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4)
- 2023(15864)
- 2022(13482)
- 2021(12362)
- 2020(10180)
- 2019(23399)
- 2018(23102)
- 2017(43863)
- 2016(23939)
- 2015(27319)
- 2014(27857)
- 2013(27773)
- 2012(26408)
- 2011(24311)
- 2010(24943)
- 2009(23444)
- 2008(23484)
- 2007(21602)
- 2006(19331)
- 2005(18150)
- 学科
- 济(117903)
- 经济(117760)
- 管理(71424)
- 业(64305)
- 企(51143)
- 企业(51143)
- 方法(40869)
- 数学(35048)
- 数学方法(34732)
- 中国(32984)
- 地方(30587)
- 农(30118)
- 财(27318)
- 业经(25336)
- 制(24857)
- 学(23413)
- 农业(20332)
- 银(19371)
- 银行(19335)
- 融(19051)
- 金融(19047)
- 贸(18624)
- 贸易(18610)
- 行(18599)
- 环境(18127)
- 易(17888)
- 地方经济(17592)
- 和(17248)
- 体(16706)
- 理论(16373)
- 机构
- 学院(359249)
- 大学(357686)
- 济(154799)
- 经济(151337)
- 管理(130250)
- 研究(130168)
- 理学(109093)
- 理学院(107724)
- 管理学(105962)
- 管理学院(105255)
- 中国(100832)
- 科学(78072)
- 京(77969)
- 财(73809)
- 所(68232)
- 研究所(60850)
- 农(60133)
- 中心(59063)
- 江(58884)
- 财经(56481)
- 经(50757)
- 北京(50292)
- 业大(49583)
- 范(49038)
- 师范(48570)
- 经济学(48290)
- 农业(46621)
- 州(46607)
- 院(46296)
- 经济学院(43138)
- 基金
- 项目(222756)
- 科学(173885)
- 研究(166495)
- 基金(158093)
- 家(136946)
- 国家(135726)
- 科学基金(114757)
- 社会(105146)
- 社会科(99519)
- 社会科学(99491)
- 省(88419)
- 基金项目(82828)
- 教育(76205)
- 划(73692)
- 自然(70852)
- 编号(69030)
- 自然科(69016)
- 自然科学(68996)
- 自然科学基金(67748)
- 资助(64947)
- 成果(57930)
- 发(53390)
- 重点(51061)
- 部(49287)
- 课题(49070)
- 创(45709)
- 制(43465)
- 国家社会(43334)
- 发展(43140)
- 创新(42937)
- 期刊
- 济(189913)
- 经济(189913)
- 研究(114833)
- 中国(82701)
- 财(59099)
- 农(55978)
- 学报(54124)
- 管理(50166)
- 科学(49926)
- 教育(42298)
- 大学(40562)
- 融(38435)
- 金融(38435)
- 学学(37694)
- 农业(37227)
- 技术(33179)
- 经济研究(30037)
- 业经(29763)
- 财经(29160)
- 经(25228)
- 问题(24403)
- 业(19765)
- 技术经济(19208)
- 贸(19131)
- 图书(18879)
- 世界(17223)
- 资源(17204)
- 理论(16908)
- 商业(16803)
- 国际(16656)
共检索到576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群 赵嵩正
资源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即资源流动的靶向性,具体表现为趋利性、就近性、聚集性和结构合理性等。资源向某个地区方向流动的动力强度取决于该地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资源配置能力、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劣程度。随着这些区域因素的强弱变化,资源流动的方向也会相应地改变。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资源流动的规律,改善区域各方面因素以吸引资源的流入,形成靶心效应。
关键词:
资源流动 靶向性 动力机制 靶心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琳 刘莹
区域比较优势、区域经济联系以及区域产业分工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最关键的驱动因素即序参量遵循区域比较优势——区域经济联系——区域产业分工的动态演变路径。在序参量的支配作用下,驱动因素间的协同作用作为连接序参量与其他变量的重要纽带贯穿始终,即各区域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借助一定程度的跨区域要素流动,参与大区域经济的产业分工中,同时参与到整体网络的产业分工,并反作用于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及经济联系,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引导、相互依托的协同作用使整体网络协同运转,使整个系统实现初级——中级——高级的协同演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丹
区域经济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提高物质基础,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提供素质支持,这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同时相互约束。文化已深深融入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之中并成为经济发展持久的动力。区域经济要形成特色并健康发展,就必须立足文化和经济的相互关系,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方案时,把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资本,把文化经济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使之成为一个发展整体。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 相互影响 关系叹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洪,边俊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志科 吴江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从小城镇建设对三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入手,对2018年某省302个镇进行抽样分析,随机选取其中50个镇,对其经济发展数据和城镇建设的情况进行量化处理和实证分析,揭示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综合本文研究来看,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动的,小城镇建设将促进产业集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可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继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提升小城镇建设进度,促进小城镇各产业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 城市化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称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结构",部分发达地区同不发达地区并存的经济复合体现状,为高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文章从专业设置、办学形式、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高职教育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上官敬芝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社会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很大,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文章在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新刚 刘晶玉
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社会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教为本。高等教育的职能日益走向广泛化、社会化,探讨了高等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艳梅
简述了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及物流产业集群的特点及竞争优势,指出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形成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格局。而区域物流产业又通过产业系统、竞争协同和资源协同等三个方面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
物流产业 集群 区域经济 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玉梅 杨俊生
区域行政是地方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职能创新,其目的是为地方政府间的有效沟通与经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行政运行与之相适应。文章通过对区域行政运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区域行政运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行政应在现行行政基础上,实行"双轨运行、双轮驱动"的模式。
关键词:
区域行政 区域经济 运行机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中英 苏树林
本文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域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影响,以及通过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要素流动 区域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婕
人的就业实现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和目的,经济的发展则以人的就业作为保障,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劳动者注重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实现充分就业;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及财政支出、市场自我调节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建设经济发展与人的就业联动机制,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为途径,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
经济 就业 政策 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秋丽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资源环境与要素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可以对当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规模效应是环境污染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又会制约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应重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关键词: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因素分解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