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34)
2023(15963)
2022(13827)
2021(12689)
2020(10578)
2019(24324)
2018(23997)
2017(46339)
2016(25248)
2015(28065)
2014(28255)
2013(28074)
2012(25897)
2011(23453)
2010(23623)
2009(21860)
2008(21176)
2007(18553)
2006(16473)
2005(14715)
作者
(74902)
(62332)
(62068)
(59291)
(39976)
(29989)
(28144)
(24491)
(23674)
(22264)
(21339)
(21209)
(20014)
(19918)
(19345)
(19279)
(18387)
(18216)
(17918)
(17855)
(15496)
(15477)
(15047)
(14210)
(14096)
(13841)
(13835)
(13556)
(12742)
(12195)
学科
(120801)
经济(120688)
管理(76044)
(66776)
(55495)
企业(55495)
方法(51129)
数学(44739)
数学方法(44141)
中国(29003)
地方(26565)
(26492)
(25690)
(24949)
业经(23274)
环境(20333)
理论(18037)
农业(17846)
(17783)
(17376)
(16696)
贸易(16684)
(16181)
(16077)
(16020)
财务(15944)
财务管理(15920)
地方经济(15569)
技术(15261)
企业财务(15168)
机构
大学(368253)
学院(366085)
(152307)
经济(149030)
管理(143955)
研究(127137)
理学(125072)
理学院(123603)
管理学(121222)
管理学院(120548)
中国(91942)
科学(79992)
(78756)
(66702)
(64584)
研究所(59066)
(58324)
中心(55990)
业大(54773)
财经(54188)
(52968)
北京(49659)
(49266)
(48135)
师范(47691)
经济学(46568)
(46328)
农业(45699)
(43053)
经济学院(41653)
基金
项目(252388)
科学(198631)
基金(184233)
研究(179869)
(161590)
国家(160349)
科学基金(137768)
社会(114944)
社会科(109101)
社会科学(109072)
(97902)
基金项目(97336)
自然(90823)
自然科(88636)
自然科学(88617)
自然科学基金(86989)
(82411)
教育(81946)
资助(76965)
编号(71516)
成果(57327)
重点(56518)
(55233)
(53920)
(51227)
课题(49399)
科研(48094)
创新(47870)
国家社会(47811)
教育部(47117)
期刊
(167705)
经济(167705)
研究(108726)
中国(67157)
学报(59810)
科学(54571)
管理(53216)
(51417)
(50125)
大学(44267)
学学(41836)
教育(36032)
农业(35773)
技术(31762)
经济研究(27814)
(27391)
金融(27391)
财经(26895)
业经(24871)
(23074)
问题(22666)
技术经济(19508)
图书(19161)
统计(18786)
(18526)
资源(17951)
科技(17143)
(16874)
理论(16807)
现代(16497)
共检索到534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红梅  孟影  
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曾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此类城市的发展则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制约,研究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处于何种阶段是采取针对性措施协调此二者关系的前提。以我国典型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唐山为例,以产业为切入点分析其发展特征,然后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为依据,研究该市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艳红  林晓宁  王远  
山东省淄博市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但该地顺势而为,适时抓住各种时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业、轻纺工业、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等,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并由总量结构转型向全面优化升级转型转变,摆脱资源型城市的束缚,进入创新振兴的新增长期。淄博市城市转型的经验对其他老工业城市的经济振兴具有一定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梅  孟影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开发而兴起,在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过很大的作用。然而,所依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等已成为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建立了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唐山产业进行了评价和选择并提出了唐山产业转型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凤鸣  
经济新常态下,重工业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较大压力,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成为推动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但过剩产能累积、信用风险暴露、不良贷款增加等因素制约了信贷支持步伐,明确商业银行支持策略成为当务之急。论文立足于经济新常态下典型重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特点,分析了区域商业银行的支持制约因素,提出了商业银行支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的策略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永民  吕萍  
低利率、低价格的要素价格体系是我国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中劳动力、土地、资本密集增长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采用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唐山1994-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唐山市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粗放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投入长期弹性较大但短期产出弹性较小,就业人数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这说明当前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尚且不足。建议资源型重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要从构建并完善创新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产业升级转型与生态环境转型并重等方面着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光普  康瑜  范浩文  于晓燕  马明  
以中国重工业城市包头的建筑碳排放核算和预测为研究对象。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业、交通和建筑,采用能源平衡表的区域宏观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2002—2020年城区三种建筑类型能源消耗量进行核算,以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构建LSTM预测模型,并对2021—2030年的包头市建筑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2—2020年间包头市建筑直接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1 996.74万吨为最高值,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7.7倍。通过LSTM预测模型可知,居住建筑能耗预测在2021—2030年中,包头市三种建筑的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碳排放总量大小依次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包头市2020年建筑直接碳排放量达到1 966.52万吨,同比2005年涨幅约124%。与政府的预期减排目标相悖。LSTM预测2021年建筑直接碳排放为1 964.21万吨,符合碳排放反弹的预期。2022年为建筑碳排放峰值,之后逐年下降。因此,包头市积极提出建筑节能减排的策略建议,“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建筑发展思路,积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光普  康瑜  范浩文  于晓燕  马明  
以中国重工业城市包头的建筑碳排放核算和预测为研究对象。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业、交通和建筑,采用能源平衡表的区域宏观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2002—2020年城区三种建筑类型能源消耗量进行核算,以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构建LSTM预测模型,并对2021—2030年的包头市建筑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2—2020年间包头市建筑直接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1 996.74万吨为最高值,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约7.7倍。通过LSTM预测模型可知,居住建筑能耗预测在2021—2030年中,包头市三种建筑的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碳排放总量大小依次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包头市2020年建筑直接碳排放量达到1 966.52万吨,同比2005年涨幅约124%。与政府的预期减排目标相悖。LSTM预测2021年建筑直接碳排放为1 964.21万吨,符合碳排放反弹的预期。2022年为建筑碳排放峰值,之后逐年下降。因此,包头市积极提出建筑节能减排的策略建议,“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建筑发展思路,积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琦  张立华  
本文从居民收入、人口流动、经济预期三个方面,探究"去产能"对重工业城市房地产需求影响的传导机制。以2013年底化解产能过剩政策为基础,定义及划分重工业城市,并利用PSM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城市数据,对比分析"去产能"前后重工业城市房地产需求影响因素的波动情况。最终提出拓展居民购房能力、维持就业稳定、优化产业布局等建议,为重工业城市应对"去产能"在房地产行业的负面冲击提供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睿  龙云飞  
文章选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在实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经济增长导致并驱动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引领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但是,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二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规模的扩展、金融效率及金融创新力的增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耀彬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此,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的二次函数模型;选择关键环境要素指标,对中国39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除氮氧化物浓度外,其余污染物与收入确实存在倒"U"型曲线现象,说明在未来可预测的年份里,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氮氧化物将成为城市污染最严重的问题;除氮氧化物浓度外,中国城市其余污染物的倒"U"曲线转折点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环境保护政策是慰平中国城市环境兹涅茨曲线的有效办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敏  李文佳  安慧  
由于长江沿线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显著、产业分布不均、收入差距大等导致长江沿线各地区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同污染物的途径、空间、时效与程度均有差别,进而在探究沿江经济与环境联动关系时会产生区域差异性,因此各地区EKC形态存在多样化形式。基于长江沿线45个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大气、水、声、土壤及生物5个层次选取单一环境指标,并构建综合环境指标,根据环境指标特性设定传统EKC以及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SDM模型,在对比单一与综合环境指标EKC曲线基础上,通过界定流域范围、划分经济发展水平对长江沿线城市进行分类,研究沿江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内在联动关系。结果表明:(1)单一环境指标衡量环境质量存在局限性、不稳定性,以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市道路噪声为环境质量指标时,经济增加与环境质量呈“U”型曲线,而采用综合环境指标时,两者呈倒“U”型。同时各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溢出效应最显著的为工业废水;(2)长江沿线城市环境治理缺乏全局性,治理范围有待拓展。近年来在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方面减排效果显著,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现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3)由于样本的异质性使得综合环境指标与经济联动关系,呈现多种形态,其中上游地区为倒“U”型,中游和高收入地区为正“U”型,下游地区为“W”型,低收入地区为“M”型。通过研究发现下游地区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亟需整治,低收入地区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主动治理、提前控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惠娟  龙如银  兰新萍  
提出了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生态产业组织模式,但新的产业组织模式是否能够实现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加以证明。为此,把生态约束引入经济系统,构建包含生产部门和R&D部门两部门的生态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时经济最优增长路径问题。研究发现,生态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经济系统的最优增长路径是存在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变量变化不同。在资源型城市的繁荣期将其转向生态产业组织模式,可以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明生  康琪雪  张京京  
本文以规模经济作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环境理论等,探讨了重工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对策。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需要对重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探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规模经济与重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聚集经济及环境容量与重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和重工业的发展及经济的增长,这构成了重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我们提出了重工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龚宇  余淼  王璞  武瑞焕  
本文选取唐山这座典型重工业城市,以地震后的气象资料(1977年-2006年)和2006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对比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热岛效应特征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1977年-2006年间热岛强度平均为0.51℃,最近10年热岛强度平均为0.82℃;②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明显,"夜热岛"强于"日热岛",变化幅度为-0.1~1.5℃。一年中夏秋季节热岛强度比冬春季节热岛强度明显,其中夏季最为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0.16~1.16℃、0.12~2.44℃、-0.09~1.49℃、-0.27~0.95℃;③唐山市上半年(1月-6月)的热岛强度高于下半年(6月-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黎良财  Deng-sheng LU  张晓丽  邓利  买凯乐  
以中国南方重工业城市广西柳州市为研究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Landsat8 OLI/TIRS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为数据源,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后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分析柳州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的关系等相关规律。结果表明:柳州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夏季热岛强烈区域面积比冬季增加72.54%;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有显著关系,地表平均温度表现为城市>裸地>耕地>林地>水体,在城市建成区适当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