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8)
- 2023(14947)
- 2022(12686)
- 2021(11848)
- 2020(9872)
- 2019(22548)
- 2018(22311)
- 2017(43031)
- 2016(23455)
- 2015(26274)
- 2014(26075)
- 2013(25389)
- 2012(23082)
- 2011(20921)
- 2010(21127)
- 2009(19641)
- 2008(19081)
- 2007(16689)
- 2006(14872)
- 2005(13207)
- 学科
- 济(93490)
- 经济(93365)
- 管理(75092)
- 业(65926)
- 企(54307)
- 企业(54307)
- 方法(41457)
- 数学(36914)
- 数学方法(36259)
- 农(27386)
- 财(26876)
- 中国(26089)
- 制(21506)
- 业经(20600)
- 地方(20384)
- 环境(18637)
- 农业(17749)
- 学(17617)
- 务(16032)
- 财务(15960)
- 财务管理(15924)
- 贸(15337)
- 贸易(15328)
- 企业财务(15100)
- 易(14924)
- 和(14808)
- 银(14692)
- 银行(14675)
- 理论(14595)
- 划(14592)
- 机构
- 学院(328433)
- 大学(325905)
- 济(134476)
- 经济(131448)
- 管理(129875)
- 理学(111916)
- 理学院(110687)
- 研究(109221)
- 管理学(108504)
- 管理学院(107868)
- 中国(84007)
- 京(68634)
- 科学(66649)
- 财(64700)
- 所(53586)
- 农(53207)
- 中心(51886)
- 江(50795)
- 财经(50543)
- 研究所(48437)
- 业大(48431)
- 经(46003)
- 北京(42579)
- 范(42312)
- 师范(41955)
- 农业(40999)
- 经济学(40960)
- 院(40581)
- 州(39523)
- 财经大学(37595)
- 基金
- 项目(226929)
- 科学(180751)
- 基金(166725)
- 研究(165633)
- 家(145298)
- 国家(144155)
- 科学基金(125231)
- 社会(106366)
- 社会科(100969)
- 社会科学(100945)
- 省(88395)
- 基金项目(87690)
- 自然(81757)
- 自然科(79742)
- 自然科学(79725)
- 自然科学基金(78261)
- 教育(76345)
- 划(74570)
- 资助(68243)
- 编号(66755)
- 成果(53426)
- 重点(51157)
- 部(50434)
- 发(48633)
- 创(47199)
- 课题(46211)
- 制(45216)
- 国家社会(44526)
- 创新(44203)
- 教育部(43418)
- 期刊
- 济(147871)
- 经济(147871)
- 研究(94329)
- 中国(65703)
- 财(50257)
- 管理(48170)
- 学报(48085)
- 农(47826)
- 科学(46155)
- 大学(37554)
- 学学(35576)
- 教育(32550)
- 农业(32323)
- 融(31488)
- 金融(31488)
- 技术(29685)
- 财经(24581)
- 业经(24430)
- 经济研究(22211)
- 经(21063)
- 问题(20753)
- 资源(17923)
- 业(16709)
- 统计(16196)
- 技术经济(15554)
- 策(15198)
- 版(15095)
- 现代(15026)
- 理论(14901)
- 科技(14798)
共检索到487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孙琦 吴正平 胡洪波 张惠
生态补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补偿机制是保障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手段。本文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县"压粮节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其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建立"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保障模式,并对现有的补偿政策体系进行优化,为资源型缺水城市的生态补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资源型缺水 退耕还水 压粮节水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祥鑫 蒲春玲 刘志有 闫志明 穆飞翔 苏丽丽 蒋玲 王艺洁 包睿
[目的]通过确定基于乌鲁木齐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并与现行标准进行比较,以期为当地后期耕地征收补偿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综合价值将耕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构成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分别采用收益还原法、影子价格法与成本替代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进行测算,并对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收补偿标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从农户与集体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能使农户获得的征地补偿金提高,从37.92万元/hm~2提升至了306.97万元/hm~2,为现行标准的8.10倍;(2)从补偿范围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补偿标准,兼顾了征地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补偿,分别提升至了299.43万元/hm~2、10.25万元/hm~2。[结论]文章创新构建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了耕地资源具有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多重效用,不仅计算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的就业价值和农业产出价值,也重点体现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具有的社会保障效用和生态安全效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祥鑫 蒲春玲 刘志有 闫志明 穆飞翔 苏丽丽 蒋玲 王艺洁 包睿
[目的]通过确定基于乌鲁木齐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并与现行标准进行比较,以期为当地后期耕地征收补偿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综合价值将耕地征收补偿标准的构成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分别采用收益还原法、影子价格法与成本替代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进行测算,并对基于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收补偿标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从农户与集体角度,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能使农户获得的征地补偿金提高,从37.92万元/hm2提升至了306.97万元/hm2,为现行标准的8.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艺洁 付万年 刘志有
[目的]新疆绿洲县域作为干旱区承载人口的主体,而建设用地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进行研究,揭示绿洲县域建设用地配置的现状,有利于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文章以乌鲁木齐县为例,采用主成分和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乌鲁木齐县建设用地配置情况,并对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县2005—2009年的评价等级为一般, 2010—2014年的评价等级为好, 10年的配置效率都达到了预期水平,从动态分析来看,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波动幅度较大,从影响建设用地配置因素来看,主要受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土地市场、政府政策等影响。[结论]提出相应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对策建议:(1)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镇化水平;(2)引导土地市场走向科学化、规划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3)发挥政府职能,保证建设用地配置合理性;(4)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保持县域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江 陆玉麒 王昌燕
文章以乌鲁木齐建成区为研究区域,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城市用地的空间转换过程进行了定量与定位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城市用地发展仍以外延式扩张为主;②城北主要以非城市土地转入城市用地为主,而南部城市中心区的内部用地转换较为明显,并且近期有逐渐加强的趋势;③城市内部用地转换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④地租等市场因素促使城市用地不断向经济效率更高的格局转换,而政府则通过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来协调土地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城市用地 土地转换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铁辉 张敏
乌鲁木齐市受严峻的自然环境限制,荒山绿化难度大,成本高。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补偿机制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补偿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荒山绿化 补偿机制 乌鲁木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丽丽 永春芳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对乌鲁木齐县200户种植大户资金借贷情况调查的数据,从农户资金借贷发生率、借贷金额、借贷渠道、借贷方式及借贷用途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乌鲁木齐县种植大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Logistic模型估计种植大户借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借贷可得性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贷款效率等。
关键词:
种植大户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萍
在快速城镇化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周边的生态敏感地区日益成为建设开发活动的热点,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需要加以协调。以乌鲁木齐县南山山前地区为例,提出了保护式旅游开发策略,并从限制性要素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及空间分区管制、生态环境修复、村镇建设调整、旅游发展引导和景观风貌塑造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空间规划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冲 郑源 朱大胜 刘友英 李果
为了评估乌鲁木齐的风能资源,分析了风速概率分布、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等模型。利用威布尔分布分析了该地区典型气象年不同月份的平均风速、标准偏差、尺度参数、形状参数、最频繁风速、最优风速、不同月份的风速和年平均风速概率分布及累积概率分布、不同月份的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典型气象年不同月份的平均风速、标准偏差、尺度参数、最频繁风速和最优风速的最大值都发生在11月份,最小值都发生在6月份;不同月份的风速概率分布和累积概率分布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月份的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变化曲线相似,其中11月份的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最大,其值分别为147.87 W/m2和1295....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尚晓 何秉宇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城市生态指数、城市协调度指数和生态城市综合指数测算了乌鲁木齐市当前的生态化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程度,从而对乌鲁木齐市未来跨越式发展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树广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为此已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环京津退耕区现行的政府退耕"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区农牧民的生计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尤其是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这一现象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应该享受同西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退耕区的资源、区位特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就这些产业建立税收优惠制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去,发展沙、草产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带动农牧民致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万年 蒲春玲 刘金芝 田恬
【目的】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15年影响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的因素,更细致地描述生态安全等级。【方法】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3组18项),运用熵权理论对各指标进行赋值,再通过物元模型对乌鲁木齐市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进行量化分析。【结果】2005-2020年,乌鲁木齐市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有所提升。物元分析单项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制约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人均耕地面积、耕地与农用地比例、耕地与建设用地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根据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的预测,乌鲁木齐市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所重视程度加强,安全等级上升明显。【结论】2005、2010、2015、2020年乌鲁木齐市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情况分别为安全、安全、安全和较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祥鑫 蒲春玲 闫志明 胡赛 黄晓东 苏丽丽 穆飞翔
[目的]耕地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易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国内外对耕地保护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时间上的比较以及定量的分析,很少对指标因素和时间进行横纵向比较。[方法]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2004~2013年耕地面积,从全市人口、经济、政策投资及科技与城建等4个大类出发,选取18个指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和规律。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构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模型。[结果]研究表明:近10年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呈减少-增多-减少趋势,而GDP、居民储蓄存款、市区总人口及财政支出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鉴于此,该研究为乌鲁木齐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当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祥鑫 蒲春玲 闫志明 胡赛 黄晓东 苏丽丽 穆飞翔
[目的]耕地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易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国内外对耕地保护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时间上的比较以及定量的分析,很少对指标因素和时间进行横纵向比较。[方法]文章基于乌鲁木齐市20042013年耕地面积,从全市人口、经济、政策投资及科技与城建等4个大类出发,选取18个指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和规律。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构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模型。[结果]研究表明:近1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晓梅
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着重大的且必须在今后实践中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着重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稳定生计问题。为此,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补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生态补偿 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互动公平视角下耕地征收补偿的组合性均衡定价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西部干旱绿洲区城市土地生态风险预警及管控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
基于RS和GIS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乌鲁木齐城市圈为例
城市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
乌鲁木齐市城市周边荒漠草地演变分析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基于宁夏泾源县农户调查数据
乌鲁木齐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干旱区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中国典型内陆城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