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2)
2023(11215)
2022(9990)
2021(9412)
2020(7817)
2019(18355)
2018(18279)
2017(35761)
2016(19571)
2015(22046)
2014(21977)
2013(21948)
2012(20262)
2011(18231)
2010(18104)
2009(16600)
2008(15915)
2007(13959)
2006(12365)
2005(10667)
作者
(59245)
(49009)
(48786)
(46203)
(31311)
(23637)
(22098)
(19427)
(18852)
(17473)
(16941)
(16638)
(15765)
(15629)
(15300)
(15182)
(14814)
(14738)
(14031)
(13972)
(12407)
(11948)
(11920)
(11204)
(11026)
(10911)
(10905)
(10731)
(10023)
(9720)
学科
(78231)
经济(78145)
管理(55917)
(50998)
(41926)
企业(41926)
方法(37462)
数学(32615)
数学方法(32239)
(20163)
(19961)
中国(19376)
(18397)
地方(16585)
业经(16207)
(14122)
农业(13985)
环境(13435)
理论(13082)
(12883)
贸易(12875)
(12485)
(12279)
技术(11534)
(11447)
财务(11386)
财务管理(11365)
企业财务(10743)
(10575)
资源(10542)
机构
大学(279822)
学院(276335)
管理(109956)
(105955)
经济(103553)
研究(96542)
理学(95629)
理学院(94539)
管理学(92704)
管理学院(92241)
中国(69607)
科学(64332)
(61366)
(50698)
(50201)
(46866)
研究所(46314)
业大(46130)
中心(42635)
农业(40370)
(39834)
北京(38822)
财经(37870)
(36481)
师范(36038)
(35453)
(34487)
(32571)
经济学(30889)
技术(29919)
基金
项目(196531)
科学(152447)
基金(141893)
研究(138377)
(126226)
国家(125240)
科学基金(105790)
社会(84456)
社会科(79937)
社会科学(79912)
(76801)
基金项目(75719)
自然(72040)
自然科(70219)
自然科学(70199)
自然科学基金(68932)
(65487)
教育(62440)
资助(59328)
编号(56141)
成果(44804)
重点(44185)
(42448)
(41952)
(40220)
课题(38363)
科研(38155)
创新(37546)
计划(37496)
大学(35647)
期刊
(113411)
经济(113411)
研究(78894)
中国(52373)
学报(51099)
科学(45504)
(44660)
管理(39852)
大学(36696)
学学(34400)
(34069)
农业(31637)
教育(29084)
技术(22763)
(19341)
金融(19341)
经济研究(17992)
业经(17915)
图书(17732)
财经(17659)
(16585)
(15008)
资源(14956)
问题(14768)
科技(14213)
理论(13739)
业大(13373)
技术经济(13343)
(12979)
实践(12711)
共检索到398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忠直  晁博  
对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组织运行过程建立了物质循环积累模型和产值循环增值模型,定义了物质积累倍数和产值增值倍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值增值(价值)与物质积累(成本)之差的净产值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认为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创新,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根本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莹  王嘉  刘玉莲  王绍斌  
为了研究高产玉米的物质积累和分配,选用先玉335高产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常规玉米种植为对照,研究了高产玉米各器官粗蛋白、籽粒粗淀粉等物质的动态变化以及成熟期生物产量分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产玉米茎、叶中的干物质含量在8月中旬之前积累较快,之后逐渐向籽粒中转移,直到完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在整个生长季,高产玉米籽粒淀粉含量高于对照,而粗蛋白含量则低于对照;从生物产量分配比例来看,高产玉米根、茎、叶、穗轴产量占整株生物产量的比例都低于对照。整体看来,高产玉米最适的收获时期是9月下旬的玉米蜡熟末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周荣伍  王延云  
该文对13种元素在40年生洋槐人工林中的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对元素的年吸收量为197.479 9kg/hm~2,年存留量为41.798 9kg/hm~2,年归还量为155.681 0kg/hm~2.各元素平均循环速率为0.79.每生产1t干物质所需元素量为20.3kg.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盈文  艾米拉古丽  王志敏  王彬  张英华  
为研究行距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物质积累、水分利用的影响,设置行距为12、20、30cm 3个处理,分析不同行距处理的群体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水分消耗参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晚播限水灌溉条件下,适当缩小行距(12cm)可以增加冬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提高群体物质积累和花后物质积累比例;与30cm行距相比,12cm行距能充分利用40~120cm土体内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19.8~20.4kg/(hm2·mm))。适当缩小行距至12cm可能是提高晚播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铭钰  肖汉乾  邓小华  李良勇  李武进  周孚美  陈治锋  肖艳松  黄琼慧  黄杰  
为了解浓香型稻茬烤烟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利用效率,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于2019年在湖南省浓香型烟区的郴州市桂阳县和衡阳市耒阳市分别选取适产水平(2 250~2 700 kg/hm~2)和丰产水平(2 700~3 150 kg/hm~2)的2种典型烟田作为案例,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烤烟农艺性状指标、叶面积指数、根系形态指标差异,以及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积累与分配、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丰产水平较适产水平烤烟地上部生长发育好,根系发达,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多,氮、磷、钾肥利用效率高;但适产水平的氮、磷、钾养分在烟叶中分配比例大,氮、磷、钾养分收获指数高。耒阳烟区烤烟植株高大,茎粗、根粗、根与茎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多;桂阳烟区烤烟叶片面积大,侧根多,烟叶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多。稻茬烤烟生产中,要针对稻茬烤烟土块大和低温阴雨天气,熟化土壤,培育壮苗,提高移栽质量,为烤烟根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烤烟早生快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盼盼  马尚宇  耿兵婕  陈研  任赵平  叶苗苗  张文静  樊永惠  黄正来  
[目的]明确花后渍水和增温对小麦根系形态和干物质转运的影响。[方法]以‘扬麦18’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期设置渍水(WL,花后0~7 d全天淹水深为2 cm)、增温(HL,花后0~7 d每天10:00—16:00处理)和渍水+增温复合因素(HL+WL)与对照(CK,不进行渍水和增温)4个处理,研究渍水和增温处理对根系形态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结果]在花后7 d时渍水处理提高了‘扬麦18’的根系总长度、平均直径、体积以及干重,降低了‘烟农19’的根系总长度、平均直径以及干重。在花后14~28 d时渍水和增温降低了2小麦品种的根系总长度、体积以及干重。渍水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大于增温,渍水和增温双重逆境对其根系形态指标影响程度大于渍水和增温单一因素。渍水和增温降低了2小麦品种SOD活性,提高了2小麦品种POD活性、MDA含量以及O_(2)~(-)产生速率。渍水和增温双重逆境对SOD、POD、MDA以及O_(2)~(-)影响最大。逆境处理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但降低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其中WL+HL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HL、最后是WL。相关性分析显示根系形态指标与产量存正相关性,其中根系长度与‘扬麦18’产量关系呈极显著,根系体积和干重与‘烟农19’产量关系呈极显著,MDA含量和POD活性及O_(2)~(-)产生速率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SOD对其产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渍水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增温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渍水和增温对MDA含量、POD活性、O_(2)~(-)产生速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逆境处理限制了根系的生长,不同品种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渍水处理对根系的影响大于增温处理,但地上部干物质转运与之相反,增温对其影响远大于渍水,与对照相比不论地上地下部均表现为WL+HL处理伤害最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济彦  
作为对资料记忆与贮存的“脑”,分人脑、电脑和卡脑三种。比较而言,卡脑更具有安全可靠、积累方便、查找迅速、操作简单等优点,并可以任意组合和集中,投资小、效率高、效果好。作者总结了卡片积累有学习积累、目的积累、工作积累和灵感积累等四种形式。作者又进一步根据自己的实践,举例说明了资料卡片使用的方法和效果,说明了资料卡片所赋予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宪春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随着积累率的提高而上升。但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随着积累率的提高而上升或随着积累率的提高而下降的条件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指标来对这问题进行探讨。通常使用的积累率是指积累额在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就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彤彤  陈莉  万华龙  李津  刘连涛  孙红春  张永江  白志英  李存东  
为棉花生产氮肥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培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配比(NH_4~+-N/NO_3~--N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100/0)对农大棉601的形态特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进行,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主根长逐渐增大;随着营养液中NH_4~+浓度的增大,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重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主根长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在增铵营养处理7,14,21 d时,棉苗株高分别在NH_4~+/NO_3~-为50/50,25/75处理下最高;在增铵营养7,14,21 d时,NH_4~+/NO_3~-为50/50的处理棉花茎粗、叶面积最大,表明增铵营养大于50%时则明显抑制了棉苗的生长。就干物质而言,总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均在NH_4~+/NO_3~-为75/25处理时达到最大,但根干质量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增铵营养对棉花干物重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地上部,而对地下部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单铵处理根冠比最大,主根长最长,表明单铵处理促进了根系的生长,说明铵态氮和硝态氮对棉花地下部和地上部器官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混合态氮素更利于棉苗的地上部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英  宋玉伟  程序  孙建好  刘吉利  李隆  
为了给河西走廊灌区春玉米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用田间试验方法于2006—2007年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动态的规律。采用自然风干法和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干重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水平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其氮素的吸收均可以用logistic方程(Y=K/(1+ea+rt)拟合;2)施氮肥可显著影响到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前者N在225 kg/hm2处理下最高,为644.6 kg/(hm2.d),后者N在300 kg/hm2处理下最高,为5.1 kg/(hm2.d);3)施氮肥对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天数均无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彬  张俊丽  徐学欣  张英华  王云奇  赵姣  王志敏  
为探究超晚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采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型衡水4399;大穗型潍麦8号;中间型济麦22)在黑龙港地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超晚播配合增加播种量,春浇1水可以获得产量为6.438.24t/hm2。在3个品种中,济麦2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品种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粒重差异引起的。济麦22较高的千粒重和产量与其较高的开花期穗生物量分配、花后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密切相关。济麦22花前水分的穗干物质生产效率、花后水分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干物质生产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德志   崔文芳   陈静   刘剑   秦丽   王利平   赵永来   王利鹤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明确其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积累特性,明确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降低了玉米干物质和氮磷的积累,促进了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尤其对中行的影响大于边行,边行干物质、氮磷积累体现边际效应优势;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使玉米大豆植株茎叶营养器官氮转移量均减少,分别降低22.13%、29.85%,转运氮对玉米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下降5.11、17.45个百分点,且根系吸收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高于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间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氮利用效率,较玉米、大豆单作分别提高2.34%、4.62倍,使系统氮效率较单作大豆提高26.82%,较单作玉米降低10.16%,玉米在系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占系统产量的82.27%,LER达到1.47,系统产量为13 110 kg/hm~(2),较单作玉米下降3.96%。【结论】间作优势主要在于促进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提高氮的利用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雯雯  高小丽  马瑞瑞  杨秋歌  马淑蓉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  
【目的】探究连作对糜子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明确导致糜子连作障碍的生理机制,为糜子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糜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糜子连作和芸豆与糜子轮作(对照)2个处理,分别于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成熟期,测定连作、轮作下糜子旗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植株主茎绿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1)连作显著降低了糜子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b含量及植株主茎绿叶面积,在抽穗期和开花期影响尤为显著;(2)连作导致糜子抽穗后植株衰老进程加快,籽粒灌浆被迫提前终止,使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籽粒产量下降。【结论】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建民  王剑  周志春  饶龙兵  金国庆  
Soil culture experiment at two phosphorus levels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orus environment and growth as well as dry mater accumulation of six classical Chinese tulip tree provenances from various areas.The result showed that phosphorus supply would accelerate the growth...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叶  张丽丽  樊琳琳  薛兵东  仇真  高洪敏  王静  
为了探明氮、钾肥对辽东南地区玉米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丹玉801为材料,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氮肥(N)、钾肥(K)及其交互作用(N×K)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氮钾肥配施对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辽东南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辽东南地区,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对穗数、穗粒数、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受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影响,N_(300)K_(120)、N_(180)K_(120)及N_(300)K_(60)产量分别为9 262,9 020,8 848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N_(300)K_(120)>N_(300)K_(60)(19 287 kg/hm~2>18 833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氮肥及氮钾互作对千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N_(300)K_(120)、N_(300)K_(60)和N_(180)K_(120)千粒质量分别为295,290,284 g,三者差异不显著;氮钾肥的交互作用集中在玉米生育后期,主要通过影响千粒质量来提高玉米产量。氮、钾肥对玉米植株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而是复杂的交互效应,因此,生产中要综合考虑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地制宜,做到科学施肥,合理配施,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奠定基础。结果可为辽东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