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40)
2023(16304)
2022(13951)
2021(12811)
2020(10672)
2019(24323)
2018(24015)
2017(45531)
2016(25135)
2015(28015)
2014(27867)
2013(27751)
2012(25740)
2011(23468)
2010(23345)
2009(21204)
2008(20627)
2007(18117)
2006(16032)
2005(14070)
作者
(76283)
(63391)
(63081)
(59579)
(40269)
(30548)
(28483)
(25012)
(24180)
(22597)
(21605)
(21575)
(20288)
(20173)
(19610)
(19437)
(19212)
(18871)
(18165)
(18084)
(16110)
(15585)
(15361)
(14424)
(14314)
(14105)
(14071)
(13986)
(12865)
(12542)
学科
(103168)
经济(103063)
管理(69354)
(67216)
(52651)
企业(52651)
方法(43178)
数学(37251)
数学方法(36875)
中国(29990)
(29971)
地方(26040)
(25061)
业经(23777)
(23542)
农业(20971)
(18877)
贸易(18863)
(18246)
环境(17616)
(17197)
(16829)
技术(16616)
理论(15980)
(15789)
银行(15713)
(15274)
(15215)
金融(15214)
(15090)
机构
大学(358658)
学院(357705)
(140805)
管理(138989)
经济(137783)
研究(126886)
理学(120329)
理学院(118903)
管理学(116805)
管理学院(116167)
中国(92547)
科学(82728)
(78116)
(68880)
(65948)
(61884)
研究所(60572)
业大(59603)
中心(56396)
农业(54292)
(52709)
北京(49597)
财经(49486)
(48592)
师范(48005)
(45791)
(45092)
(42950)
经济学(41449)
(39200)
基金
项目(249447)
科学(194062)
基金(178817)
研究(176890)
(159061)
国家(157696)
科学基金(133298)
社会(110244)
社会科(104455)
社会科学(104426)
(98673)
基金项目(95538)
自然(88512)
自然科(86334)
自然科学(86309)
自然科学基金(84744)
(83551)
教育(80280)
资助(73199)
编号(71595)
成果(57121)
(56779)
重点(56262)
(53449)
(51684)
课题(49750)
创新(48246)
科研(47968)
计划(47031)
国家社会(45083)
期刊
(155636)
经济(155636)
研究(103430)
中国(71819)
学报(65393)
(62590)
科学(57489)
管理(50094)
大学(47671)
学学(44859)
(44158)
农业(43535)
教育(40442)
(29629)
金融(29629)
技术(29581)
业经(27140)
经济研究(24788)
财经(23336)
(22569)
图书(20680)
问题(20479)
(19940)
科技(19081)
资源(17850)
(17430)
业大(17374)
技术经济(17096)
理论(16617)
商业(16282)
共检索到526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永平  徐恒宇  汪博  
在中国目前的资源收益分配格局下,开发地居民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受益渠道不稳定,受益方式单一,受益程度较低,而且还要承受生态环境恶化、健康受损、物价上涨、失地和失业等"痛苦成本",导致社会矛盾冲突频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家的能源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全面分析了资源开发对西部地区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分析表明,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恶化了要素收入分配;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加剧了要素收入分配的恶化状况;除2008年和2009年之外,在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后,西部地区的要素收入分配状况处于恶化趋势。因此,在对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改革现有的资源收益分配体制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婷  闫莉  
文章利用固定效应估计、2SLS估计和HAC-GMM估计三种方法,将政府经济行为分为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支出结构两大类指标,研究了政府经济行为对要素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政府经济行为是影响要素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且其影响程度前者大于后者;政府支出的扩大是劳动和资本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经济性支出对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维持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的提高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斌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技术进步与流通结构变迁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具体影响路径与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流通结构变迁均可以直接影响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其中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技术进步也可通过先影响流通结构变迁,再引发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改变;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过程中,技术进步效应的贡献率逐步提高,而流通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虽然较高,却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需从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推动流通产业结构变迁等方面出发,优化要素分配格局。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少杰  董碧松  郭雅娴  
迅速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主要问题,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在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通过完善要素市场来公平收入分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纬度测算要素错配程度;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扩展到分配格局领域。研究价值:提出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方法,给出要素错配与收入分配格局两者的作用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柏培文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海燕  姚金伟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持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生产要素市场一直处于行政管制之下,从而导致了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缓慢,多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而且要素收入的传递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形成了目前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因此,改革与完善要素市场,使市场在要素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形成有序分配格局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一方面税收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劳动要素分配份额迅速下滑,资本要素分配份额逐渐上升。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税收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要素收入分配,前者改变了生产中要素相对投入比例,从而改变了税前要素收益率,后者则是通过直接税影响到税后要素收益率。本文利用系统GMM估计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具有明显影响:就直接税而言,企业所得税降低了资本分配份额,个人所得税中对劳动征税部分降低了劳动分配份额;就间接税而言,增值税明显降低劳动分配份额但对资本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明显,营业税明显降低资本分配份额而对劳动分配份额的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晔  
一、世贸组织成员地位对我国国内要素流动及收入分配的总体影响 通过将H—O定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大致得出中美协议对于我国要素流动及收入分配的总体影响。在短期内,由于资本的不可流动性,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资本报酬将会上升,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资本报酬则会下降。同时,在两部门中,劳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予   李博然   徐拥军  
[目的/意义]科学有效地进行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和传播依赖于对其开发和传播要素与影响机理的准确把握。从数字人文视角关注数字化开发传播的深层效果,对文化信息分析方法进行改进适配,以实现数字化开发传播要素和深层效果度量在文化大数据中的自动精确提取,进而系统性探究深层与表层效果影响机理的异同。[方法/过程]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提出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和传播要素与影响机理的“双层效果”分析框架,进而从文化信息分析的三个阶段进行方法改进。首先,提出“雪球合成”信息全量获取方法;其次,构建基于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的要素和效果度量的自动提取模型;最后,对数字化开发和传播效果影响机理进行系统计量。[结果/结论 ]自动提取模型的Accuracy、Precision、Recall和F-Measure性能指标均达到0.965以上;计量结果发现,影响深层效果的关键要素及影响机理相较于表层效果差异显著,存在部分共性影响要素但影响权重不同,此外各影响要素呈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可以为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和传播实践提供科学参考和有力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冰洋  郭庆旺  
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以市场为主导的税前要素收入分配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税后要素收入分配,分别体现的是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因此,科学准确估算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状况对研究诸多宏观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测算我国税前和税后要素收入分配方法,并利用最新测算的历史年份的"资金流量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情况看,自1983年后,税前和税后劳动分配份额呈长期下降趋势;自1983年至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税前和税后资本分配份额呈长期上升趋势,之后上升趋势变缓;无论是劳动要素还是资本要素,税后分配份额一直低于税前分配份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广山  崔朝栋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的进一步突破。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急需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回答的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谭晓鹏  钞小静  
本文采用中国资金流量表和省际收入法GDP的相关数据,在调整个体经营业主混合收入和国有农场营业盈余统计口径的基础上,对1992-2014年间中国整体及各地区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进行测算。研究表明:从全国整体情况看,自1992年后,劳动收入份额处于一种较低水平稳定状态;资本收入份额呈长期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较缓;政府收入份额呈周期性波动。地区层面上,各地波动幅度、趋势差异明显。共同特征是政府收入所占比重最小且波动幅度不明显,要素收入份额变动趋势明显的地区有辽宁省、江苏省、北京市、陕西省、江西省和安徽省。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文强  楚天舒  
本文考察国有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构建"城市-行业"单元为分析单位的数据指标,发现国有经济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与单使用地区或者行业层面数据得到的研究结论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经济主要通过提高人均劳动者报酬(收入效应)的方式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人均劳动产出没有显著作用,因而不通过后者产生影响(不存在生产率效应)。该发现有赖于使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劳动投入进行小时数调整。国有经济因工人工作小时少,使用工人人数计算劳动生产率将导致向下的偏误。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郝枫  
本文重构与扩展了Pollard(1977)的三角分配模型,利用1978—2005年份产业省际要素分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政策模拟,以考察产品与要素市场价格体系对我国要素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比价变化对我国要素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深层经济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提高要素比价(w/r)、要素-产品比价(w/p)及农工产品比价,可有效扭转劳动份额(SL)持续下降态势。为改善我国要素分配结构,应提高经济竞争性,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理顺不合理的要素比价和产品比价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