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6)
2023(9019)
2022(7900)
2021(7304)
2020(6436)
2019(15259)
2018(15238)
2017(28940)
2016(15702)
2015(17734)
2014(17888)
2013(17820)
2012(16540)
2011(15145)
2010(15415)
2009(14541)
2008(14593)
2007(13467)
2006(11476)
2005(10059)
作者
(46905)
(39406)
(39366)
(37173)
(24823)
(18865)
(17999)
(15485)
(14578)
(13944)
(13320)
(13112)
(12548)
(12399)
(12181)
(12138)
(12035)
(11685)
(11332)
(11314)
(9737)
(9711)
(9579)
(8909)
(8891)
(8823)
(8791)
(8617)
(7927)
(7893)
学科
(68421)
经济(68369)
管理(51967)
(50263)
(43502)
企业(43502)
方法(36245)
数学(31888)
数学方法(31444)
技术(17605)
(16562)
中国(16259)
(15267)
业经(14523)
(13734)
地方(12729)
技术管理(12474)
理论(12218)
(12075)
(11974)
贸易(11968)
(11618)
(11260)
农业(11114)
环境(9745)
(9664)
财务(9627)
财务管理(9603)
(9538)
银行(9518)
机构
大学(233324)
学院(232803)
管理(95386)
(94168)
经济(92147)
理学(83027)
理学院(82179)
管理学(80542)
管理学院(80096)
研究(73307)
中国(55217)
(48684)
科学(47136)
(40958)
(38092)
(37262)
(35383)
业大(35332)
中心(35029)
研究所(34130)
财经(33190)
北京(30504)
农业(30167)
(29957)
(29952)
师范(29665)
(28401)
经济学(28213)
(25893)
经济学院(25628)
基金
项目(157540)
科学(125057)
基金(114079)
研究(113243)
(99328)
国家(98554)
科学基金(85468)
社会(71490)
社会科(67832)
社会科学(67810)
(63844)
基金项目(60687)
自然(56672)
自然科(55359)
自然科学(55344)
自然科学基金(54374)
教育(53377)
(53150)
资助(46975)
编号(46347)
(37808)
成果(36975)
重点(35303)
(34752)
创新(34442)
(33670)
课题(31583)
科研(30244)
教育部(29725)
计划(29251)
期刊
(98171)
经济(98171)
研究(61221)
中国(46034)
学报(35830)
管理(34961)
科学(33621)
(32923)
(31597)
大学(26209)
教育(25527)
学学(24326)
技术(22757)
农业(22232)
(17226)
金融(17226)
业经(16698)
财经(15930)
经济研究(15624)
技术经济(14283)
统计(13982)
图书(13937)
(13904)
(13630)
科技(13357)
(13160)
问题(12958)
资源(11726)
决策(11644)
商业(11208)
共检索到333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兆逸  
创新网络是资源型集群形成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产权市场的残缺、体制分割等原因, 造成资源型集群创新网络结点单一、根植性低、生态位窄,致使其创新风险大、学习效应弱,产生“帆船效应”。为此,应根据非中心化、根植性、开放性等原则重构资源型集群的创新网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王静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江苏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关系紧密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以及南京市在江苏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具有竞争优势,江苏新能源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关系最紧密,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次之,装备制造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关系紧密度最小,最后提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海东  
当前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创新网络组成特点和整体功能的定性研究上,对集群创新网络内部微观结构的研究则十分有限。基于此,本文阐释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内涵,并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刻画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绘制了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图,从微观层面研究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形成了大中小陶瓷企业共生,少数大型陶瓷企业引领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的"核心——边缘"结构,少数大型陶瓷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左右着集群网络的创新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锐  黄国安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网络位置与其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构三个关键网络变量:度数、中介性和有效规模来测度杭州手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网络位置。结果显示:企业所在网络位置的度数和有效规模与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而中介性则在统计上不显著;基于弱关系和非冗余关系的有效网络结构促进了集群里企业的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润东  刘遵峰  许亚平  张跃富  
本文通过归纳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发展新特征,依托集群知识价值链为总线,构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知识价值网络模型,分析了集群网络结构和关联关系。知识创新演化机理研究发现,企业集群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贯穿交融于集群发展生命周期全过程,创新成果体现出新知识的创造组合,知识共享是制约集群创新效果的关键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景帅  唐根年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是解决新矛盾的第一动力。基于熵权法思想对2005、2011、2017年浙江省县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空间创新联系的基础对浙江省县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测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对创新网络进行密度、节点、子群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县域创新能力呈现阶梯式分布,差异明显,创新网络密度较低,各县市创新联系程度、联系频率较低,不利于知识技术的传播与扩散;浙江省县域创新发展的扩散效应远低于回波效应,而且创新能力的点出度中心势下降趋势明显;浙江省内区域创新联系水平分为4个子群,群内成员变动不大,以杭州为中心的第一子群和以宁波为中心的第二子群的内部密度较大,同时第一子群与第二子群间的联系也是最频繁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邵强  耿红悦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BE协同创新网络,用UCINET进行定量化研究,对BE在不同时间段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演化图论的网络密度、距离、中心性和结构洞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结构指标来对BE的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状况进行研究。石油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协同创新网络,随着协同创新时间延长,网络密度、网络距离、网络中心性、网络凝聚力会向更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方向变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春晓  裴小忠  
纺织业创新协同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2004~2019年长三角27个城市纺织专利权利转移面板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三角纺织业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规模显著增长,网络加权度呈现"核心-半边缘-边缘"式空间层级结构,核心城市更替交换;创新联系以中心城市间互动及向周边城市流动为主导,呈现邻近、等级和跳跃式溢出的混合模式;创新联系主体中以纺织企业的发明专利转移为主,院校和科研单位所占比始终较小;经济基础、功能基础、产业驱动、消费驱动、政府扶持正向推动创新网络演化;信息基础和人才支撑负向影响创新网络演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毛加强  崔敏  
通过量表的开发、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集群网络密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集群网络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集群网络中网络成员的关系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也说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创新网络的价值;规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营造信任、合作的群内氛围;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增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金镭   张璐   陈劲   常原华   张强   白裕  
如何通过资源型集群的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网络的创新驱动,避免路径锁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在面对的难题。本文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资源型集群的经济发展效率和区域创新网络的创新效率,然后以空间地理因素为切入点,构建了资源型集群和区域创新网络的空间计量模型,探索由技术、人员、信息等因素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资源型集群和区域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中的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网络存在显著的“虹吸效应”;区域创新网络对资源型集群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资源型集群对区域创新网络的贡献相对较少;区域创新网络中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资源型集群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镭  李娟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利用Eviews7.0软件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与油气资源集群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区域创新网络影响因素对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油气资源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的R&D投入强度,创新活跃度,创新开放度和技术引进强度对油气资源集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创新网络的R&D投入强度、活跃度和开放度上,R&D人员全时当量、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和外商投资总额对油气资源集群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从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引进强度上,技术市场技术流向地域合同金额对油气资源集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相关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忠志  Michael Falta  
有效的治理模式应该能够保证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中企业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根据治理主体的作用方式和治理目标的不同,可以把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模式划分为基于价值链的集群外部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集群内部的关系性治理模式和基于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模块化规则治理模式,治理的功能是要实现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集体学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小强  
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出发,运用生态学、创新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以生态平衡和生态链思想研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创新集聚优势,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创新网络系统的内涵,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联性,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生态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生态性特征与其内在生态链结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钢  张永安  兰卫国  
本文依据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刺激—反应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在深刻剖析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霄宁  
近几年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吸引了许多学者加入到产业集群研究中,这些学者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其中包括经济地理学、产业组织学、社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新经济社会学的出现,为产业集群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特别运用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产业集群定量化研究,旨在为产业集群定量化理论奠定一定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