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6)
- 2023(13554)
- 2022(11789)
- 2021(10813)
- 2020(9053)
- 2019(20599)
- 2018(20489)
- 2017(39925)
- 2016(21432)
- 2015(24040)
- 2014(23965)
- 2013(23916)
- 2012(21965)
- 2011(19962)
- 2010(20035)
- 2009(18499)
- 2008(17665)
- 2007(15510)
- 2006(13873)
- 2005(12323)
- 学科
- 济(107453)
- 经济(107361)
- 管理(65547)
- 业(57078)
- 企(47200)
- 企业(47200)
- 方法(42762)
- 数学(37218)
- 数学方法(36866)
- 地方(25500)
- 中国(23669)
- 农(23360)
- 学(22348)
- 财(21687)
- 业经(21068)
- 环境(19361)
- 农业(16349)
- 和(16294)
- 地方经济(15809)
- 制(14913)
- 理论(14708)
- 划(14546)
- 贸(14523)
- 贸易(14514)
- 易(13956)
- 务(13557)
- 财务(13496)
- 财务管理(13478)
- 技术(13235)
- 企业财务(12793)
- 机构
- 大学(313275)
- 学院(311700)
- 济(133358)
- 经济(130647)
- 管理(125028)
- 理学(108610)
- 理学院(107394)
- 研究(107373)
- 管理学(105714)
- 管理学院(105149)
- 中国(78096)
- 京(66636)
- 科学(66408)
- 财(57426)
- 所(53917)
- 研究所(49352)
- 中心(47271)
- 财经(46761)
- 农(46369)
- 业大(44716)
- 江(44427)
- 经(42465)
- 北京(42139)
- 范(41119)
- 师范(40804)
- 经济学(40793)
- 院(39055)
- 经济学院(36503)
- 州(36315)
- 农业(36104)
- 基金
- 项目(215086)
- 科学(169475)
- 研究(157197)
- 基金(156729)
- 家(136139)
- 国家(135078)
- 科学基金(116295)
- 社会(100695)
- 社会科(95518)
- 社会科学(95490)
- 基金项目(83668)
- 省(83322)
- 自然(74973)
- 自然科(73060)
- 自然科学(73046)
- 自然科学基金(71729)
- 教育(70230)
- 划(69610)
- 资助(64250)
- 编号(63567)
- 成果(50565)
- 重点(47901)
- 部(47234)
- 发(47039)
- 创(43935)
- 课题(42883)
- 国家社会(41675)
- 创新(41041)
- 科研(40704)
- 教育部(40413)
- 期刊
- 济(149143)
- 经济(149143)
- 研究(93464)
- 中国(55236)
- 学报(47772)
- 管理(45667)
- 科学(44823)
- 财(42272)
- 农(41011)
- 大学(35483)
- 学学(33382)
- 教育(29547)
- 农业(28919)
- 技术(26710)
- 经济研究(24490)
- 融(23421)
- 金融(23421)
- 财经(23087)
- 业经(22382)
- 经(19756)
- 问题(19017)
- 图书(17667)
- 技术经济(16872)
- 资源(16733)
- 理论(15273)
- 科技(14674)
- 业(14318)
- 现代(14100)
- 实践(13739)
- 践(13739)
共检索到454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小鹰
文章以1995—2014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经济增长无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污染排放严重和能源效率低下,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无效率值低于中部和西部,非期望产出是三大区域增长无效的主要原因;东部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技术效率低下是阻碍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管制能力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朋飞 谢国斌
本文在使用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下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利用W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M-SYS方法估计了我国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长效率,检验了经济结构变迁、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的作用,通货膨胀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外资利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表现各异,金融发展也并未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庆前 李治宇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此,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绿色增长分析模型,采用基于估算的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SBM-DEA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考察碳排放约束下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因素对区域绿色增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能耗效率和绿色投资以及外贸产品结构等是制约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推进金融政策创新,发挥技术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区域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绿色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丹
文章构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规划模型,通过线性规划求解出节能减排约束下30个省市经济增长的最优解;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因素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计量模型,分析了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丹
文章构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规划模型,通过线性规划求解出节能减排约束下30个省市经济增长的最优解;引入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因素建立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计量模型,分析了节能减排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杰 朱承亮
研究目标: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经济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源环境约束确实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效率的损失,VRS下平均效率损失超过20%;资源环境约束并未导致东部地区效率损失,而是效率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对经济效率形成重要制约。研究创新:采用新的方法重新估计了资本和劳动投入,构建了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检验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对经济效率的制约效应。研究价值: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代价,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论文以1996—2016年全国和省际数据为样本,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了采用Tobit模型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管制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人力资本和非国有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师萍
本文将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同时纳入效率测算框架,在构造环境综合指数测算相对绿色GDP的基础上,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8~2008年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FDI和对外贸易对效率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引进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没有使中国成为"环境污染天堂";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效率改善,但在环境约束下该促进作用受到制约;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上升有利于效率改善;环境污染治理强度对环境约束下的效率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而不考虑环境约束时反而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影
文章借鉴Romer(2001)的资源约束模型,构建包含一次能源的资源约束经济增长模型,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视角出发,对区域经济的能源约束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能源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性且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值最大达到0.10623,东部的次之为0.08236,中部最小为0.07902,能源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已不容忽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尾效” 东、中、西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仇娟东
本文采用SML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区的生产率指数和环境技术效率,进而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提出了经济关联、知识关联、规模收益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可能引起效率集聚的因素,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方式作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集聚性;有限的技术效率是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短板";中、西部地区具有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向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关联、交通运输条件及产业结构等因素成为提升技术效率的"切入点";FDI和资本密集型禀赋结构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和溢出现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仇娟东
本文采用SML指数法测算了199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区的生产率指数和环境技术效率,进而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提出了经济关联、知识关联、规模收益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可能引起效率集聚的因素,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方式作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集聚性;有限的技术效率是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短板";中、西部地区具有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向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关联、交通运输条件及产业结构等因素成为提升技术效率的"切入点";FDI和资本密集型禀赋结构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我国省域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和溢出现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书敬 刘富华
本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前提下,使用三种不同的模型,探讨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了以下较为稳健的结论:中国工业行业增长的综合效率较低,其改善还存在着较大空间;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较大,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率提高较快,近些年来已处于完全有效的前沿生产面上;市场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都对工业增长的综合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市场竞争、引进技术经费和技术改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对综合效率的提高起了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双喜 李峻
自然资源是否在长期存在着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这在理论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文章以微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工具对资源约束、资源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在既定的自然资源储量水平,以及资源价格扭曲的条件下,经济的长期增长必然会受到制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途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源约束 资源价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安静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内经济体系对空间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将经济增长引入拓展模型可知,空间位置对区域内经济体制的影响非常大,且其经济类型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空间计量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各省市行政区纷纷引入了这种经济管理分析模式。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数据处理、意义参考、结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空间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视角,系统分析区域内经济增长的特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斐 张建清 杨刚强 孙元元
将环境约束的异质性引入到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中,构建在固定规模报酬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比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与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分异,并引入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明显,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要比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时较大,但两种情况下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都整体偏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②省级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与直接效应表现出相同的影响方向,但是不同解释变量对于本地区与其它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影响作用的显著性不同。③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更多地强调了劳均GDP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忽略了环境因素与市场化因素对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考虑环境约束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更为科学、合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