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0)
2023(9338)
2022(7807)
2021(7269)
2020(5957)
2019(13077)
2018(12849)
2017(24504)
2016(13024)
2015(14348)
2014(13823)
2013(13319)
2012(11640)
2011(10415)
2010(10475)
2009(10356)
2008(10419)
2007(8967)
2006(7763)
2005(7059)
作者
(33675)
(28071)
(28064)
(26843)
(17968)
(13387)
(12915)
(10759)
(10626)
(10087)
(9514)
(9428)
(8880)
(8745)
(8695)
(8493)
(8448)
(8414)
(8159)
(7889)
(6953)
(6907)
(6596)
(6375)
(6373)
(6233)
(6231)
(6186)
(5603)
(5505)
学科
管理(47461)
(42285)
经济(42191)
(39980)
(35250)
企业(35250)
(19178)
方法(15402)
(14953)
(13248)
财务(13222)
财务管理(13191)
中国(13098)
(12780)
数学(12391)
企业财务(12340)
数学方法(12250)
业经(12057)
(10108)
(9246)
银行(9239)
(8926)
环境(8749)
体制(8612)
(8506)
(8252)
金融(8249)
农业(8227)
理论(8198)
(8134)
机构
学院(177513)
大学(173872)
(70670)
经济(69117)
管理(68166)
理学(58309)
理学院(57738)
管理学(56897)
管理学院(56547)
研究(54199)
中国(43461)
(41062)
(35263)
财经(30929)
科学(30587)
(27790)
(27235)
(26344)
中心(25657)
研究所(22861)
财经大学(22778)
(22513)
经济学(22095)
(21913)
师范(21727)
(21601)
北京(21517)
业大(21487)
经济学院(19858)
(19721)
基金
项目(116327)
科学(92801)
研究(89899)
基金(84802)
(72286)
国家(71665)
科学基金(62838)
社会(58672)
社会科(55634)
社会科学(55625)
(45525)
基金项目(44488)
教育(41567)
自然(38468)
编号(37873)
自然科(37492)
(37488)
自然科学(37484)
自然科学基金(36813)
资助(33271)
成果(31351)
(28538)
(26255)
重点(26204)
课题(25461)
(25118)
(24735)
国家社会(24638)
(24303)
项目编号(23828)
期刊
(81246)
经济(81246)
研究(52544)
中国(37881)
(37693)
管理(25922)
学报(23400)
科学(22044)
(21399)
教育(19064)
大学(18074)
学学(16838)
(16617)
金融(16617)
财经(15669)
会计(14744)
业经(14485)
农业(14270)
技术(13691)
(13428)
经济研究(13026)
财会(12402)
问题(10159)
(8680)
图书(8363)
通讯(8344)
会通(8308)
(8064)
(7920)
现代(7885)
共检索到268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詹雷  陈小悦  
本文从资源流动的视角,以数学形式完整归纳了会计应计制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确认。这一视角下的分析为确认基础及计量属性的比较和选择提供了新的基础,也对财务分析乃至财务报表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管永昊  贺伊琦  
笔者从资源流动(包括了存量与增量的流动)的视角,分析各主体在教育资源流动方面的内容与作用方式。目前教育资源的流动无论是政府的财政资金、师资等人力资源还是教育信息资源,都呈现出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学校流动的逆均等化倾向。需要通过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规范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鼓励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员参加志愿者活动、政府建立信息系统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等途径全面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教育均等化的早日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成升魁  沈镭  闵庆文  陈远生  封志明  谷树忠  谢高地  李丽娟  黄河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新林  赵媛  
资源流动研究已成为资源科学领域新的研究视角和学科成长点,但对资源流动的理论提升、方法总结和范式探讨依然相对较少。论文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对资源流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论文给出资源流动的定义,并指出,节点具有业务职能功能、效用功能及社会经济功能,空间位置和流量是节点两个突出的空间特征,不同的节点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等级,未来应加强对节点功能的量化分析以及完善和发展节点分布特征及等级划分的研究方法;通道和网络具备从属和引导功能,衡量其发育程度主要根据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网络节点特征,未来应探讨伴随新的交通方式而出现的新功能,系统地对通道网络进行优化分析,构建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多方式的资源流动通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文彬  
加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深度剖析城乡发展现状可知:高效集聚、科学配置发展资源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质内容。当前,城乡发展失衡的典型病症表现为资源配置进程的异化,而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工作就是促进资源双向流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在于高效充实农村发展资源。借助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及资源流动经验,有助于清楚认识城乡资源流动机理。既应营造低成本开放性的流动环境生态,并将精准界定资源价值作为流动基础;也要创建高互补共享型的资源流动机制,同时借助资源匹配化解要素短缺来保障资源高效流动。为此,应该通过全面掌握城乡资源状况、构建城乡一体化资源市场、科学诊断城乡差异性需求和推动发展资源适当向乡村倾斜等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宜强  赵媛  郝丽莎  
通过对能源资源流动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从各相关学科不同研究视角出发阐述了能源资源流动研究的内容、着重点及其特色,指出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物流学、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生态学是能源流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从能源流动特征、流动机制、流动效应以及流动的优化调控等4个方面阐述了能源流研究的主要内容,并籍此认为各学科对于能源流研究的开展丰富和发展了资源流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对能源流动形式研究的探讨中,指出能源流动形式研究与资源流动的纵横向解析模式具有一致性,其纵横向研究各自独立展开,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风格,但目前的相关研究缺乏将纵横向分析有效衔接的联系机制。最后,根据能源资源流动研究现状提出今后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章小波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应重视的资产,为此,许多企业将企业年金作为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企业年金的性质、年金基金所有权的分离、人才的合理流动、企业年金的功能、企业留人的目的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年金计划不应该成为企业牵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手段,相反,企业要通过对年金计划的合理设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稳定企业人力资源、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浩余  战炤磊  
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直接影响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而现实的企业人力资源流动却面临着诸多壁垒。本文分别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双向流动过程中的壁垒,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需要,探讨了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机制的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城乡资源流动决定城乡互动关系,在原生工业化国家,商业部门起到了聚集农村资本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作用,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为农村提供资本和技术,城乡之间没有形成巨大差距。该文从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出发,比较了中国与原生工业化国家城乡资源流动与城乡关系发展态势,强调了商业部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依靠政府替代市场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形成了城乡隔绝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商业部门的迅速崛起使问题进一步深化。要缓解中国城乡关系的困境,必须综合治理、统筹兼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熙彦  漆信贤  刘艺  宋娅娅  
应对全球化变革及其不确定性,认识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的特征与问题,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础,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应国际劳动分工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到全球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理解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有不同的理论视角。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自然资源以原始形态和制成品中的隐含形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讨论了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在供给与需求、利用强度与效率、资源禀赋与流向,以及全局与局部影响之间的矛盾。未来研究仍面临理论和现实的挑战。在理论方面,适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引入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探讨企业间互动关系如何塑造自然资源流动路径,能更好地适应中国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以及当下自然资源综合治理的研究需求。在现实方面,应对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亟需深化对自然资源流动网络韧性,以及"双循环"互促关系的认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熙彦  漆信贤  刘艺  宋娅娅  
应对全球化变革及其不确定性,认识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的特征与问题,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础,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应国际劳动分工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到全球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理解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有不同的理论视角。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自然资源以原始形态和制成品中的隐含形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讨论了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在供给与需求、利用强度与效率、资源禀赋与流向,以及全局与局部影响之间的矛盾。未来研究仍面临理论和现实的挑战。在理论方面,适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引入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探讨企业间互动关系如何塑造自然资源流动路径,能更好地适应中国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以及当下自然资源综合治理的研究需求。在现实方面,应对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亟需深化对自然资源流动网络韧性,以及"双循环"互促关系的认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淑英  王洁玉  寇晶晶  
用创新知识产出和创新经济产出分别衡量区域创新绩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金融集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正向调节创新资源流动与本地区创新知识产出的关系,但对创新资源流动与邻近地区创新知识产出的关系具有消极作用;当用创新经济产出衡量创新绩效时,金融集聚对创新资源流动与本地区创新经济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创新资源流动与邻近地区创新经济产出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董良  
资源流动是资源配置的表现形式。在当前形势下,政府鼓励和支持市场资源的合理流动,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税收工作应当摒弃单纯的保证税收收入观念,看眼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打击税收违法犯罪的同时,及时整合和优化有关资源流动的税收政策,支持和促进资源的合法有效流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群  赵嵩正  
资源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即资源流动的靶向性,具体表现为趋利性、就近性、聚集性和结构合理性等。资源向某个地区方向流动的动力强度取决于该地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资源配置能力、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劣程度。随着这些区域因素的强弱变化,资源流动的方向也会相应地改变。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资源流动的规律,改善区域各方面因素以吸引资源的流入,形成靶心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中英  苏树林  
本文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域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影响,以及通过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