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8)
- 2023(12123)
- 2022(10822)
- 2021(10295)
- 2020(8676)
- 2019(20317)
- 2018(20494)
- 2017(39251)
- 2016(21693)
- 2015(24507)
- 2014(24569)
- 2013(24315)
- 2012(21935)
- 2011(19711)
- 2010(19558)
- 2009(17843)
- 2008(17006)
- 2007(14719)
- 2006(12857)
- 2005(10995)
- 学科
- 济(85967)
- 经济(85884)
- 管理(61708)
- 业(55754)
- 企(46362)
- 企业(46362)
- 方法(41893)
- 数学(36571)
- 数学方法(36022)
- 农(23554)
- 中国(21342)
- 地方(20874)
- 学(20095)
- 财(18726)
- 业经(18601)
- 环境(16882)
- 农业(16028)
- 和(15428)
- 理论(15121)
- 贸(13665)
- 贸易(13654)
- 易(13204)
- 制(13013)
- 划(12989)
- 技术(12689)
- 资源(11660)
- 发(11581)
- 务(11479)
- 财务(11408)
- 财务管理(11389)
- 机构
- 大学(299276)
- 学院(298852)
- 管理(121882)
- 济(111646)
- 经济(108975)
- 理学(106544)
- 理学院(105308)
- 管理学(103130)
- 管理学院(102603)
- 研究(97769)
- 中国(71455)
- 科学(65141)
- 京(64527)
- 农(50033)
- 所(49042)
- 财(48387)
- 业大(47680)
- 研究所(45265)
- 中心(44664)
- 江(43391)
- 范(41201)
- 师范(40842)
- 北京(40585)
- 财经(39479)
- 农业(38985)
- 院(36198)
- 经(35897)
- 州(35614)
- 师范大学(32956)
- 经济学(31921)
- 基金
- 项目(214674)
- 科学(167864)
- 研究(154867)
- 基金(154539)
- 家(135162)
- 国家(134045)
- 科学基金(115096)
- 社会(95173)
- 社会科(90044)
- 社会科学(90018)
- 省(85148)
- 基金项目(83074)
- 自然(77176)
- 自然科(75204)
- 自然科学(75188)
- 自然科学基金(73751)
- 划(71464)
- 教育(70706)
- 资助(64060)
- 编号(64052)
- 成果(50627)
- 重点(47756)
- 部(46126)
- 发(45611)
- 创(43996)
- 课题(43464)
- 科研(41024)
- 创新(40890)
- 大学(39293)
- 计划(39019)
- 期刊
- 济(121086)
- 经济(121086)
- 研究(81767)
- 中国(55496)
- 学报(49691)
- 科学(45493)
- 农(45018)
- 管理(42493)
- 大学(36467)
- 财(34666)
- 学学(34072)
- 教育(33401)
- 农业(31376)
- 技术(26297)
- 业经(20799)
- 融(20407)
- 金融(20407)
- 图书(19094)
- 资源(17627)
- 经济研究(17626)
- 财经(17503)
- 业(16410)
- 问题(16132)
- 科技(15509)
- 经(14793)
- 技术经济(14466)
- 理论(14308)
- 版(14000)
- 实践(13415)
- 践(13415)
共检索到424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芬 毛洪伟 夏春海 韩青苗 呼静 曹晓昌
以资源型城镇——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基于城镇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判法,深入剖析各压力指标、支持力指标的状态,从而得出盐边县生态承载力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支持力指标安全程度略大于压力指标安全程度,因此,盐边县的综合生态承载力为0.58,处于一定的弹性生态盈余状态。生态承载力承载度为0.68,生态承载力各系统间协调性增强,生态承载力的协调度达到0.62,处于较安全状态。但资源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研究所运用的评价方法较客观地反映了盐边县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为盐边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关键词:
资源型城镇 生态承载力 承载度 盐边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梅 罗怀良 陈林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类型的城市,其脆弱性涉及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资源型城市脆弱性测度及动态演变特征对其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南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研究其脆弱性及动态。结果表明:(1)攀枝花市2006~2015年城市综合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综合脆弱性指数从2006年的0.74下降到2015年的0.37,经历较高脆弱度、中脆弱度和较低脆弱度的演变;(2)该市近10 a来分系统中资源脆弱性年均值最大(0.57),其次为经济脆弱性(0.50),社会脆弱性(0.46)和生态环境脆弱性(0.43)相对较小。其中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脆弱性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为0.10、0.10、0.08,经济脆弱性呈振荡上升,年均变化幅度最大(0.13);(3)该市近10 a来经济系统对城市综合脆弱性贡献度上升明显(由2006年的15.53%上升到2015年的70.03%),同时社会脆弱性也较突出(2015年达20.16%)。未来攀枝花市在转型与城市脆弱性调控上应坚持以经济转型为核心,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地质勘探;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减少社会脆弱性;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脆弱性 攀枝花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耕地-粮食-人口"这一思路而展开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社会发展实际。从土地功能视角出发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的新体系:基于土地粮食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建设用地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土地经济关系视角的人口承载力。首次将土地经济关系引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利用不同土地类型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进行人口测算,可以真实反映当今经济社会下人口承载的实际状态。以攀枝花市、六盘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仅从本区域评价结果来看,原有传统的土地粮食人口承载能力在此次评价中并不构成最大限制因素,而是建设用地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旭辉 周斌 李博
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经济开放程度、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状况等指标,对资源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间存在较强的联动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资源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经济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状况对资源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资源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晶
本文针对资源型城市徐州改进了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并用2007年数据计算了江苏徐州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徐州作为资源型城市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3.7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资源型城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优树 蔡晶欣 庄鑫康
当前资源型城市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双重挤压,旧产能淘汰,新动能不足,新旧矛盾叠加,城市发展遭遇瓶颈。与此同时,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改变过去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的发展方式。攀枝花以资源产业为主导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创新改革的重点。创新驱动战略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够通过边际效应、产业集聚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外部性效应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攀枝花为例,通过构建创新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2005年—2016年攀枝花创新驱动转型能力进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优树 蔡晶欣 庄鑫康
当前资源型城市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双重挤压,旧产能淘汰,新动能不足,新旧矛盾叠加,城市发展遭遇瓶颈。与此同时,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改变过去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的发展方式。攀枝花以资源产业为主导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创新改革的重点。创新驱动战略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够通过边际效应、产业集聚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外部性效应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攀枝花为例,通过构建创新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2005年—2016年攀枝花创新驱动转型能力进行测算,发现攀枝花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但依然存在创新效率不高、创新成果转化不畅、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攀枝花创新驱动城市转型的问题提出攀枝花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翠英 朝克图
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与生态承载力衰弱的双重压力,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了资源型城市重要的战略方向。文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弹性力及生态承载压力度等分析框架,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应合理克服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放大效应,充分注重生态系统生命周期及其弹性力规律,极力避免城市资源环境开发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承载力 推进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 王颖 赵春子 金明姬
为评估并分析延边州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延边州2006—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延边州各县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水资源基础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006—2015年间延边州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用水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分析年份延边州平均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足迹分别为99.77×104、19.95×104、18.36×104和2.07×104 hm2,占水资源总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军凯 李九发 戴志军 闫虹 赵秉栋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支撑能力的表征,是城市水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经济系统、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衡量指标。论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模糊集理论和最大熵原理相结合的熵模型对开封市未来预测年份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特别考虑了半湿润地区开封城市主要利用黄河客水资源的特点,选取了客水利用率这一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开封市城市发展无论在哪种预测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都处于2级与3级之间,并且距离2级很近,说明水资源的开发强度很高,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小。研究成果可为中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 水资源承载力 熵模型 开封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张理娟 王泽楠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是复杂人地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地理学面向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综合集成与相互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人地协调、多维视角、综合集成"理念下建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概念模型,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公式,对1991—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响应关系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由"正响应"转变为"负响应",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度由相对稳定转变为急剧提高;3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亿钢 薛澜 孟延春 黄萃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我国稳妥、健康、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战略思路。文章系统阐述了城镇综合承载力概念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并通过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龙港镇的案例分析,总结了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思路,探索了短板问题的解决方案,拟提出一条可实施、可借鉴、可推广的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模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魏宁宁 林奕冉
在城镇用地适宜性与城镇用地承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区位因素两方面选取九个指标构建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城镇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制作城镇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进而评估出城镇用地承载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不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临界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极适宜区面积分别为594.84 km~2、518.23 km~2、726.06 km~2、407.91 km~2、1 062.79 km~2,优质承载区(极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22.33%,可承载区(极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临界适宜区)占比为33.35%,2015年南京市现状城镇用地离优质承载区尚有712.34 km~2的潜力空间,离可承载区尚有1 368.60 km~2的潜力空间;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南京市城镇用地承载能力在1 050.50万人~2 196.76万人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支持。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适宜性 承载力 城镇用地 南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青 胡守庚 叶菁 童陆亿 卢静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法]该研究运用"木桶原理",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进行定量测算。[结果](1)团风县整体呈"可载"状态,土地资源是团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各子系统承载力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规律。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为67. 73万人,大气环境承载力最高为871. 68万人。局部地区(马曹庙镇、贾庙乡)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格局;(2)在承载力绝对量上,团风镇等西南部地区承载力高于其他地区,从地均承载力来看,上巴河镇最高,贾庙乡最低;从承载力指数来看,各镇(乡)承载力指数介于1. 48~2. 35,杜皮乡、贾庙乡最高,团风镇最低,尽管团风镇承载力最大但其"剩余空间"也最有限。[结论]所构建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可为当前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战略实施提供有效借鉴,评价结果对区域远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系统结构 系统模型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