业产出来源分为投入要素的累积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并进一步采用方差分解的办法,考察了样本期间内农业产出的地区差异的来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娜  朱立志  
为了解我国"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真实效率水平,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超效率模型测算2011—2015年我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并将农业污染排放纳入Malmquist指数框架中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以测量。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技术效率最高(1. 084),西部次之(0. 704),中部最低(0. 476);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9. 5%,增长动力主要源自绿色技术进步,而农业绿色技术效率贡献有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高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地区差异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平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均衡,呈现西、中、东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针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本文重点从政策角度进行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军  
本文通过Mal 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环境因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地区工业TFP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工业TFP增长最快且波动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较为平稳,东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各地区工业TFP增长均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东部地区是推动环境技术创新的主要地区。收敛性分析则进一步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工业TFP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中部地区仅存在条件收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本文对一个非径向非角度的方向性距离函数进行了拓展,使其能兼顾投入过量松弛和投入不足松弛。通过该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析了中国2000—2012年环境约束下30个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对其收敛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低,增长粗放的特点依然非常明显;工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各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扩大了;如果忽视环境约束,会导致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高估;人均收入水平、资本积累、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蓝震森  
针对传统ML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线性规划无解的问题,将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引入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3—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分解。研究表明:是否考虑农业碳排放因素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产生较大影响,忽略碳排放约束会高估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可能导致政策偏误;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效率恶化与技术进步并存的局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为准确揭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在整合国内外1982—2011年46项有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时间趋势方面,1978—2008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3.17%,并且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损失并存的特点;空间格局方面,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均主要源于农业技术进步。上述结论是基于一系列的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数据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综合结果,能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张琪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对中国ATFP增长的驱动机制;检验ATFP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促进了ATFP增长率提升,且一致性程度逐渐加深,成为A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土地效率增长率低下是ATFP增长损失及后期ATFP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若能破除土地效率扭曲,ATFP增长率将提高3.28%;要素效率增长效应差异是中国ATFP增长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斌磊  
本文利用刀切模型平均法,综合考虑5种生产率分析模型,并根据各模型解释能力赋予不同权重,旨在得到更全面而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增长核算表解析了1990—2015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内部结构。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增长中投入要素的贡献率已经减弱,其中,劳动力和土地的贡献率低于化肥和农机;而生产率的贡献率却在增强,其中,技术贡献率日趋提高,特别是效率还有提升空间。本文研究表明,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持续增长,前提是需要保证投入要素的稳定供给,重点是要促进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而长期动力应该是增加农业科研的持续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向阳  刘安毅  童馨乐  
在考虑环境约束的基础上,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约束对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2)2000~2008年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86%,地区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4.47%)、浙江(4.12%)和江苏(3.01%)。应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治理力度,在考虑省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之间的协作,通过有针对性的环境监管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强化对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激励机制建设,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