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2)
- 2023(13461)
- 2022(11515)
- 2021(10552)
- 2020(8748)
- 2019(19584)
- 2018(19468)
- 2017(36476)
- 2016(19256)
- 2015(21294)
- 2014(20812)
- 2013(20227)
- 2012(18418)
- 2011(16946)
- 2010(17212)
- 2009(16379)
- 2008(15152)
- 2007(13357)
- 2006(12054)
- 2005(10626)
- 学科
- 济(98668)
- 经济(98603)
- 管理(63228)
- 业(52798)
- 企(45536)
- 企业(45536)
- 方法(36239)
- 数学(31676)
- 数学方法(31179)
- 地方(25100)
- 中国(24362)
- 农(19780)
- 业经(19294)
- 环境(18288)
- 学(18254)
- 技术(18230)
- 财(16909)
- 地方经济(14771)
- 理论(14469)
- 划(13963)
- 和(13778)
- 农业(13777)
- 制(13416)
- 技术管理(12575)
- 资源(11959)
- 发(11827)
- 融(11545)
- 金融(11543)
- 银(11372)
- 银行(11366)
- 机构
- 学院(273744)
- 大学(270440)
- 济(116456)
- 经济(113922)
- 管理(107103)
- 理学(92361)
- 研究(91790)
- 理学院(91317)
- 管理学(89486)
- 管理学院(88968)
- 中国(68863)
- 京(57222)
- 科学(56633)
- 财(49371)
- 所(44856)
- 中心(42177)
- 江(41242)
- 研究所(40829)
- 财经(39629)
- 农(37371)
- 业大(37207)
- 范(36453)
- 师范(36141)
- 北京(35736)
- 经(35721)
- 经济学(35699)
- 院(33875)
- 州(33480)
- 经济学院(31669)
- 财经大学(29072)
- 基金
- 项目(186778)
- 科学(148475)
- 研究(136874)
- 基金(134396)
- 家(116407)
- 国家(115467)
- 科学基金(100700)
- 社会(88988)
- 社会科(84458)
- 社会科学(84437)
- 省(75547)
- 基金项目(71276)
- 自然(64464)
- 自然科(62914)
- 自然科学(62902)
- 教育(62730)
- 划(62212)
- 自然科学基金(61688)
- 编号(54840)
- 资助(54413)
- 创(42855)
- 成果(42732)
- 重点(42082)
- 发(41685)
- 部(39709)
- 创新(39243)
- 课题(38700)
- 国家社会(36733)
- 科研(34785)
- 教育部(34332)
- 期刊
- 济(134686)
- 经济(134686)
- 研究(79980)
- 中国(55184)
- 管理(42142)
- 财(37621)
- 科学(37135)
- 学报(36452)
- 农(32874)
- 教育(28232)
- 技术(27761)
- 大学(27718)
- 学学(25818)
- 农业(22766)
- 经济研究(22158)
- 业经(20911)
- 融(20685)
- 金融(20685)
- 财经(19171)
- 问题(17750)
- 经(16757)
- 技术经济(16404)
- 统计(15915)
- 资源(15664)
- 策(15599)
- 科技(14275)
- 图书(14128)
- 决策(13152)
- 现代(12958)
- 业(12856)
共检索到408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慈福义
本文提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将自然资源与"废物"作为重要创新资源,遵循"6R"原则、区域公平原则和代际公平原则,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实现物质流、能量流、知识流、技术流、价值流协调运行,构建循环型创新网络。然后将此循环型创新网络与城市循环型创新环境进行循环和协同演化,形成以循环型知识、循环型技术、循环型产品和循环型服务为主要创新产出,区域之间闭环型创新链环节合理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循环发展为目的的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统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城市循环型创新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华斌 安淇 盛硕
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功能活力和交通系统组织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评建结合"思想跟踪对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从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建成后两方面选取可量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特征为指标,评价并对比城市规划方案及建成后碳排放潜力。在新数据环境背景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空间分析及网络分析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空间化直观表达。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综合评价并可视化表达其概念规划方案及建成实施后碳排放潜力变化情况,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方案基本实现规划理念提出的低碳生态目标,但部分片区建设实施尚未满足低碳城市需求,主要表现为公交线路密度、城市功能密度及功能混合度不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金花 李向 郑新奇
以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图斑为评价单元,从图斑、区县、市域尺度,构建由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济南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多尺度评价和空间特征分析,并在乡镇尺度上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索其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济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承载力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济南市章丘区、商河县东南部和济阳区北部,承载力较低地区多分布在历下区、市中区北部、槐荫区东部。(2)各子系统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处于较高水平,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子系统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县区差异较大。(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各子系统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簇区、低值萧索区空间集聚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芳 曲延春 苗旺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规模呈现出超常规的扩张态势,而作为城市生命保障关键的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功能缺失严重。拟从维护城市健康生命,延长城市生命周期的视角,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城市规划、经济学分析等方法,以济南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城市水工程系统功能的现状,建立了城市水工程系统功能再造的效益分析模型,进而对城市水工程系统功能再造提出了对策建议,促使经济社会的进步与水环境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芳 曲延春 苗旺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规模呈现出超常规的扩张态势,而作为城市生命保障关键的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功能缺失严重。拟从维护城市健康生命,延长城市生命周期的视角,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城市规划、经济学分析等方法,以济南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城市水工程系统功能的现状,建立了城市水工程系统功能再造的效益分析模型,进而对城市水工程系统功能再造提出了对策建议,促使经济社会的进步与水环境及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起晓星 李建春
研究目的:基于互联网地图POI数据,从功能性视角出发,构建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和潜在需求之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基于高德地图POI数据,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从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以及利用规划三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济南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呈现空间集聚与组团特征,而地下空间需求则表现出核心—边缘的圈层分布特征,应用耦合矩阵可将城市地下空间分为优先发展区、协调发展区、优化发展区、转型发展区以及保留发展区,对不同类型的分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开发策略。研究结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应充分协调现状与需求关系,强调保护性开发,进行地下空间专项分区规划,构建"点—线—面"整体发展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新奇 王筱明 王爱萍 张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宗地 理想值修正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题组 汪海粟 胡立君 赵明奎 石军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发展建设所需资金规模越来越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宁 郑新奇
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性历来是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数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定义,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耕地被非农建设挤占的动态演变过程即为耕地非农转化,并进行了耕地资源非农转化的驱动分析。综合考虑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3个方面:土地整理复垦、经济建设非农占用、生态退耕及自然灾毁,得出耕地的非农转化量即为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发展规模在食物安全状态下对耕地的需求量、生态安全建设中生态退耕面积、自然灾毁耕地面积与现有耕地总量、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平衡之后剩余的耕地数...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非农转化 土地规划 济南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琳 沈德熙
规模预测是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及用地模式确定的主要依据,目前城市规划专业领域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物流园区规模确定方法。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已有研究及探索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视野出发,提出基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融合的物流园区规模容量分析方法——主体定位与多模型分析法,并在济南市峨嵋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了实证。
关键词:
物流园区 规模预测 济南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昭佩 宋德香
近年来海绵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将城市雨水有效地收集、蓄存、利用,因而能够起到防治城市内涝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的双重作用。但是海绵城市建设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用地紧张、水体污染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结合山地城市济南市的地貌、水文特点,提出了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合理对策。具体对策包括:结合城市化过程的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注意灵活多样的雨水收集、蓄存方式相结合以降低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本;科学设计集、蓄水设施以防止城市雨水污染;充分利用城郊空间以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等。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山地城市 对策研究 济南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泽贵 任骁淼 田晓静
随着我国"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普及与提高,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为了解决会计专业两个核心技能——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手工软件项目的测评难题,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开展了基于云平台的测评系统建设。建成了适合市域范围中职会计学生水平的测评系统及测试题库,并将核心技能测评由抽测推广为普测,提升了市域内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美 张丽娜
在分析水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合理的水资源价格应由水资源价值、供水成本、外部成本和机会成本四部分构成;进而针对目前济南市水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按地表水水资源费、地下水水资源费和引黄水水资源费分别制定,以使水资源费全面体现水资源价值;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应提高到包括工程费、服务费和资本费在内的水平,以补偿污水处理成本;改革现行的计划定价法和成本定价法这两种不合理的水价制定方法;实行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计量水价,使水价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和条件的变化,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关键词:
水资源 价值 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继文 刘洪 戚莉莉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等现代数学方法,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连续7年的数据,构建了济南市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系统,给出了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预测结果,以期揭示济南市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最后,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艳 宋振柏 吴佩林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是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关键性步骤。根据空间-属性一体化的概念模型,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坐标、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纳入到统一的空间计算模型,分别运用K-平均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充分挖掘空间坐标和空间关系数据中隐含的空间聚集信息。实例分析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空间聚类结果可以为城市功能分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