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8)
- 2023(13323)
- 2022(10904)
- 2021(9913)
- 2020(8505)
- 2019(19551)
- 2018(19191)
- 2017(37137)
- 2016(20360)
- 2015(22978)
- 2014(23004)
- 2013(22926)
- 2012(21071)
- 2011(18842)
- 2010(19307)
- 2009(18380)
- 2008(18654)
- 2007(17192)
- 2006(14984)
- 2005(13648)
- 学科
- 济(95631)
- 经济(95452)
- 业(87146)
- 企(78856)
- 企业(78856)
- 管理(74537)
- 方法(46012)
- 数学(37420)
- 数学方法(36959)
- 农(30330)
- 财(30083)
- 业经(29933)
- 务(21677)
- 财务(21607)
- 财务管理(21571)
- 中国(21315)
- 农业(21245)
- 企业财务(20370)
- 贸(19359)
- 贸易(19351)
- 易(18889)
- 技术(18409)
- 制(18325)
- 和(17805)
- 理论(16527)
- 划(15715)
- 地方(15682)
- 策(15455)
- 学(14484)
- 体(13291)
- 机构
- 学院(305023)
- 大学(299001)
- 济(128856)
- 经济(126366)
- 管理(123460)
- 理学(106126)
- 理学院(105093)
- 管理学(103294)
- 管理学院(102748)
- 研究(95008)
- 中国(75421)
- 京(62511)
- 财(60198)
- 科学(58010)
- 农(53661)
- 所(48529)
- 财经(47727)
- 江(47396)
- 业大(45324)
- 中心(44388)
- 研究所(43700)
- 经(43192)
- 农业(42398)
- 北京(39110)
- 经济学(38875)
- 州(37418)
- 范(36061)
- 师范(35738)
- 经济学院(35479)
- 财经大学(34977)
- 基金
- 项目(197786)
- 科学(156893)
- 研究(145093)
- 基金(143765)
- 家(124147)
- 国家(123046)
- 科学基金(106991)
- 社会(93114)
- 社会科(88269)
- 社会科学(88239)
- 省(79387)
- 基金项目(75558)
- 自然(68895)
- 自然科(67241)
- 自然科学(67219)
- 教育(66567)
- 自然科学基金(66058)
- 划(65061)
- 编号(59636)
- 资助(59461)
- 成果(46873)
- 重点(44133)
- 部(43866)
- 创(43587)
- 发(42976)
- 业(41674)
- 课题(40178)
- 创新(39986)
- 国家社会(38408)
- 科研(37974)
- 期刊
- 济(144464)
- 经济(144464)
- 研究(83883)
- 中国(57752)
- 财(50827)
- 农(50038)
- 管理(48048)
- 学报(44023)
- 科学(41769)
- 农业(34079)
- 大学(33214)
- 学学(31438)
- 技术(29328)
- 教育(26970)
- 业经(26333)
- 融(26018)
- 金融(26018)
- 财经(23986)
- 经济研究(22457)
- 业(20726)
- 经(20692)
- 问题(19568)
- 技术经济(18706)
- 统计(16856)
- 贸(16498)
- 策(15858)
- 财会(15172)
- 商业(14905)
- 现代(14628)
- 资源(14492)
共检索到45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立 孟韬 姜春海
中国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数目众多 ,较多企业同时面临资源枯竭和体制转换双重困难。这类企业的顺利退出是世界性的难题 ,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并结合阜新矿业集团等企业的实践 ,系统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的种类和退出途径的选择 ,试图理清逻辑思路 ,为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资源枯竭 国有企业 退出障碍 退出途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俊
企业资本退出障碍分析刘俊我国的改革经历了近20年,市场经济已被普遍接受,企业经济运行也面临着改革的第二次重大战略性转折:即从目前的资金借贷经济循环转变为资本投资经济循环。然而,无论是从借贷资金市场还是从资本市场来看,其运行状态与绩效都令人堪忧。资本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王军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进入 进入壁垒 退出 退出壁垒 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国有企业的退出并不总是顺序选择的 ,政府在选择退出的国有企业时 ,会选择部分好的企业先于部分差的企业退出 ,即采取逆退出策略。既有的讨论国有企业退出的文献以及把企业退出与激励相联系的理论很难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国有企业退出与激励机制设计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 ,国有企业的逆退出现象可以从预算约束的硬化条件下棘轮效应的角度加以理解。政企不分格局的改变会对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永秀
论国有企业的退出○白永秀本文认为,“抓大放小”的提法要求小企业从国有领域退出,“抓重放轻”则进一步要求竞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的退出,只保留垄断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国有性质。国有企业退出是由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总体格局所决定的,不会导致私有化。作者...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汤吉军
现有的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往往停留在新古典理性选择的范式里,仅仅考虑国有企业改革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难以看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发生的沉淀成本对国有企业退出的锁定效应。然而,在非新古典环境下,由于国有企业退出并不能完全忽略以前发生的沉淀成本,所以限制了国有企业退出领域和模式的选择。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认清新古典沉淀成本无关性的假设前提,避免出现国有企业沉淀成本谬误;另一方面,更需要采取恰当的公共政策补偿和分摊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消除国有企业沉淀成本效应,从而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涓
中国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困境问题可以在“能力过剩”——“退出障碍”——“退出援助政策”的思路下进行分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力过剩”(Excess Capacity)或“过度竞争”(Excessive Competi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中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已经使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J.M.Cassels,1937)。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谷汉文 聂正安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
关键词:
铁饭碗 非常福利 退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国英
按照现代公司理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政府从企业中“退出”(EXIT),中止政府对国有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实行政企分开,这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政府如何才能从国有企业中“退出”,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就“退出”课题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难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性评论,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国安
从国家公布的国有经济在各个行业具体的布局方案看,十五期间和今后国有资本控制的只是国防及少数公用行业,其余大多数竞争性行业要逐步退出市场。因此,研究国有企业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壁垒问题,积极疏通和规范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对于建立进退无障碍的市场经济机制,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白让让 齐放
资本退出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必然受到来自原有体制安排和现实环境的多重制约。本文将要说明的是,如果将债权转股权作为调整方式而不仅仅是国企脱困的应急措施,它就能在弱化退出障碍的基础上,使国有经济顺利实现战略性重组。
关键词:
债转股 国有资本 退出障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敏 任学锋 盛峰
随着时间的发展,一大批活跃在国有企业的创业型企业家面临整体性退出。如何尊重并承认他们的价值,使其顺利退出企业舞台,对国有企业的永续经营和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创业型企业家的涵义及特性,总结了影响其退出的动因和各种障碍,研究了退出方式和成功退出的标准,并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成功退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创业型企业家 退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