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4)
- 2023(11790)
- 2022(10152)
- 2021(9597)
- 2020(8109)
- 2019(18564)
- 2018(18123)
- 2017(34121)
- 2016(18448)
- 2015(20969)
- 2014(20428)
- 2013(20297)
- 2012(18770)
- 2011(17275)
- 2010(17215)
- 2009(16470)
- 2008(16207)
- 2007(14364)
- 2006(12460)
- 2005(11139)
- 学科
- 济(79203)
- 经济(79138)
- 管理(51961)
- 业(46110)
- 方法(36337)
- 企(36162)
- 企业(36162)
- 数学(32416)
- 数学方法(32147)
- 中国(23473)
- 农(21692)
- 财(19156)
- 贸(17561)
- 贸易(17553)
- 易(17106)
- 学(16682)
- 环境(16638)
- 业经(15148)
- 地方(14811)
- 农业(14141)
- 制(14010)
- 和(13255)
- 银(11973)
- 银行(11952)
- 划(11875)
- 务(11666)
- 财务(11638)
- 财务管理(11609)
- 行(11475)
- 融(11428)
- 机构
- 大学(268402)
- 学院(267347)
- 济(116145)
- 经济(113900)
- 管理(99652)
- 研究(95148)
- 理学(85859)
- 理学院(84815)
- 管理学(83385)
- 管理学院(82886)
- 中国(72796)
- 科学(58129)
- 京(57426)
- 财(51052)
- 所(48458)
- 研究所(44309)
- 农(44131)
- 中心(43259)
- 财经(41444)
- 江(38310)
- 业大(38126)
- 经(37756)
- 经济学(37322)
- 北京(36447)
- 范(36120)
- 师范(35810)
- 农业(34998)
- 院(34048)
- 经济学院(33832)
- 财经大学(30730)
- 基金
- 项目(178781)
- 科学(140888)
- 基金(131505)
- 研究(130030)
- 家(115178)
- 国家(114319)
- 科学基金(97103)
- 社会(84340)
- 社会科(80055)
- 社会科学(80033)
- 基金项目(69421)
- 省(67435)
- 自然(61719)
- 自然科(60183)
- 自然科学(60161)
- 教育(59188)
- 自然科学基金(59071)
- 划(57779)
- 资助(54117)
- 编号(52309)
- 成果(42180)
- 重点(40872)
- 部(40728)
- 发(39416)
- 创(36671)
- 国家社会(36023)
- 课题(35698)
- 教育部(34744)
- 科研(34688)
- 创新(34470)
- 期刊
- 济(124926)
- 经济(124926)
- 研究(77540)
- 中国(50289)
- 学报(41666)
- 农(39620)
- 财(39064)
- 科学(38952)
- 管理(33609)
- 大学(30465)
- 学学(28447)
- 农业(27401)
- 教育(24779)
- 融(21785)
- 金融(21785)
- 经济研究(21544)
- 技术(21023)
- 财经(20398)
- 业经(19613)
- 经(17660)
- 问题(17074)
- 贸(15801)
- 业(15790)
- 资源(14940)
- 图书(14202)
- 国际(13519)
- 世界(13501)
- 技术经济(13261)
- 统计(12806)
- 版(12410)
共检索到391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士雷 王子龙 吴朋 刘帅 吴宗杰
采用SBM-DDF-SML与空间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2005~2016年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2005~2016年成上升趋势,且各省市在增长率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差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幅普遍高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幅,呈现出波浪式"W"型变化规律。计量结果表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溢出性,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源效率提高、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有制结构、能源结构和环境政策呈现抑制作用。研究认为,国家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联动机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正的空间外溢性;加大研发投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改变现阶段不灵活、一刀切的环境规制方式,因地制宜地构建绿色、多样的环境规制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宇嘉 杨俊 谭宏
通过构建兼顾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的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绿色指数RGI,测算了各省的相对绿色GDP,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1998~2009年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非常强的空间依赖,表现出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布空间集聚格局。政府环境管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的省域经济增长起到了稳定的推动作用,间接促进了空间集群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所有制结构中的国有成分和对外经济发展对环境约束下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污染排放 环境治理 省域经济 空间集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志雯 王子龙
基于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值及节能减排潜力,并与非碳约束下能源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分析,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引入非期望产出会明显降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而各省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认为,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能源效率分布特征解释力较强,能源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志雯 王子龙
基于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值及节能减排潜力,并与非碳约束下能源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分析,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引入非期望产出会明显降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而各省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认为,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能源效率分布特征解释力较强,能源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占风 张建
本文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全面反映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运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2001—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然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Markov链对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呈现"东高西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的分布状态;资源环境约束下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地区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造成资源环境约束下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分布的演变总体上受到邻域空间滞后类型的影响,但在传统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方式下,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在1年之内很难实现短期跨越式发展。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杨骞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二乘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之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地区内而非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宗义 李继波 刘亦文
通过构建环境复合污染指数,采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各省域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进一步扩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后,空间滞后模型验证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还得出中国省域环境质量不仅受到邻近区域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还受到区域间结构性差异的误差冲击,而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空间因素会改善环境质量。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EKC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宗义 李继波 刘亦文
通过构建环境复合污染指数,采用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各省域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进一步扩充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后,空间滞后模型验证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还得出中国省域环境质量不仅受到邻近区域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还受到区域间结构性差异的误差冲击,而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空间因素会改善环境质量。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EKC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连芬 张静蕊
文章利用2004—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空间面板数据,综合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质量分布的空间特征,并研究了我国城市化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之间的环境质量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形成了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为核心的高污染集聚区和以新疆为中心的低污染集聚区;我国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地区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邻近区域的环境质量会相互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环境质量 空间相关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伟 焦士兴 石江江
由于数据在空间上表现出自相关性,使得科技资源投入对产出的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基于前期研究对此关注不够,本研究采用突变级数法、ESDA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1998年、2005年及2013年中国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的时空差异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科技资源投入和产出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2)科技资源投入对产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其影响有下降的趋势;(3)GWR模型比OLS模型更好地模拟了数据;(4)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的效果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自东向西成"梯形"分布,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强化。
关键词:
科技资源 投入产出 空间变系数计量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王雪利 王嵩
技术进步及其偏向性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利用绿色GDP、物质资本存量和生态服务价值加总的资本存量、就业人数等数据估算了2004—2015年间环境约束条件下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绿色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要素存在互补性的基础上,虽然劳动力成本在逐渐提高,但资本要素的快速积累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空间上,绿色GDP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受到经济权重影响,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对当地的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上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和人力资本都与绿色GDP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应促进技术的有偏发展,逐步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静 任继达
工业用水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区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最新DEA模型——Min DS估计了各地工业的用水效率;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区域的影响因子对工业用水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全国总体的平均用水效率为0.75,东中西的平均用水效率分别为0.79、0.70和0.77,纯技术用水效率东部表现最好,而规模效率西部地区表现最优。另外,南方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要低于北方省市。工业化比重对工业用水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用水规模对其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给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霞 刘彦平
本文利用1978-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和流动性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受流动性约束的程度明显偏高;而自从1999年我国大力发展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以来,消费信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约束的程度,从而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柳亚琴 赵国浩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首先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的内在变动规律,并运用基于OLS估计的Markov链模型预测了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得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而高效清洁能源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结论;然后通过路径分析方法对节能减排约束下能源消费结构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明确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碳排放量约束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直接影响较大,能源消费量约束、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能源禀赋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起着间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节能减排会对能源供给和能源利用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使碳排放约束和能源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帆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FDI)的迅速增长,很多学者便开始将研究的目光放在了国际直接投资上。但总体上说来大部分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证文献主要是基于投资国和受资国的双边联系,而对第三方在这种关系中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没有进行相应的探讨。本文借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方法,从地区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地区之间在国际直接投资上互相影响的模式,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空间作用模式的原因。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空间计量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