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6)
2023(9914)
2022(8934)
2021(8674)
2020(7240)
2019(16949)
2018(17034)
2017(32803)
2016(18059)
2015(20543)
2014(20606)
2013(20533)
2012(18847)
2011(16913)
2010(16971)
2009(15594)
2008(15231)
2007(13173)
2006(11792)
2005(10413)
作者
(52915)
(43501)
(43105)
(41241)
(27861)
(20915)
(19733)
(17152)
(16571)
(15680)
(15232)
(14623)
(13858)
(13778)
(13357)
(13313)
(13010)
(12979)
(12449)
(12271)
(10803)
(10765)
(10450)
(9977)
(9731)
(9681)
(9670)
(9620)
(8820)
(8565)
学科
(70206)
经济(70116)
管理(54097)
(49460)
(41585)
企业(41585)
方法(32554)
数学(27749)
数学方法(27367)
(19256)
中国(18824)
(17683)
(16390)
业经(15691)
地方(14885)
(13347)
(12975)
理论(12876)
农业(12860)
(12146)
贸易(12140)
(11756)
环境(11733)
(11388)
财务(11320)
财务管理(11294)
技术(10996)
企业财务(10685)
教育(10627)
(10485)
机构
大学(257282)
学院(254663)
管理(104419)
(96785)
经济(94420)
理学(90069)
理学院(89053)
管理学(87436)
管理学院(86965)
研究(85035)
中国(63512)
(56275)
科学(54421)
(44747)
(43517)
(39804)
研究所(39414)
中心(38304)
业大(38216)
(37217)
北京(36275)
财经(35772)
(35224)
师范(34967)
(32381)
(30991)
农业(30944)
(30858)
师范大学(28269)
经济学(27223)
基金
项目(174311)
科学(136061)
研究(128703)
基金(125071)
(108444)
国家(107505)
科学基金(92173)
社会(78317)
社会科(74038)
社会科学(74016)
(67967)
基金项目(67151)
自然(61025)
自然科(59452)
自然科学(59437)
教育(58697)
自然科学基金(58345)
(57358)
编号(53970)
资助(51973)
成果(44265)
重点(38483)
(38108)
(36603)
课题(36548)
(35744)
项目编号(33258)
创新(33196)
科研(33141)
教育部(32455)
期刊
(108481)
经济(108481)
研究(76764)
中国(48555)
学报(40430)
管理(37972)
科学(37016)
(36078)
(32957)
教育(30971)
大学(29730)
学学(27310)
农业(25311)
技术(21838)
(20949)
金融(20949)
图书(18043)
业经(17999)
财经(16688)
经济研究(15819)
问题(14424)
理论(14244)
(14033)
实践(13244)
(13244)
资源(13085)
科技(12660)
(12396)
技术经济(12309)
书馆(12178)
共检索到376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于左  
《改革》编辑部特约于立、于左两位教授就争鸣文章作出回应,现将回应文章予以编发。回应观点:研究资源枯竭问题,方法尤为重要,绝不是简单的经济学或成本收益分析就能胜任。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东勃  
朱晓峰就拙文提及的"憋粮"现象洞悉原因,提出了若干商榷意见。笔者认为,这与《背景与诊断》一文与其说是矛盾,毋宁说是一种补充,因为笔者的分析中也未将"憋粮"这一复杂现象简单规约为单因决定而否认其复杂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毓春  
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问题由来已久、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究其原因,是体制约束、产业衰竭、人力资源单一及社会文化保守等多种因素桎梏而成。要通过接续替代产业培育、人员素质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和落实优惠政策等系统工程来解决上述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钟乃雄  
回应观点:经理人的行为选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偏好,还受到委托人行为影响,是一个博弈过程。经理人在企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也是笔者在《经理人角色与偏好》一文中重点讨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文  
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广开城乡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吸收借鉴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做法的基础上,指出服务业发展的生产性、消费性和农村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深化体制改革,激活服务业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规范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黄石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万东山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必然要面临转型阶段,本文在分析金融支持黄石市产业转型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基础上,探索了黄石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李倩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当前中国国家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近5年国家针对资源枯竭城市大规模援助的发展形势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如何?本文试图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构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测度体系,测算2006-2010年各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成效,并分析各城市转型成效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通过从产业、民生、生态环境3个维度综合评估城市转型过程和转型后达到的状态等指标,可以将城市转型发展的成绩与其由于周边区域发展所取得的共同成绩分离出来,较为有效的测度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成效;中部城市转型成效相对较好,而东北地区城市转型相对较差;石油类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宇  
国务院确定了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面临着急迫的转型要求,朝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必然的途径。然而在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也会面临诸多的环境法律问题——土壤污染的整治、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转型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这些都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重点突破关键问题,才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顺利转型的保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武宁  
地处湖南省中部的冷水江市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有色金属之乡",是全国100个、湖南1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矿产资源,是全国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但经过长期开采,矿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开泳  肖玲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着重讨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中存在的诸多文化问题,并设计了“纳克斯怪圈”,以演示经济衰退和文化衰退之间所形成的恶性循环。然后探讨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加强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朝明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矿产资源枯竭 ,导致以矿业为依托的一些城市显露衰败迹象 ,进而引发诸多问题 ,其中矿业的部分矿工贫困问题已是比较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 ,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以研究解决。本文从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入手 ,对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业、矿城以及矿工的贫困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及安排、产业结构调整和保障就业等方面提出了对应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蔡幸  舒银燕  朱宇兵  
资源枯竭型城镇由于资源主导产业的衰退造成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易引发经济社会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本文对部分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居民贫困状况及贫困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援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其贫困治理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新营  佟连军  
本文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生态经济系统紊乱;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过多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序次较低,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社会问题较多;城市吸引力下降等。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利用生态经济建设实现成功转型——首要问题是进行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打造生态经济系统,还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消化和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改善生态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