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2)
2023(14501)
2022(12640)
2021(11915)
2020(9970)
2019(23260)
2018(23470)
2017(45220)
2016(24953)
2015(28048)
2014(28331)
2013(27622)
2012(25018)
2011(22468)
2010(22735)
2009(20650)
2008(20026)
2007(17520)
2006(15350)
2005(13381)
作者
(72786)
(60393)
(59918)
(57343)
(38545)
(29026)
(27354)
(23795)
(23095)
(21599)
(20765)
(20341)
(19326)
(19264)
(18759)
(18691)
(17958)
(17938)
(17343)
(17254)
(15066)
(14983)
(14748)
(13862)
(13543)
(13400)
(13294)
(13234)
(12280)
(12053)
学科
(98570)
经济(98456)
管理(69679)
(62717)
(52417)
企业(52417)
方法(45906)
数学(40144)
数学方法(39434)
中国(28273)
(25440)
(23742)
(22601)
地方(21775)
业经(20853)
理论(18622)
(18393)
农业(16642)
(16159)
环境(15707)
(14956)
贸易(14947)
(14451)
技术(14177)
(13818)
(13773)
财务(13732)
(13715)
财务管理(13707)
银行(13661)
机构
大学(349173)
学院(349044)
管理(137371)
(131815)
经济(128601)
理学(119375)
研究(118140)
理学院(117927)
管理学(115403)
管理学院(114782)
中国(85292)
科学(77691)
(75872)
(60194)
(58834)
(58829)
研究所(55376)
业大(54601)
中心(52558)
(51266)
(48145)
北京(47793)
师范(47626)
财经(47532)
农业(46183)
(43635)
(43197)
(41681)
技术(38968)
经济学(38823)
基金
项目(244989)
科学(191907)
基金(176188)
研究(175569)
(155078)
国家(153836)
科学基金(131762)
社会(108055)
社会科(102297)
社会科学(102267)
(96932)
基金项目(93692)
自然(88267)
自然科(86173)
自然科学(86150)
自然科学基金(84548)
(81926)
教育(81476)
资助(73298)
编号(71851)
成果(57921)
重点(55157)
(52699)
(52034)
课题(50599)
(50192)
创新(46841)
科研(46751)
计划(45161)
大学(44684)
期刊
(142418)
经济(142418)
研究(99169)
中国(66945)
学报(59058)
科学(53685)
(52677)
管理(49729)
大学(43344)
(42945)
教育(42306)
学学(40682)
农业(36376)
技术(31526)
(24887)
金融(24887)
业经(23945)
经济研究(22513)
财经(22119)
问题(19986)
图书(19852)
(18892)
(18831)
资源(17860)
科技(17305)
统计(16649)
技术经济(16461)
(16332)
理论(15847)
现代(15621)
共检索到500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振灵  
资源基础型城市群是从资源型城市和城市群关系角度界定的一类城市群,它是我国城市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我国典型的资源基础型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对其城镇体系中城市规模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城镇规模分布研究中的分形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城镇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演变过程和特征,将Gibrat法则引入城镇体系规模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城镇体系的规模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均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根据分维值时间序列,可以判断在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城市异速生长的特征;城市规模结构分维与经济规模结构分维的时空演变具有历史吻合性,经济规模变化引起城市规模变化;城市群中资源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建飞  刘晓阳  丁志伟  
基于城区常住人口指标,运用城镇体系规模分析的多种方法,分析1995—2017年我国中部地区多尺度的规模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级市数目与人口金字塔均由较规则塔形结构演化成"纺锤型";建制市数目金字塔趋于完善,人口金字塔演化成"纺锤型";城镇数目金字塔变化不明显,人口金字塔演化为不规则形。(2)城市首位度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且逐渐偏离理想值,以武汉、郑州为首的高位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理想。(3)整体城市规模体系符合分形规律但体系分布日益分散,拟合线不断向外偏离。地级市视角下拟合线斜率波动变化,建制市及城镇视角下斜率逐渐减小。(4)城镇密集区范围均不断扩大,且在同时间段内集聚程度由强至弱、集聚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县城、建制市、地级市。地级市和建制市的核心集聚区最终演变为以合肥为顶端,以郑州、太原为"撇",以武汉、长沙为"捺"的"人字型"结构;城镇密集区由以武汉、郑州为核心的"双星"格局演变成以武汉、郑州、合肥、长沙为增长极的"四核T字型"分布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彦光  姜世国  
在国内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领域,城镇体系、城市集聚体和城市群这三个基本概念在认识方面非常混乱。这不仅导致国内城市地理界学术交流的障碍,甚至导致国际学术交流的误会。借助词义考证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分析上述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研究表明,城市集聚体(urban agglomeration)目前主要指代景观意义的城市,在分形城市研究中应用较多;城市群在理论上是某类城镇体系的俗名,在经验上则是城镇体系的别称。城市群的英文译名应该是system of cities(城镇体系),而不是urban agglomerati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金宏,刘虹  
一、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模型城镇体系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相互联系的若干城镇的集合。各城镇间的相互联系除了物质、能量、资金、人口、信息等要素的交流外,还包括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规模等级、区位关系等方面的结构协调,其中规模结构协调是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德利  王岩  陈轶  许静  
基于分形理论,从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和经济规模三个层面构建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的合理评价模型,探索中国19个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特征及合理性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中国19个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以规模集中型居多,城镇规模分布的不均衡状态将会持续;(2)东部沿海城市群大部分处于城镇规模分布高合理阶段或高合理与中等合理的交互波动阶段;中西部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合理性指数变化较大,部分城市群进入城镇规模分布高合理发展阶段;(3)中国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可划分为规模分布趋优型、规模分布波动型、规模分布趋劣型三种类型;(4)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合理性演变轨迹可划分为不合理阶段、低合理阶段、中等合理阶段以及高合理阶段四个过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松林  郭翔宇  刘修岩  
从多中心化这一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入手,探讨其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强度。实证结果表明,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群多中心程度的增加才表现出显著的农村贫困消减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网络货币外部性”的存在是城市群多中心体系促进农村贫困缓解的重要因素。调节作用发现,东部区域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增加有利于其多中心体系的减贫效果,但中西部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肖磊  金凤君  
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986~2007年各市县(区)非农业人口资料,应用位序规模法则、ROXY指数、城市影响力等多种定量方法,结合相应定性分析,系统研究了其城镇体系发展中的规模结构及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处于缓慢分散趋势中,中等城市数量的显著增加,非农人口集聚重心从传统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转移;上海是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且影响力远超过本区域范围;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长江为轴线形成较显著的城市影响力圈层结构,江苏的兴化、高邮地区以及浙江杭州西部、台州等广大地域受大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弱;上海-苏州-无锡形成内部联系紧密、层级结构模糊的一体化"城市区域",既...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明轩  靖旭阳  刘爽  
哈长城市群城镇发展质量及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演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城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哈长城市群进行评价,并运用TOPSIS法、引力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2010—2018年城镇发展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哈长城市群城镇质量在时间尺度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核心—边缘”结构分布。第二,各城市间经济社会空间联系强度在2010—2014年略有下降,2014年哈长城市群建设提出后,城市群空间一体化进程加速。第三,GDP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哈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霞  王德起  刘海楠  高玉娟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等级体系的优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基于2009—2014年14项指标,借助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城市等级划分的理想金字塔模型,深入剖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等级体系演变趋势。研究显示,现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内城镇体系呈现七等级构成特点,与克氏理想金字塔相比,京津冀塔身内陷的情况明显改善,并已呈现出由集中式等级化向网络式扁平化发展的潜在态势。依据这一演变趋势,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等级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霞  王德起  刘海楠  高玉娟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等级体系的优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基于2009—2014年14项指标,借助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城市等级划分的理想金字塔模型,深入剖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等级体系演变趋势。研究显示,现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内城镇体系呈现七等级构成特点,与克氏理想金字塔相比,京津冀塔身内陷的情况明显改善,并已呈现出由集中式等级化向网络式扁平化发展的潜在态势。依据这一演变趋势,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等级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效龙  张世全  冯长春  
综合运用分形、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级钟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①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趋于"扁平化",首位城市郑州的垄断性较弱;城市在不同规模类型间的转移过程中,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转移概率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转移概率高,中等规模城市数量增长缓慢;城市个体位序的变化相对较小,城市规模发展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和连续性;②城市规模分布依然以省辖市为基础,在省辖市与周围县市的空间互动上,开封和平顶山对周围县市有显著的极化作用,郑州和新乡对周围县市产生了极化作用但不显著,其余省辖市与周围县市未形成紧密的空间互动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雷  鲁强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分布特征和城市群的规模结构,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度小于2,首位城市优势不突出,京津形成双核心城市,同时,分析结构表明,豪斯道夫数值有大于1的趋势,这说明近些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小城市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向规模结构合理性过度,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易善策  李华  
文章对武汉城市圈和中国东部三大城市群的城镇化体系及工业化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中的优势与劣势。研究表明,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的基石,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需要培育地区创新创业精神,依靠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镇集聚点。其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动态过程,反映在地域城镇群规模组合上存在一定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所得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是城镇体系内层次不同、大小不等的规模城镇在质和量方面的组合形式。因此,研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摸型对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模型研究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