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3)
2023(14653)
2022(11696)
2021(11023)
2020(8835)
2019(20354)
2018(20145)
2017(37561)
2016(20662)
2015(22966)
2014(22842)
2013(21503)
2012(19213)
2011(17288)
2010(17170)
2009(15402)
2008(14475)
2007(12639)
2006(11020)
2005(9278)
作者
(53522)
(44733)
(44362)
(42643)
(28176)
(21398)
(20425)
(17491)
(17444)
(15693)
(15206)
(15057)
(13941)
(13929)
(13875)
(13498)
(13376)
(13334)
(12851)
(12804)
(11205)
(10827)
(10740)
(10456)
(10075)
(10067)
(9747)
(9687)
(8882)
(8849)
学科
(79204)
经济(79126)
(53152)
管理(52906)
(39752)
企业(39752)
方法(34232)
(33303)
数学(30554)
数学方法(30133)
中国(27686)
农业(22323)
业经(20808)
(20638)
教育(20492)
地方(17025)
(16517)
(15522)
(14694)
理论(14645)
技术(12763)
发展(11745)
(11707)
(11677)
(11673)
贸易(11670)
财务(11659)
财务管理(11634)
(11622)
环境(11411)
机构
大学(278209)
学院(276504)
(108997)
经济(106634)
管理(104873)
理学(91837)
研究(91144)
理学院(90799)
管理学(89041)
管理学院(88498)
中国(62959)
(57951)
科学(54246)
(48282)
(45926)
师范(45568)
(44148)
(42617)
中心(42584)
(41170)
财经(39348)
研究所(39103)
业大(39062)
师范大学(37157)
(36081)
北京(35839)
教育(35353)
经济学(34774)
农业(33157)
(33013)
基金
项目(194220)
科学(156722)
研究(149244)
基金(141041)
(121320)
国家(120185)
科学基金(104795)
社会(96826)
社会科(91371)
社会科学(91351)
(77015)
教育(74605)
基金项目(74431)
(65325)
自然(65024)
自然科(63475)
自然科学(63463)
编号(62473)
自然科学基金(62302)
资助(55260)
成果(51407)
重点(44793)
(44694)
课题(44111)
(43590)
(40914)
国家社会(40102)
教育部(39541)
人文(38135)
创新(38020)
期刊
(116868)
经济(116868)
研究(84521)
中国(59084)
教育(55775)
(45016)
学报(39797)
科学(37970)
(36448)
管理(36056)
大学(32630)
农业(30053)
学学(29360)
技术(27097)
业经(22887)
(21424)
金融(21424)
财经(19182)
经济研究(17979)
(16625)
问题(16013)
职业(14439)
图书(13583)
(13361)
(13299)
资源(13145)
(12697)
技术经济(11879)
科技(11773)
(11591)
共检索到399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罗茜  
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乡村教育资源投入效用较低,出现“投入增长,发展有限”的“内卷化”现象。这一现象与乡村教育功能发生三重偏移相关,具体表现为文化传播功能被挤压为抚育照料、社会化功能转化为“只教不育”以及选拔功能下降为保底式完成任务。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进行分析发现,资源投入乡村教育并未推动教育系统中的学生系统、教师系统和课堂教学系统等子系统各自发挥功能并形成均衡结构关系,从而导致教育系统陷入功能偏移的“病态”后果。上述分析表明,国家教育资源投入需重视乡村教育结构并引导其达到平衡,才能推动教育功能的目标化实现,打破资源投入“内卷化”的困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国华  吴晓蓉  
基于云南省Z县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的义务教育治理陷入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困境,表现为治理的规章制度繁复与治理的形式化、治理的目标错置与异化以及治理的机构庞杂与低效化。究其原因,文化障碍是治理内卷化的根源,工具理性主导的治理方式是治理内卷化的途径,单向度的治理实践是治理内卷化的催化剂。本文提出了去内卷化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娜  
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内卷化的风险与挑战,以权力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可以发现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着从想象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演变。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三种权力模式:宗族式治理模式、公司型治理模式以及灰色化治理模式。这三种治理结构中暗含着"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合谋"与"博弈",包含着精英结盟与精英俘获的权力格局与权力运作模式。伴随着传统乡村熟人社会行为逻辑的消解,乡村治理的支配规则正在由传统礼俗与规范向经济理性转变,而乡村治理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由想象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田孟  
分税制改革深刻影响了政府间关系及其行为逻辑,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乡村治理逻辑和面貌。当前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采取"项目制"的方式向下输入资源,以解决农村公共品的需要。现行关于项目制的研究,对于项目体制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缺少足够的关注,没有能够注意到项目制本身的竞争性特征及其运作,具有将国家下乡资源转化为私人资源的环节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制不仅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往往会造成很多的意外和异化结果,滋养了不断膨胀的新乡村利益共同体,造成乡村治理内卷化。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项目体制和基层组织进行一定的改良和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国家与农民的实际需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祥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主导下的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对称、重"植入"轻"培育"、项目制弱化了本真文化等问题,广大村民成为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观众"。乡村文化的执行主体、承接主体、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缺位,出现乡村文化内卷化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创新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从空间的角度理解乡村文化建设,重构乡村居民的生活空间、物理空间、价值空间、制度空间、角色空间。通过空间转向建构社会资本,提升乡村居民信息交换效率,提升互信水平,拓展行政权力与乡村居民的对话通道,改变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激发村民的文化情怀,形成乡村文化发展共同体。乡村发展环境已经从初期发展阶段时专注农业产业转轨到目前的乡域整合发展格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在于转变乡村居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形成基于乡村本真的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内在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飞  甘海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有效需求供给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吻合度不高、外部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发展正陷入事实上的"内卷化"态势。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应将服务"三农"作为办学价值取向,走"扩容、提质、强服务"之路,构建城乡融合职教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塑办学价值定位,破除"内卷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闻勇  薛军  
通过构建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DEA-Malmquist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份城乡各级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效率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整体上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规模无效是主要原因;小学投入效率低于初中;城市规模效率整体低于农村。中部地区城乡各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但农村技术效率低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整体效率水平最低,东部地区农村财政投入效率高于城市,且存在较大城乡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宗晓华  
我国典型的M型层级结构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分权体制与全国性公共产品属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导致近30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从乡村自给向公共财政保障的变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演变以预算内资金增加和财政负担主体上移为特征,然而,中央政府介入程度的加深导致基层政府的预算约束软化,绩效损失不可避免。基于负担主体上移的收益与成本分析,目前可采取的策略是,在继续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的同时,逐步放弃"分项目、按比例"的转移支付方式,强化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的预算约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坚  
内卷化理论为农村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我国农村教育长期以来在功能发挥、目标定位、改革方式及观念文化层面延续着内卷化的机制,这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并使之愈演愈烈的更隐蔽的因素。在推进农村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注意由内卷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友  刘玉  
[目的]耕地资源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功能,与乡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比较经济效益较低,耕地出现了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现象,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形成较大冲击。全面核算耕地资源资产价值,对于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3个角度辨析了耕地资源内涵,提出了更全面的耕地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并以A县为例核算耕地资源的资产价值。[结果](1)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资源的社会服务价值更为突出;(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价值核算可以突显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问题;(3)生态损失是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在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中充分考虑。[结论]有必要从加强保护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推进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供给效益、改善耕地肥力和减少耕地污染等方面提升耕地资源资产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纪德奎  
我国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不均衡的历史导致城乡二元机制的形成,农村教育投入和资源配给相对不足,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沈百福  
对我国经济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 ,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略大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而且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然高于城市居民。对我国教育投入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远远大于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 ;小学生均经费的城乡差异是东部地区最大 ,而初中生均经费则是中部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 ,作者提出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 ,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等教育投入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元京  胡凯  张榉成  高振华  
本文通过测算1993~2007年城乡义务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得出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尚未实现均等化,并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战略、主体、方式三大转变,构造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投入新模式,争取在2020年战略机遇期内加速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目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培根  吴翠翠  
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密集优势及地理优势,但是其人力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不相适应。本文分析了湖北产业结构变化新要求与人力资源结构的偏移,提出了如何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使之与产业结构新要求对接的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宗晓华  陈静漪  
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1993-2010年分城乡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近二十年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及其演变机制。结果显示,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轨迹;其中,2000年之后城乡差距快速缩小与集权取向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城镇化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快速教育城镇化在造成农村在校生数减少及由此导致的低生师比等高成本因素的同时,也给城镇地区教育带来了"拥挤效应"。为了避免这种两难困境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城乡生均教育投入的表面均衡,未来应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上移部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负担责任,并根据城乡教育成本差异因素设计向农村倾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