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1)
- 2023(6528)
- 2022(5470)
- 2021(5344)
- 2020(4282)
- 2019(9935)
- 2018(9727)
- 2017(18643)
- 2016(10065)
- 2015(11164)
- 2014(11045)
- 2013(10561)
- 2012(9147)
- 2011(8361)
- 2010(8589)
- 2009(7978)
- 2008(7764)
- 2007(7078)
- 2006(6505)
- 2005(5776)
- 学科
- 济(42533)
- 经济(42491)
- 业(31167)
- 管理(29685)
- 企(23864)
- 企业(23864)
- 方法(19243)
- 数学(17134)
- 数学方法(16753)
- 农(15320)
- 中国(12175)
- 农业(11444)
- 地方(9962)
- 业经(9495)
- 财(8223)
- 发(8155)
- 制(7059)
- 理论(7018)
- 和(6928)
- 学(6921)
- 环境(6815)
- 策(6702)
- 划(6682)
- 资源(6609)
- 贸(6129)
- 贸易(6123)
- 收入(6091)
- 技术(6077)
- 易(5972)
- 发展(5931)
- 机构
- 学院(141435)
- 大学(138004)
- 管理(56048)
- 济(55354)
- 经济(54084)
- 理学(48631)
- 理学院(48112)
- 管理学(46958)
- 管理学院(46688)
- 研究(46478)
- 中国(34418)
- 科学(28917)
- 京(28760)
- 财(24161)
- 所(23080)
- 农(22119)
- 江(21506)
- 中心(21117)
- 研究所(21065)
- 业大(20066)
- 范(19516)
- 财经(19486)
- 师范(19360)
- 北京(17955)
- 州(17670)
- 经(17614)
- 院(17066)
- 农业(16952)
- 经济学(16071)
- 技术(15230)
- 基金
- 项目(96922)
- 科学(76760)
- 研究(71700)
- 基金(69573)
- 家(60578)
- 国家(60049)
- 科学基金(51660)
- 社会(45544)
- 社会科(43162)
- 社会科学(43150)
- 省(39258)
- 基金项目(35813)
- 教育(33860)
- 自然(33039)
- 划(32635)
- 自然科(32176)
- 自然科学(32168)
- 自然科学基金(31562)
- 编号(30371)
- 资助(29026)
- 成果(24234)
- 发(22025)
- 重点(21932)
- 课题(21403)
- 部(20975)
- 创(20140)
- 创新(18637)
- 国家社会(18574)
- 项目编号(18243)
- 教育部(18021)
共检索到207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依赖以资源为基础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受机制的影响而被市场边缘化后,显露衰败迹象,进而引发诸多问题,其中矿业的矿工贫困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从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入手,对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城以及矿工的贫困现状、产生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摆脱贫困的路径选择: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元产业战略,政府政策和机制的支持,以人力资源开发治理城镇贫困。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镇 摆脱贫困 路径选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伦超
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产业衰退和区域性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消除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上实行资源的周期重分配,努力提高现有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加大资本注入,加速主业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以消除“资源性贫困”,摆“脱产业性贫困“”、功能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文化性贫困”,防止“贫困恶性循环”。
关键词:
资源型城镇 产业性贫困 制度变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伦超
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产业衰退和区域性贫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消除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一定的空间上实行资源的周期重分配,努力提高现有自然资源的时间价值,加大资本注入,加速主业培育,发展城市经济,完善资源管理制度,以消除“资源性贫困”。摆脱“产业性贫困”、“功能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文化性贫困”,防止“贫困恶性循环”。
关键词:
资源型城镇 业性贫困 制度变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蔡幸 舒银燕 朱宇兵
资源枯竭型城镇由于资源主导产业的衰退造成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易引发经济社会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本文对部分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居民贫困状况及贫困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援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其贫困治理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资源枯竭 城镇 贫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伦超
资源提前枯竭和城镇经济衰退造成的贫困程度加深已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镇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造成资源提前枯竭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短缺”,而造成城镇经济衰退和贫困程度加深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例如,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的历史缺失、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递减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资源枯竭型城镇的经济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徐加玉 李卓
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深度贫困具有长期性和代际性特点,"贫""困"交织,因"困"致贫现象突出,既有贫困人口内在局限性之困,也有外在的自然、经济、社会制度之困,导致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贫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常规的开发项目扶贫这种硬性干预需具备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对深度贫困人口的适应性挑战越来越大,相比之下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的路径属于软性干预,能够在开发项目扶贫路径之外提供新的适应性更强的减贫路径。基本公共服务和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能够帮助贫困人口打破内、外困境,拓展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凌 王志章
1引言资源枯竭型城市(resource-exhausted city)是指自然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的衰退或枯竭阶段的城市。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⑤。毋庸置疑,诸如大庆、鞍山等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选择资源城市发展道路大多是因为国家制度的安排,城市在经济发展中过分依赖资源开发,遵从计划指令,资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燕 高红贵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都面临着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等束缚和发展困境。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至关重要。为了走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困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上生态发展之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融贯生态文明建设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将资源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制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咏梅 常坤
西方贫困理论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并构成了当代西方贫困理论研究体系。然而,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缺陷及其反贫困理论的资本主义立场,注定其难以认清贫困的本质,更不可能为贫困人口开出有效的减贫药方。西方国家长期陷入的反贫困的"伊斯特利悲剧"陷阱,是西方反贫困理论逻辑缺陷的现实反应,同时也暴露出了这些国家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表明西方国家较难从根本上克服贫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过70余年的努力,使7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理论指导,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
关键词:
贫困理论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娜
在资源环境与体制机制约束的双重压力下,产能过剩的"屡化不解"与低效企业的"退出困境"是阻碍国有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应在决策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型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定位与方向,这意味着以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从完善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两个层面推进的资源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是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还应从政府职能转型与完善市场机制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国有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娜
在资源环境与体制机制约束的双重压力下,产能过剩的"屡化不解"与低效企业的"退出困境"是阻碍国有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应在决策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型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定位与方向,这意味着以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从完善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两个层面推进的资源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是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还应从政府职能转型与完善市场机制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国有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冷志明 丁建军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十八洞村的精准脱贫实践和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本文在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从精准脱贫的历程、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三个方面立体式解读了十八洞村案例。精准扶贫以来,十八洞村的精神风貌、生活状态、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精准扶贫方略引领下精准发掘内生动力、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制定扶贫方案、精准发展扶贫产业、精准凝聚社会合力等系列举措。进一步地,本文认为十八洞村成功摆脱贫困的经验虽有“五个结合”等多种总结,但背后更普适性规律则是通过基层组织重建、市场要素重塑、社会秩序重构,在贫困乡村创建和完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条件,充分发挥三者的协同效应,助推贫困乡村走出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的“三重失灵”困境,走上现代乡村治理和发展之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牛永革
基于以往研究,文章提出了隔绝或消除企业因共享地理品牌所引发的六大困窘的战略路径,在指导国家立法与管理、提高地理品牌声望和企业品牌的健康发展方面有着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
地理品牌 原产地名称 战略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朝明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矿产资源枯竭 ,导致以矿业为依托的一些城市显露衰败迹象 ,进而引发诸多问题 ,其中矿业的部分矿工贫困问题已是比较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 ,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以研究解决。本文从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入手 ,对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业、矿城以及矿工的贫困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及安排、产业结构调整和保障就业等方面提出了对应治理。
关键词:
矿城 矿业 矿工 贫困与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乐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焦点,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基于深度贫困地区面临资源禀赋约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精神贫困突出、基层干部能力薄弱等诸多困境,本文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市场化脱贫机制,并系统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以及协作扶贫的动力机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易地搬迁等措施消除贫困,最后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机制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