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03)
- 2023(3539)
- 2022(3008)
- 2021(2804)
- 2020(2375)
- 2019(5697)
- 2018(5684)
- 2017(10780)
- 2016(6103)
- 2015(6835)
- 2014(6857)
- 2013(6788)
- 2012(6157)
- 2011(5736)
- 2010(6068)
- 2009(5645)
- 2008(5495)
- 2007(4605)
- 2006(4200)
- 2005(3669)
- 学科
- 济(31561)
- 经济(31539)
- 管理(18507)
- 方法(16377)
- 数学(15339)
- 数学方法(15009)
- 业(13466)
- 企(11031)
- 企业(11031)
- 中国(9883)
- 地方(7430)
- 城市(6111)
- 资源(5887)
- 学(5769)
- 环境(5716)
- 理论(4885)
- 农(4817)
- 和(4745)
- 发(4557)
- 城市经济(4406)
- 业经(4091)
- 财(4017)
- 人事(3882)
- 人事管理(3882)
- 划(3798)
- 农业(3362)
- 地方经济(3173)
- 技术(3054)
- 制(3053)
- 贸(2967)
- 机构
- 大学(90478)
- 学院(89272)
- 管理(36083)
- 济(35131)
- 经济(34178)
- 理学(31650)
- 理学院(31217)
- 研究(31186)
- 管理学(30266)
- 管理学院(30091)
- 中国(22046)
- 科学(21122)
- 京(20298)
- 所(15948)
- 研究所(14715)
- 中心(13997)
- 农(13950)
- 业大(13911)
- 财(13740)
- 江(12900)
- 范(12587)
- 北京(12585)
- 师范(12489)
- 财经(11521)
- 院(11433)
- 农业(11029)
- 州(10912)
- 经济学(10685)
- 经(10504)
- 师范大学(10164)
- 基金
- 项目(65344)
- 科学(52216)
- 基金(48644)
- 研究(43390)
- 家(43299)
- 国家(43035)
- 科学基金(37515)
- 社会(28456)
- 社会科(27113)
- 社会科学(27105)
- 自然(26176)
- 基金项目(25725)
- 自然科(25516)
- 自然科学(25510)
- 省(25268)
- 自然科学基金(24995)
- 划(21733)
- 资助(20764)
- 教育(20137)
- 编号(16591)
- 重点(14618)
- 部(13990)
- 发(13807)
- 创(12722)
- 计划(12556)
- 成果(12431)
- 科研(12292)
- 国家社会(12082)
- 创新(11923)
- 教育部(11766)
共检索到126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汤焕磊 沙世蕤
《改革》2009年第1期发表了于立、于左的文章《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度》。针对该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WTO事务中心的专家学者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向国
2011年,内蒙古乌海市被确定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十二五"以来,乌海市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地区G D P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时期的26.3%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9.3%。2015年,乌海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亿元,较2010年减少31.7亿元,下降40.3%,比自治区平均水平多降12.5个百分点。当前,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是乌海市经济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向国
2011年,内蒙古乌海市被确定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十二五"以来,乌海市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地区G D P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时期的26.3%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9.3%。2015年,乌海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亿元,较2010年减少31.7亿元,下降40.3%,比自治区平均水平多降12.5个百分点。当前,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是乌海市经济金融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要武
《改革》2009年第1期发表了于立、于左的文章《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度》。针对该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WTO事务中心的专家学者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冷艳菊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项世界难题,也是我国的重大课题。在发展过程中,该类城市普遍陷入经济发展缓慢、居民就业压力大、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本文以文化分析为视角,从城市精神、制度、价值观等文化层面分析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的文化原因,提出以提升城市文化力为宗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 文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平
黄石市是我国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矿冶之火,铸就了黄石"青铜古都"的辉煌。但随着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黄石市面临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资源型城市经济"怕冷不怕热"的共性使该市长期累积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自2009年黄石市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际,发挥金融对产业转型的引导作用,以金融改革与创新为动力,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和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基础设施、替代产业、生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资金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卢万合 刘继生 张立峰
本文介绍了"辽源模式"产生的背景,着重论述了"辽源模式"的本质,其核心内容包括:开发域外煤矿,盘活辽源资源型产业;植入高新产业,提升辽源经济发展起点;升级传统优势产业,促进就业。文章阐述了"辽源模式"的六点经验启示,并进一步探讨"辽源模式"的可移植性及移植途径。
关键词:
辽源模式 资源枯竭型城市 经验 可移植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杏村 陈浩 王晓玲
文章以2005~2012年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旅游业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测度了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旅游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大小;同时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旅游效率的增速情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庞娟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实现产业转型,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与加工,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但产业在转型中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规避产业转型的风险,可通过产业结构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产业优势,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并向具有特色功能的或综合性的城市演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源枯竭 产业转型 风险规避 产业创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鹏飞 代合治 谈建生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进步的制约因素之一。造成资源型城市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本身在长期依赖资源的情况下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选取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做出科学评价,由此提出转型方案,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典型案例。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转型 枣庄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浩 陈平 罗艳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1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城市转型成效进行分类,发现各市之间整体转型成效差异较大,其中生产要素和科技水平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效的影响最大。从单个主因子得分来看,多个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积累了各自的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耿建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简要概述及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4~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得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可持续发展能力却稳步提升的结论。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创琳
1.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再工业化。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严重"路径依赖病",借鉴大庆、焦作、新余等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经验,大力发展接替产业,资源开发由地下转为地上,走综合开发之路;经济结构由黑变绿,由资源主导型转为市场主导型,由资源密集型、增量型、封闭型和低水平小规模的投入漏出型结构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质量型、开放型和投入产出型结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综合发展之路;废物利用由废变宝,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产业转型过程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怀军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从宏观层面加快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生态修复和再利用水平和效率;通过树立城市品牌和政策引导等加快替代产业发展。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生态修复再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