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7)
- 2023(12373)
- 2022(10936)
- 2021(10251)
- 2020(8652)
- 2019(20170)
- 2018(20028)
- 2017(38420)
- 2016(21268)
- 2015(23883)
- 2014(23781)
- 2013(23622)
- 2012(21654)
- 2011(19640)
- 2010(19634)
- 2009(17942)
- 2008(17307)
- 2007(15042)
- 2006(13264)
- 2005(11467)
- 学科
- 济(85934)
- 经济(85842)
- 管理(61606)
- 业(53582)
- 企(44797)
- 企业(44797)
- 方法(42044)
- 数学(36814)
- 数学方法(36253)
- 中国(22741)
- 学(22188)
- 农(20732)
- 地方(18385)
- 财(18049)
- 业经(17427)
- 环境(17392)
- 和(15217)
- 理论(15128)
- 农业(14119)
- 划(12932)
- 贸(12908)
- 贸易(12901)
- 制(12552)
- 技术(12489)
- 易(12465)
- 资源(11842)
- 务(11407)
- 财务(11337)
- 财务管理(11316)
- 发(11007)
- 机构
- 大学(304800)
- 学院(301935)
- 管理(120306)
- 济(112449)
- 经济(109691)
- 理学(105023)
- 研究(104530)
- 理学院(103746)
- 管理学(101453)
- 管理学院(100940)
- 中国(74365)
- 科学(71044)
- 京(67002)
- 农(54295)
- 所(54051)
- 业大(50618)
- 研究所(50049)
- 财(48160)
- 中心(46120)
- 江(43221)
- 农业(43120)
- 北京(42261)
- 范(40846)
- 师范(40387)
- 财经(39571)
- 院(38583)
- 经(36073)
- 州(35738)
- 师范大学(32737)
- 技术(32577)
- 基金
- 项目(217654)
- 科学(169677)
- 基金(157363)
- 研究(151606)
- 家(140105)
- 国家(139035)
- 科学基金(118196)
- 社会(93202)
- 社会科(88205)
- 社会科学(88176)
- 省(85501)
- 基金项目(84046)
- 自然(81149)
- 自然科(79147)
- 自然科学(79123)
- 自然科学基金(77637)
- 划(73076)
- 教育(69004)
- 资助(65832)
- 编号(60913)
- 重点(49122)
- 成果(48074)
- 部(46549)
- 发(46124)
- 创(44359)
- 课题(42212)
- 科研(42019)
- 计划(41878)
- 创新(41377)
- 大学(39156)
- 期刊
- 济(119449)
- 经济(119449)
- 研究(83453)
- 中国(55309)
- 学报(55192)
- 科学(49533)
- 农(47513)
- 管理(42676)
- 大学(39723)
- 学学(37393)
- 农业(33699)
- 财(33601)
- 教育(31632)
- 技术(25303)
- 融(19455)
- 金融(19455)
- 业经(19283)
- 图书(18453)
- 经济研究(18289)
- 财经(18048)
- 业(17783)
- 资源(17476)
- 问题(16991)
- 科技(15959)
- 经(15298)
- 业大(14684)
- 技术经济(14480)
- 版(14342)
- 理论(14268)
- 林业(13702)
共检索到427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怀军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从宏观层面加快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生态修复和再利用水平和效率;通过树立城市品牌和政策引导等加快替代产业发展。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生态修复再利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霖琳 胡振琪
资源枯竭矿区在经过了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后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对资源枯竭矿区的生态修复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资源枯竭煤矿区这一典型区域的生态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规划准备、方案制定和规划评价三阶段的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程式。具体包括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和规划三个方面的内容。相应地提出了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及GIS技术和实地调查咨询相结合的生态环境调查方法用于资源枯竭煤矿区生态环境调查;从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对资源枯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定;确立了"生态修复功能区划-景观生态修复区划-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生态修复技术配置"四步骤的生态环境修复规划...
关键词:
资源枯竭矿区 生态修复 GIS 空间规划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要武
《改革》2009年第1期发表了于立、于左的文章《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度》。针对该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WTO事务中心的专家学者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新营 佟连军
本文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生态经济系统紊乱;经济发展没有生态化,过多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序次较低,生态产业发展薄弱;社会问题较多;城市吸引力下降等。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利用生态经济建设实现成功转型——首要问题是进行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打造生态经济系统,还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结构、消化和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改善生态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等。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冷艳菊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项世界难题,也是我国的重大课题。在发展过程中,该类城市普遍陷入经济发展缓慢、居民就业压力大、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本文以文化分析为视角,从城市精神、制度、价值观等文化层面分析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的文化原因,提出以提升城市文化力为宗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 文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平
黄石市是我国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矿冶之火,铸就了黄石"青铜古都"的辉煌。但随着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黄石市面临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资源型城市经济"怕冷不怕热"的共性使该市长期累积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自2009年黄石市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际,发挥金融对产业转型的引导作用,以金融改革与创新为动力,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和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基础设施、替代产业、生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资金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李倩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当前中国国家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近5年国家针对资源枯竭城市大规模援助的发展形势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如何?本文试图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构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效测度体系,测算2006-2010年各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成效,并分析各城市转型成效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通过从产业、民生、生态环境3个维度综合评估城市转型过程和转型后达到的状态等指标,可以将城市转型发展的成绩与其由于周边区域发展所取得的共同成绩分离出来,较为有效的测度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成效;中部城市转型成效相对较好,而东北地区城市转型相对较差;石油类城...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城市转型 成效测度 中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鹏飞 代合治 谈建生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进步的制约因素之一。造成资源型城市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本身在长期依赖资源的情况下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选取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做出科学评价,由此提出转型方案,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典型案例。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转型 枣庄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 耿建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简要概述及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4~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得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可持续发展能力却稳步提升的结论。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晶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障碍是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两难交织”。产业转型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治理的终极目标则是实现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恒山模式”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将产业转型的立足点放在环境治理上,在环境治理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实现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的相统一。论文评价了“恒山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资源枯竭 产业转型 环境治理 社会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雨停
林业的资源可持续属性,使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有别于其他类型资源枯竭城市。文章描述了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从生态功能约束、地理区位障碍、工业化城市化空间缺乏、社会发展成本高昂和体制机制约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其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一步,针对转型面临的困境与障碍,从建立林区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实体工业经济和优化林区人口布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机制构建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树义 郭少青
截止2009年,我国已有44个城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其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体产业衰退、失业及贫困人口较多等方面的困境。本文在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生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和立法保障两方面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资源枯竭 发展困境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文
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广开城乡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吸收借鉴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服务业做法的基础上,指出服务业发展的生产性、消费性和农村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深化体制改革,激活服务业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规范监
关键词:
资源枯竭 城市发展 经济转型 现代服务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苗 武友德
东川作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有一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普遍问题外,还面临着交通区位条件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观念和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制约。文章以东川为着眼点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特征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并针对东川的特殊制约因素,探讨目前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转型 东川 特殊制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