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1)
2023(6717)
2022(5562)
2021(5368)
2020(4374)
2019(9621)
2018(9586)
2017(18301)
2016(9962)
2015(11062)
2014(10667)
2013(10590)
2012(9827)
2011(9211)
2010(9510)
2009(8888)
2008(8854)
2007(8061)
2006(7603)
2005(6713)
作者
(29692)
(25447)
(24816)
(23286)
(15433)
(12232)
(11047)
(9760)
(9554)
(8675)
(8613)
(8476)
(7944)
(7929)
(7734)
(7476)
(7290)
(7145)
(7083)
(6989)
(6500)
(6270)
(6136)
(5945)
(5694)
(5677)
(5656)
(5299)
(5120)
(5091)
学科
(45582)
(41937)
经济(41895)
(35084)
农业(30062)
管理(26514)
环境(15513)
(14729)
企业(14729)
业经(14287)
方法(11939)
(11522)
中国(10950)
农业经济(10145)
数学(10108)
数学方法(9998)
(9880)
资源(9880)
地方(9703)
(9193)
(9160)
农村(9150)
发展(8620)
(8613)
(8310)
土地(7894)
(7861)
生态(7763)
(7421)
及其(7238)
机构
学院(146421)
大学(140322)
(62210)
经济(61044)
管理(57304)
研究(53380)
(50520)
理学(49772)
理学院(49282)
管理学(48478)
管理学院(48240)
中国(41725)
农业(38308)
科学(34736)
业大(31099)
(30148)
(27947)
中心(25696)
研究所(25638)
(23654)
(23198)
农业大学(23129)
(19915)
经济管理(19866)
师范(19759)
(19075)
财经(18805)
(18741)
科学院(18732)
北京(18417)
基金
项目(102157)
科学(80227)
研究(76769)
基金(73624)
(65981)
国家(64932)
科学基金(54331)
社会(49550)
社会科(46415)
社会科学(46397)
(41676)
基金项目(39726)
自然(33831)
(33319)
自然科(32679)
编号(32671)
自然科学(32670)
自然科学基金(32041)
教育(31412)
(29504)
资助(28112)
成果(24904)
(24540)
重点(22970)
(22587)
国家社会(21006)
(20989)
课题(20571)
(20545)
(20286)
期刊
(78520)
经济(78520)
(55973)
农业(38512)
研究(36214)
中国(34060)
学报(25849)
科学(24395)
业经(20430)
大学(19511)
学学(18625)
(18409)
(15305)
管理(15267)
农业经济(13973)
农村(13601)
(13601)
资源(13407)
(13234)
金融(13234)
问题(11845)
教育(11555)
技术(10621)
世界(10352)
(10140)
经济问题(9393)
农村经济(9277)
社会(8403)
业大(8293)
财经(8055)
共检索到221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张笑  吴蕾  
以黄淮海平原的48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探究不同层次因素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65.68%的成长差异由个体差异造成,34.32%则由省域差异所导致;个体层面的生产设备完善程度、贷款难易程度、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对其成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则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省域层面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仅会强化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还与农业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技术获取渠道宽敞程度一起,共同强化了农场主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张笑  吴蕾  
以黄淮海平原的48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探究不同层次因素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65.68%的成长差异由个体差异造成,34.32%则由省域差异所导致;个体层面的生产设备完善程度、贷款难易程度、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对其成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则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省域层面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仅会强化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还与农业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技术获取渠道宽敞程度一起,共同强化了农场主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张笑  吴蕾  
以黄淮海平原的48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生态理论,探究不同层次因素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研究表明:65.68%的成长差异由个体差异造成,34.32%则由省域差异所导致;个体层面的生产设备完善程度、贷款难易程度、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对其成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则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省域层面的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程度不仅会强化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还与农业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技术获取渠道宽敞程度一起,共同强化了农场主受教育程度与其成长之间的正向关联、弱化了成员年均参与培训次数与其成长之间的负向关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李佩  
基于华北平原5省46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在资源—能力—环境三要素综合视角下,结合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构建和训练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平均影响值,揭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融资环境、法律与政策环境、生产设备完善程度和社会化服务环境,其次为农场主受教育程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和技术环境,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李佩  
基于华北平原5省46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在资源—能力—环境三要素综合视角下,结合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构建和训练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平均影响值,揭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融资环境、法律与政策环境、生产设备完善程度和社会化服务环境,其次为农场主受教育程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和技术环境,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李佩  
基于华北平原5省467户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在资源—能力—环境三要素综合视角下,结合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构建和训练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平均影响值,揭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融资环境、法律与政策环境、生产设备完善程度和社会化服务环境,其次为农场主受教育程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程度和技术环境,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李佩  陆姣  
基于发展新理念对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绩效的评价指标进行理论遴选后,借助专家评审和鉴别力分析进行指标筛选,构建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华北平原五省的453户粮食类家庭农场为样本,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做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类家庭农场成长绩效虽在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个体间存在一定的成长绩效差异;经济绩效整体表现良好,创新绩效却较低。因此,应引导粮食类家庭农场平衡性成长、制定精准扶持方略和建立成长绩效监测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金国  岳书铭  
[目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体,进一步研究粮食类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育对策和建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齐河县、肥城市、寿光市、安丘市、即墨市、莱州市的粮食类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研,然后运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及其成立和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应家庭农场成立和家庭农场经营等2个因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 P值均为0.000,说明模型能够有效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金国  岳书铭  
[目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体,进一步研究粮食类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育对策和建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齐河县、肥城市、寿光市、安丘市、即墨市、莱州市的粮食类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研,然后运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及其成立和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应家庭农场成立和家庭农场经营等2个因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 P值均为0.000,说明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影响因素对家庭农场的成立存在显著的影响,有效反映影响因素对家庭农场的经营存在显著的影响;Durbin-Watson值分别为2.292、2.156,均介于1~3之间,说明回归模型残差独立,回归模型有效。[结论](1)社会化服务已经不再是培育家庭农场的障碍,农场主可以容易地获得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过程服务,从劳务市场雇佣劳动者以及将农产品销售出去;(2)农场主和劳动雇工、资金及土地是培育家庭农场的主要影响因素;(3)产业带动对家庭农场的培育影响不显著;(4)基础设施对家庭农场的成立存在一定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邓军蓉  
对湖北省69个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庭农场资金筹集困难;部分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突出;多数家庭农场获取的农业信息质量有待提升;农场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家庭农场产后增值水平低且抗风险能力弱。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土地流转机制不规范;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为此,必须健全与家庭农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和规范土地流转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世久  吕珊珊  吴林海  
依据黄淮海平原5省570个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在对家庭农场忽略的属性进行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借助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家庭农场对不同扶持政策的偏好程度,以及不同偏好类型的家庭农场特征差异。结果发现:采用推断性属性非参与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后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家庭农场更偏好农业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持,但其对政策传播渠道的偏好也不能忽视;面临相同的政策属性组合时,受教育水平高、经营规模合理和对扶持政策认知程度高的家庭农场利润率提升的可能性更大;家庭农场可划分为资金偏好型、知识与技术偏好型、土地流转偏好型和政策信息偏好型四种类型。应该基于偏好异质性制定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将扶持政策向家庭农场相对更为偏好的农业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持适当倾斜,并对农场主受教育水平高、经营规模合理和对扶持政策认知度高的家庭农场进行重点扶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五湖  蒋乃华  
家庭农场是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有生力量,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其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风险挑战,极大地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如何科学指导家庭农场进行规模选择、产业定位和风险防范是基层政府、农业专家和理论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建立外部风险对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规模选择影响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观测了45个乡镇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平均规模连续6年的变化情况,测量了自然风险、价格风险、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水平,实证分析了四种外部风险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风险、价格风险、政策风险对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规模选择有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且自然风险影响最大,政策风险和价格风险影响逐步次之;社会风险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珍  王睿  史运  
[目的]松江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被认为是可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和复制的“松江模式”。通过对该地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方法]基于上海市松江区943个家庭农场2017年的问卷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达到0.9226,且适度中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最高,家庭农场主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和经营家庭农场的年限、以及家庭农场主的父辈是否经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制度的选择等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必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因地制宜推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主对稻田进行三年一次轮茬,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二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庄晋财  刘兵  黄启发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提倡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而家庭农场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作物的“非粮化”问题突出,需要对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进行研究。以江苏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利用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的调查数据,通过扩展分布式认知同心圆模型,构建家庭农场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框架进行验证,探究在粮食安全底线下家庭农场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家庭农场“非粮化”行为的矫正对策。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本中,明确表示愿意种粮的家庭农场仅有5.55%,愿意逐步改种粮食作物的约占12.35%。在分布式认知同心圆模型的个人力、资产力、地域力和文化力四个变量中,地域力所代表的资源约束和社会环境、文化力所代表乡土文化对家庭农场的种粮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人力所代表的个体经历和经验等个体特征、资产力所代表的资产专用性水平对家庭农场的种粮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家庭农场种粮意愿的提升,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强制力和乡土文化的道德约束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玉友  马国巍  李帮鸿  田国双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准确而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为政府部门精准实施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配套扶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301个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运用交叉列表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63.12%的粮食型家庭农场有一定风险认知能力,土地经营面积在3.33~13.33hm~2(50~200亩)与13.33~33.33hm~2(200~500亩)的家庭农场风险认知处于中等水平, 33.33hm~2(500亩)以上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低;(2)玉米种植型家庭农场风险认知水平高于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3)年龄、是否村干部、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规模、是否有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否"三品一标"认证、金融支持、农推人员技术指导和新型经营主体间合作稳定对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有影响。[结论]应培养家庭农场主个人特质,鼓励支农惠农政策向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倾斜,从流程入手提高家庭农场风险防范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