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1)
2023(12626)
2022(10762)
2021(10213)
2020(8363)
2019(18536)
2018(18619)
2017(35231)
2016(19279)
2015(21469)
2014(20933)
2013(20292)
2012(18518)
2011(16602)
2010(16753)
2009(16206)
2008(16227)
2007(14592)
2006(13140)
2005(12244)
作者
(53352)
(44535)
(44278)
(42384)
(28344)
(21623)
(20313)
(17154)
(16874)
(16154)
(15184)
(15126)
(14122)
(14017)
(13783)
(13510)
(13248)
(13181)
(12909)
(12777)
(11177)
(10900)
(10665)
(10210)
(10111)
(9947)
(9853)
(9834)
(9032)
(8755)
学科
(68596)
经济(68463)
管理(65500)
(55590)
(48852)
企业(48852)
(23779)
方法(23344)
(22071)
(21114)
业经(19676)
中国(19626)
数学(18662)
数学方法(18265)
环境(15720)
(15598)
(15338)
财务(15291)
财务管理(15248)
地方(14688)
企业财务(14173)
农业(14165)
(14075)
(13093)
银行(13077)
理论(12933)
(12691)
贸易(12680)
(12622)
(12510)
机构
学院(266220)
大学(263570)
(102941)
经济(100338)
管理(99659)
研究(88418)
理学(83919)
理学院(82917)
管理学(81354)
管理学院(80842)
中国(70721)
(57215)
(54237)
科学(54053)
(44498)
(43048)
中心(42174)
财经(41235)
(40991)
研究所(39443)
(36969)
(36630)
业大(36498)
师范(36343)
北京(36110)
(34496)
(32357)
农业(31398)
经济学(31054)
财经大学(30221)
基金
项目(171509)
科学(135327)
研究(129978)
基金(122962)
(106234)
国家(105286)
科学基金(90747)
社会(82032)
社会科(77473)
社会科学(77454)
(67935)
基金项目(64766)
教育(59521)
自然(57398)
(56519)
自然科(55867)
自然科学(55854)
自然科学基金(54816)
编号(54496)
资助(49259)
成果(45323)
重点(38933)
课题(37675)
(37414)
(37224)
(37052)
(35871)
国家社会(33577)
创新(33469)
(33214)
期刊
(127835)
经济(127835)
研究(80437)
中国(59726)
(45987)
学报(39103)
管理(38833)
(38756)
科学(36702)
教育(32698)
大学(29867)
学学(27631)
(26611)
金融(26611)
农业(25810)
业经(22384)
技术(22094)
财经(20824)
经济研究(18215)
(18111)
问题(16523)
图书(14732)
资源(14270)
(13477)
(13172)
财会(13109)
(12736)
现代(12266)
会计(12113)
理论(12086)
共检索到417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袁婉潼  乔丹  柯水发  侯强  严如贺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但目前生态补偿机制仍然在“补什么”“补给谁”“补多少”问题上缺乏明确理论依据。本文构建了资源机会成本识别不充分导致福利倒挂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生态补偿的案例分析,展示了采运职工和加工职工两个群体福利水平格局发生反转的过程,总结了从资源机会成本视角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因、内涵和路径。研究表明,第一,认知不足、财政补贴资金不足、相关主体间协调不足导致现有生态补偿没有充分识别资源机会成本。第二,在资源机会成本识别不充分情形下,生态补偿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会打破初始的福利水平格局,资源利用链条前端的采运群体因得到补偿,福利水平上升,而资源利用链条后端的加工群体因不能继续从事木材加工业且难以获得充足补偿,福利水平下降,不再高于采运群体,由此形成了福利倒挂。据此,本文从资源机会成本视角明晰了“补什么”“补给谁”“补多少”的问题,提出充分识别资源机会成本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婕  钱炜  王济干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流域生态补偿核心问题之一,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中机会成本的测算是个难题。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的专用性,以及自然资源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性导致生态补偿额中机会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有的机会成本测算方法中没有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金融学中的实物期权理论给出了使投资者考虑未来不确定因素,把握投资机会价值,使项目价值最大化的方法。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中的二项式实物期权模型,考虑由于流域生态环境效益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机会成本实物期权测算模型。以新安江流域为例,重点考虑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效益中渔业效益与旅游效益未来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测算了机会成本价值,并与已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广东省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10多年来,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规范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全省基本建立起较为规范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建设体系,共区划界定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5814.2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6%、林业用地面积的35.3%。生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平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目前已经成为能够有效缓解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供求矛盾的一种手段方法,该机制的实质是为完善和确保生态补偿的顺利运行所进行的制度安排。它是解决生态补偿中补偿者与被补偿者利益矛盾冲突的基本制度,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制度要求。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明确生态补偿的过程和运行路径,以实现生态补偿的目标。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创新的迫切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上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小萍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主体功能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通过近几年的生态补偿实践,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领域和主体、补偿方式以及资金来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文博  周继鹏  
为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意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意见》提出,按照权责统一、合理补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转型发展,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的原则,到2020年,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建强  俞晡庚  黄秋月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通过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环境整治保护及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水资源费、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政策及开征耕地占用税等措施,逐步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了有利于保护农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代明  刘燕妮  陈罗俊  
要保证全国及各省、市、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首先要确保被"限制"或"禁止"发展(主要针对工业)的特定区域得到最基本的经济补偿——其标准足以弥补因限制或放弃发展机会而付出的机会成本。为此论文基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工业基础薄弱和相对雄厚这两种情况出发,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与机会成本的计量模型,并以广东佛冈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工业发展减速后理应得到的生态补偿水平。研究表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成败取决于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而生态补偿实施的关键又在于其补偿标准的合理量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明  刘燕妮  江思莹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显然,实施这种安排需辅之以生态补偿政策,以弥补后两类区域因被限制或禁止(工业)开发而损失的经济利益。而国内现行或试行的生态补偿因数量太少、标准过低而缺乏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各地争相挤入重点开发区域而抗拒被定位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即使被划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也不甘"寂寞"而设法实行变相开发。这就需要研究生态补偿的合理量化标准,通过对代际和区际公平的充分兼顾来增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可行性。本文基于机会均等观,运用机会成本法,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与发展机会成本的数量关系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贾晶  
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耕地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耕地保护成本与耕地收益矛盾日益凸显,地方政府、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进而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立足于我国耕地保护实际情况,基于机会成本理论对农户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进行了细致分析,进而研究了实行农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可能性、理论依据及其补偿标准的确定原则与测算方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为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共赢的路子,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云南省财政厅积极完善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适应的财政政策,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多措并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推进"美丽云南"建设。(一)立足省情,发挥财政引导效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套的财政政策。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云南省财政厅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宇光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与利益机制的结合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和补贴制度作为现实依托。制度内容方面,目标定位应具有顺序性和差异性,其管理主体和补偿主体应当以农业为核心予以明确,同时加大农业补贴资金量,优化资金结构并转变补偿资金的使用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制度变迁中,补偿制度从无到有,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补偿制度,各地方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市场补偿的探索和尝试。对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反思是完善该制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农业生态环境的现实反思过渡到制度反思,对环境保护力度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进行效应分析,总结现有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方向和趋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牟一新,王风  
健全医院补偿机制与能否顺利实施医疗保险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由于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引起医院医疗服务中存在的行为偏差给医疗保险的实施增加了难度。目前,理顺医疗价格体系,健全医院补偿机制已是深入医疗保险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军民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是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财务管理体制、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则是公益性淡化经济上的重要根源。为解决公立医院趋利而导致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2000年,财政部、原国家计委、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要"坚持公益方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原则,为此,有人理解为公立医院应当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甚至有人提出要进入财政"统收统支",以断绝其逐利动机,推动其转变机制,促使其回归公益性。笔者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