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9)
- 2023(10276)
- 2022(7801)
- 2021(7184)
- 2020(5663)
- 2019(12304)
- 2018(12292)
- 2017(23106)
- 2016(12388)
- 2015(13744)
- 2014(13233)
- 2013(12436)
- 2012(10956)
- 2011(9763)
- 2010(9858)
- 2009(9312)
- 2008(8824)
- 2007(7973)
- 2006(7263)
- 2005(6262)
- 学科
- 济(46373)
- 经济(46321)
- 管理(36276)
- 业(30037)
- 企(24043)
- 企业(24043)
- 中国(17737)
- 农(16952)
- 方法(13585)
- 业经(13441)
- 地方(11743)
- 农业(11120)
- 财(10953)
- 数学(10670)
- 数学方法(10551)
- 制(9904)
- 发(9452)
- 学(9219)
- 理论(8787)
- 和(8252)
- 环境(8199)
- 银(7683)
- 银行(7676)
- 行(7382)
- 贸(7309)
- 融(7304)
- 贸易(7303)
- 金融(7303)
- 资源(7229)
- 教育(7144)
- 机构
- 学院(164504)
- 大学(161093)
- 济(64074)
- 经济(62544)
- 管理(60239)
- 研究(55641)
- 理学(50912)
- 理学院(50372)
- 管理学(49382)
- 管理学院(49085)
- 中国(42244)
- 京(34475)
- 科学(33501)
- 财(30396)
- 所(26675)
- 中心(26220)
- 江(26020)
- 农(25424)
- 范(24162)
- 研究所(24043)
- 师范(23955)
- 财经(23714)
- 业大(22191)
- 经(21618)
- 北京(21282)
- 州(20992)
- 院(20624)
- 经济学(20056)
- 农业(19395)
- 师范大学(18928)
- 基金
- 项目(111304)
- 科学(88042)
- 研究(86714)
- 基金(78522)
- 家(67942)
- 国家(67339)
- 科学基金(58074)
- 社会(55448)
- 社会科(52294)
- 社会科学(52282)
- 省(44686)
- 基金项目(40995)
- 教育(39835)
- 编号(37265)
- 划(36763)
- 自然(34969)
- 自然科(34031)
- 自然科学(34022)
- 自然科学基金(33377)
- 成果(30297)
- 资助(30171)
- 课题(25999)
- 发(25647)
- 重点(25457)
- 部(23873)
- 创(23501)
- 国家社会(23157)
- 项目编号(22284)
- 年(22079)
- 创新(21883)
共检索到252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吕竑 苏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同步推进。然而,局限于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粗放式城市化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显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城镇化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的背景下,面对快速发展的形势,战略管理思想和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充霖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论证了城镇化作为资源空问配置过程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从公众的资源空间配置行为出发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条件、目标函数、运行机制与规划原理,提出了一个基于公众资源空间配置行为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基础理论构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城镇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镇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根据生态系统法则的演绎,城镇的资源环境消费或占用是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方式来实现的。重要的问题在于,现代城镇的资源环境消费或占用是按照直接<间接<诱发的形式排列,从而构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左的倒"金字塔"型结构特征。在这种倒"金字塔"型消费和占用结构的作用下,现代城镇发育的资源环境基础不仅在于城镇所在区域,而且也在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炜
上海城镇化从1978年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正处于新型城镇化阶段,其基本特点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城乡差异。在此背景下,上海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正面临如何处理与产业及人口布局的关系、如何做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两大问题。为此,上海采取了在城乡一体化大格局下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及发挥区县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等策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爽
随着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着过分依靠政府,监管不力等问题,阻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建设管理模式过于陈旧,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创新建设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提出了建设管理的创新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渔樵 方俊 吴春虹
文章基于PPP模式分别从不同阶段对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运行体制框架进行了构建,并从不同方面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保障PPP模式创新机制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PPP模式 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军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3年的7.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3%,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然而,部分城镇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突出,雾霾天气等重度空气污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选国 杨君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与以往学界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等观点进行再对话,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与实践,重新厘定了新型城镇化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本质意涵;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的过程整合性、任务艰巨性、主体多元性,以及本质人本性的基本特征。最后,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运作机制、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当下及未来科学有序推进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助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凯 郭静利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该文从社会分工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五个层面来剖析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总结其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和未来趋势;进一步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关系、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以及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三个层面分析和总结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弊端,得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现实必然性;最后综合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在推动策略中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与建设方向。
关键词:
理论基础 现实选择 发展思路 建设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雷 朱鹏
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淡水是城镇化发育的生命之源。根据生态系统法则的演绎,城镇发育的淡水资源消费或使用是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方式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城镇发育的淡水资源消费或使用是按照直接<间接<诱发的格局排列,从而构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完全相佐的倒"金字塔"型结构特征。在这种倒"金字塔"型消费或使用结构的作用下,现代城镇发育的淡水资源基础不仅在于城镇所在区域,而且也在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张淑敏
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城市成为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土地是城镇化发育的唯一空间载体。根据生态系统法则的演绎,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消费或占用是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种方式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消费或占用是按照直接<间接<诱发的格局排列,从而构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完全相佐的倒"金字塔"型结构特征。本文进一步从国家和城镇城市化两个层面证实了在这种倒"金字塔"型消费和占用结构的作用下,现代城镇发育的土地资源基础不仅在于城镇所在区域,而且也在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学思
从理论层面阐释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演化关系、动力机制和作用机理,探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及演化驱动关系。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的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对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维度、实现路径、动态演化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城市群理论、区域规划理论的创新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景 何建华
城市群作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单元,细化研究尺度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具有更科学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从城镇建设水平、城镇化推进效率、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从县域尺度对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各维度发展不平衡;第二,城镇化质量表现出武汉市"一城独大"的特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差距大;第三,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但半数以上的县域城市处于"低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阶段,同步性高但发展水平低是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树生 蒯立华
城镇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贵州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其城镇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贵州省城镇化水平的制约因素,发现贵州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并进一步分析了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最后提出完善相关政策、丰富金融市场、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等建议,以期发挥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进而提高贵州省的城镇化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