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5)
- 2023(15546)
- 2022(13497)
- 2021(12941)
- 2020(10702)
- 2019(25064)
- 2018(24766)
- 2017(47497)
- 2016(25788)
- 2015(29047)
- 2014(29047)
- 2013(28935)
- 2012(26850)
- 2011(24384)
- 2010(24172)
- 2009(22260)
- 2008(21568)
- 2007(18794)
- 2006(16308)
- 2005(14615)
- 学科
- 济(104817)
- 经济(104705)
- 管理(70917)
- 业(66433)
- 企(54270)
- 企业(54270)
- 方法(47278)
- 数学(40652)
- 数学方法(40252)
- 中国(29835)
- 农(27237)
- 财(24320)
- 学(22863)
- 贸(22625)
- 贸易(22607)
- 业经(22110)
- 易(21996)
- 地方(20646)
- 制(19627)
- 农业(17958)
- 和(17678)
- 融(17639)
- 金融(17636)
- 银(17191)
- 银行(17151)
- 理论(17091)
- 行(16464)
- 环境(16377)
- 技术(15311)
- 务(14715)
- 机构
- 大学(368367)
- 学院(363487)
- 济(151287)
- 经济(148186)
- 管理(142295)
- 研究(130532)
- 理学(122642)
- 理学院(121196)
- 管理学(119260)
- 管理学院(118583)
- 中国(99943)
- 京(80471)
- 科学(79360)
- 财(67513)
- 所(66106)
- 研究所(60400)
- 农(58790)
- 中心(58323)
- 财经(54506)
- 业大(53109)
- 北京(51723)
- 江(51426)
- 经(49775)
- 范(48635)
- 师范(48218)
- 院(47361)
- 农业(46188)
- 经济学(46103)
- 州(42124)
- 经济学院(41532)
- 基金
- 项目(247964)
- 科学(194721)
- 基金(181484)
- 研究(180728)
- 家(159065)
- 国家(157825)
- 科学基金(134468)
- 社会(114191)
- 社会科(108230)
- 社会科学(108199)
- 基金项目(96174)
- 省(93215)
- 自然(87570)
- 自然科(85464)
- 自然科学(85441)
- 自然科学基金(83941)
- 教育(81813)
- 划(79976)
- 资助(75166)
- 编号(72668)
- 成果(59476)
- 部(55825)
- 重点(55490)
- 发(52929)
- 创(50791)
- 课题(49745)
- 教育部(47714)
- 国家社会(47546)
- 创新(47455)
- 科研(47272)
- 期刊
- 济(164753)
- 经济(164753)
- 研究(111127)
- 中国(70854)
- 学报(58848)
- 科学(54737)
- 农(52565)
- 管理(52436)
- 财(49569)
- 大学(43873)
- 学学(40807)
- 教育(38799)
- 农业(36846)
- 融(34159)
- 金融(34159)
- 技术(29420)
- 经济研究(26927)
- 财经(26761)
- 业经(24584)
- 经(23005)
- 问题(22111)
- 图书(20955)
- 业(20789)
- 贸(20152)
- 国际(19002)
- 资源(18113)
- 理论(18027)
- 世界(17527)
- 技术经济(17255)
- 科技(16903)
共检索到544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方建春 宋玉华
本文针对中国作为众多资源性商品的出口大国却陷入"定价小国"的这一困境,提出了"中国大市场悖论"这一论点,并以焦炭、稀土这两大重要的资源性商品市场为研究对象,证实了这一悖论的存在。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在焦炭产业已初具规模化生产特征,焦炭、稀土等资源性商品出口市场都是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国在21个焦炭出口市场中,仅在孟加拉、墨西哥等少数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中国在19个稀土出口市场中,仅在日本和英国市场拥有有限的市场势力。基于中国具有资源优势而定价权有限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在焦炭市场推行碳排放交易,在稀土市场加强应用开发研究,构建资源性商品出口价格联盟以及组建焦炭、稀土"欧佩克"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性商品 定价权 焦炭 稀土 市场势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学红 张宏伟 李心媛
本文基于买卖双方视角,运用拓展的SMR模型,选取13个中国稀土主要出口国为研究对象,对1992—2015年中国稀土出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进行实证测度,并进一步探究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效果。结果显示:整个阶段中国在国际稀土贸易出口市场中缺乏市场势力;从出口政策鼓励阶段到出口政策限制阶段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明显上升,反映出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成效显著。针对实证结果,本文从没有在源头上实行有效管控、国际市场改变供需结构应对出口限制、中国高端技术匮乏等角度具体分析了导致中国稀土市场整体势力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正明 余为琴
中国稀土主要向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通过数据分析,显示主要流向6个国家。为此,构建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结合ADF检验和Eviews回归分析,得出这6个主要国家的剩余需求弹性及其市场势力排名。最后针对中国如何将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价值优势,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稀土 ADF Eviews 市场势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泽生 蒋帅都
本文实证研究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计量研究发现,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实际市场势力比较微弱,出现"寡头"地位与市场势力缺乏共存的现象。利用微观贸易数据,发现中国稀土出口贸易呈现较强的竞争性市场结构特征,因此,虽然具有国家总量上的"寡头"地位,但却只能获得竞争性定价结果,出口贸易市场势力的缺乏成为必然。利用生存能力法对中国稀土出口贸易最优规模经济量进行估计,发现稀土贸易(生产)的最优规模经济区间为0.5-10%的市场份额区间,其他区间则是规模不经济的,为中国稀土贸易市场势力的增强和政策调整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建春 宋玉华
本文针对我国在稀有金属市场拥有资源优势而无话语权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大市场悖论"这一论点,并以钨矿、稀土这两大稀有金属市场为考察对象,证实了这一悖论的存在。实证研究表明,随着钨矿的过度开采,我国钨矿生产的边际成本逐年上升。我国稀土生产已初具规模化生产特征。钨矿、稀土等出口市场都是非完全竞争市场。我国在20个钨矿出口市场中,仅在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瑞士等少数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我国在17个稀土出口市场中,仅在香港、印尼和泰国市场拥有有限的市场势力。基于我国具有资源优势而无定价的现状,提出了在稀有金属开采市场提高资源税,培育稀有金属金融衍生品市场,构建稀有金属出口价格联盟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稀有金属 钨矿 稀土 定价权 市场势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正明 张许静
笔者主要从税收转嫁的角度分析"寡头"国的稀土资源税政策对其出口市场势力的潜在影响,在系统把握我国稀土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理清稀土生产、加工以及贸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国内稀土生产函数,研究使得稀土贸易市场出清条件下的税收价格转移弹性。分析表明:"寡头国"资源税的征收除了倒逼国内稀土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之外,还可以将部分的税负转嫁到国际市场,增加稀土出口市场势力和贸易利得。
关键词:
稀土 资源税 税收价格转移弹性 市场势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刚
目前,中国因素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铁矿石和稀土的国际交易中,我国作为主要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份额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市场势力和商品定价优势。本文针对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拉长和拓展产业价值链等具体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玉华 李锋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性商品消费国之一,但是中国的"大买家"地位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国际市场定价权。本文从中国资源性商品需求旺盛、采购体系分散、进口价格不断高涨等现状入手,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进口商队伍中大厂商与小厂商在是否参与联合谈判以及是否参与采购联盟等问题上的不同行为。本文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管制、行业联合的采购联盟才能化解中国在资源性商品进口中的困境,并针对中国的行业现状提出了建立采购联盟的切实可行的完整方案。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成本模型估算了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钢铁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下降,且加入世贸组织前后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势力均较小;然后选取SITC(Rev.2)中两位码为67的钢铁产品,运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实证研究了其在韩国、印度、日本和美国这些主要出口国市场上的国际市场势力,发现在韩国、日本和印度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依次降低,在美国市场的国际市场势力尚未形成,说明中国钢铁产业出口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势力,但与此同时,总体上出口单价和进口单价之比有下降趋势,其低成本优势也趋于减弱,中国从钢铁产业贸易中获得的比较利益正不断减少,钢铁产业没有明显的现实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鹏飞
选取SITC(REV.3)2631的棉花产品,基于买卖双方视角,运用修正的Song-Marchant-Reed模型,测度了中美棉花双边贸易中中国和美国作为买方与卖方分别拥有的国际市场势力大小。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买方国际市场势力(5.8%)小于美国的卖方国际市场势力(10.3%)。研究发现,较高的棉花生产成本、较高的美棉市场份额和国内涉棉企业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不利于中国买方国际市场势力的构建。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在中美棉花双边贸易中掌握国际定价权,增强买方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风平 张璞 刘大成 薛霞
本文重点围绕中国稀土产业外部环境问题及自身发展战略展开。依据权威文献、法律和案例解读及对西方稀土企业股权和战略性长协合约、关联交易情报等的追踪分析,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采用完全稀土矿加工进口替代,是基于其国际规则优势地位,以"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增加本国"社会福利"为考量。然而,国际稀土新格局已超出"经济收益"范畴,西方国家协同推进替代生产加工国多元化,是降低"中间冶炼环节"对中国依存度的政治考虑;针对全球稀土整条产业链进行布局,全面加强其稀土"上游"资源战略整合和"下游"技术应用控制,形成从稀土资源直接投资到下游技术限制节节围堵局面。为此,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稀土生产、出口和产业链布局的战略选择。关于中美贸易冲突中中国是否应该使用"稀土牌"问题,文章在讨论部分作了回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晟
我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供给垄断优势,但却不具备价格话语权。众多原因导致出现这一困境。本文在分析我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价格低价销售的现象,研究了我国稀土定价权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稀土在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对策。
关键词:
我国稀土资源 国际市场定价权 困境与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钟 王斌
本文运用Goldberg & Knetter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对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罗非鱼产品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尽管我国罗非鱼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较高,但其国际市场势力还较低。文章从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科研能力较弱、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够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罗非鱼产品国际市场势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相洁 程宝栋 李明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木质家具出口第一大国,但快速的数量扩张并不意味着中国木质家具产业在国外的市场势力增强。本文选取美国市场,以木质厨房家具为例,运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分析了中国木质家具在美国市场的市场势力。回归结果表明,中国木质家具在美国市场的市场势力较弱,与其在美国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不相匹配。本文对制约中国木质家具国际市场势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中国木制家具国际市场势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木质家具 国际市场势力 剩余需求弹性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