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4)
- 2023(10286)
- 2022(8816)
- 2021(7900)
- 2020(6292)
- 2019(14075)
- 2018(13942)
- 2017(26444)
- 2016(13861)
- 2015(15557)
- 2014(15633)
- 2013(15679)
- 2012(15129)
- 2011(14269)
- 2010(14667)
- 2009(13701)
- 2008(13322)
- 2007(12093)
- 2006(11469)
- 2005(10690)
- 学科
- 济(84769)
- 经济(84607)
- 管理(39848)
- 业(34282)
- 地方(27188)
- 企(26728)
- 企业(26728)
- 中国(23937)
- 方法(23863)
- 农(20293)
- 业经(19188)
- 数学(18607)
- 数学方法(18448)
- 地方经济(16684)
- 环境(16529)
- 学(16093)
- 农业(14105)
- 和(13714)
- 发(13482)
- 财(12822)
- 制(12173)
- 融(11968)
- 金融(11966)
- 银(11176)
- 银行(11165)
- 理论(11156)
- 资源(11131)
- 行(11004)
- 贸(10645)
- 贸易(10631)
- 机构
- 学院(211665)
- 大学(209854)
- 济(97679)
- 经济(95746)
- 研究(83113)
- 管理(75981)
- 理学(63502)
- 中国(62936)
- 理学院(62658)
- 管理学(61716)
- 管理学院(61305)
- 科学(48983)
- 京(46387)
- 所(43142)
- 财(42513)
- 研究所(38701)
- 中心(36239)
- 江(33835)
- 农(33662)
- 财经(32734)
- 范(30913)
- 经济学(30811)
- 师范(30663)
- 北京(30253)
- 院(29543)
- 经(29414)
- 州(27418)
- 经济学院(27247)
- 业大(27139)
- 科学院(25836)
- 基金
- 项目(132825)
- 科学(104434)
- 研究(99896)
- 基金(94630)
- 家(82043)
- 国家(81314)
- 科学基金(68790)
- 社会(67304)
- 社会科(62693)
- 社会科学(62672)
- 省(52194)
- 基金项目(49492)
- 教育(43643)
- 划(43236)
- 自然(40732)
- 编号(40143)
- 自然科(39576)
- 自然科学(39566)
- 自然科学基金(38834)
- 资助(38260)
- 发(35850)
- 成果(33419)
- 重点(30531)
- 发展(29408)
- 部(28967)
- 展(28921)
- 课题(28740)
- 国家社会(27824)
- 创(26798)
- 创新(25108)
- 期刊
- 济(125930)
- 经济(125930)
- 研究(70973)
- 中国(50797)
- 农(32734)
- 财(31429)
- 学报(30732)
- 管理(30628)
- 科学(30116)
- 教育(23546)
- 大学(23147)
- 农业(22329)
- 融(21973)
- 金融(21973)
- 学学(21507)
- 经济研究(20489)
- 业经(19598)
- 技术(18689)
- 财经(17375)
- 问题(15960)
- 经(15236)
- 资源(12941)
- 图书(11805)
- 技术经济(11805)
- 世界(11756)
- 业(11615)
- 贸(11571)
- 国际(10492)
- 经济问题(10300)
- 商业(10213)
共检索到350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宗植 吕立志
通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资源短缺、环境变差引发的诸多矛盾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是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循环经济的观念,走出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
资源环境 长三角地区 约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青
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排头兵,在环境约束下所走的经济发展之路能够给其他区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为研究对象,在评判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后,认为不同地区应选择差异化的环境约束方式,以实现长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的耦合。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环境约束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杜涵 王静 白彩全
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与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采用静态与动态协调度两个指标,对2004—2012年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其时空变化图。结果表明:1从静态协调度方面看,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比较高的协调阶段,即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2按2004—2012年静态协调度变化趋势,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可划分为逐步上升、逐步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和循环波动5种类型;3从动态协调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的区域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南京—上海—杭州所围成的三角地区始终属于良好或优质协调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如钢
上海文化、江苏文化和浙江文化均属于江南文化,基本特征非常相似,正所谓文化相通,这些相似的内容构成了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长三角区域文化在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其基本特征决定的。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规划 现代经济 发展与变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姚永玲 文余源 赵霄伟 彭芳梅
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地角色。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与环境要素成本不断地上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速了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步伐,即由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向新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从经济转型的界定、长三角地区为什么需要转型、区域经济如何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探索了经济转型的界定、转型与升级的关系、长三角经济转型重大问题识别、转型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等问题,最后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总体战略构想、方向与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区域经济转型。
关键词:
经济转型 长三角地区 重大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新敏 张海燕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村级经济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要求,也是整合农村资源、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文章指出了长三角地区在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之后,村级经济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其发展的环境和形势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促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该地区村级经济的战略定位。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村级经济 定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刘文斐 王山
本文依据城市数据运用二次指派程序,从全样本、分时段、逐年三个角度研究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是否增强了其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样本考察期间,金融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存在正向影响,金融的协调发展有效增强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2)分时期来看,2008年之前金融协调发展是增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性的主要力量,2008年之后其作用有所减弱。(3)逐年来看,尽管长三角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强度呈现波动上升状态,但城市间金融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连年增强。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协调性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洁 张新乐 陈海波
文章基于2007—2019年的长三角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使用熵值法进行测度,阐述了人口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长三角城市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人口集聚通过城镇化这一机制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抑制了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有助于厘清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施因城而异的人口政策,充分发挥人口集聚的经济质量提升效应,为调整优化人口政策和人才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 城镇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博 潘爱民
数字经济技术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2011—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数据,测度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创新性地构造了人才流动不平衡指标,并探讨区域内人才流动不平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规模逐年上升。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流通效率和社会便利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非核心区域的正影响强度大于核心区域。人才流动不平衡会逆向调节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正影响程度,但这一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存在经济距离为权重矩阵的空间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矫卫红
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文章利用模型分析法建立地理加权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总体呈现空间相关性与差异性,长三角地区的初始经济状态与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将
文章利用19个反映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定量地划分了长三角16个城市1997年至2007年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诸城市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梯度,而且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这种梯度格局在不断地变化。这种结果不仅是对经典的区域经济理论如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的有效验证,而且还说明了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梯度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关键词:
长三角 主成分分析 区域经济 发展梯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昱 肖红姗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60个县(不包括区)1998—2009年间的人均GDP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标准差系数和锡尔系数分析该地区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水平现状,然后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进一步对其动态收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在1998—2009年间逐渐增大,并且基本不存在动态收敛的趋势,仅部分地区内县域经济存在俱乐部收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琛 王胜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本文从长三角地区26个地级市切入,旨在深入探讨服务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服务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消费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会对周边地区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此外,本文通过空间分解效应对不同区域城市群的服务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影响的异质性进行量化,并据此为决策部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剑锋 马诗慧
文章基于当前国际社会的压力和我国政府已经做出的承诺,本着"高歌稳进"的思想,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实证分析了1995-2009年碳排放的区域特征,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研究了2050年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测算,提出了实现低碳目标的主要路径和具体方案。研究表明,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总量逐年攀升,工业比重和煤类能源消费比重过大,碳排放强度较低的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今后40年,长三角地区的减排压力较大,其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五年目标"应相对平稳,大体可以在17%-19%之间进行选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短期内主要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从长三角现有工业结构看,积极鼓励文教体...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目标 实施方案 长三角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