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2)
2023(9669)
2022(8536)
2021(7916)
2020(7032)
2019(16730)
2018(16698)
2017(32294)
2016(18061)
2015(20756)
2014(20870)
2013(20910)
2012(19398)
2011(17552)
2010(17819)
2009(16502)
2008(16378)
2007(14667)
2006(12715)
2005(11237)
作者
(53786)
(45320)
(45044)
(42858)
(28756)
(22163)
(20639)
(17904)
(17254)
(16143)
(15808)
(15352)
(14556)
(14327)
(14072)
(14069)
(13921)
(13261)
(13198)
(13143)
(11332)
(11254)
(11123)
(10486)
(10208)
(10182)
(10034)
(9996)
(9175)
(9097)
学科
(79458)
经济(79391)
管理(45905)
(43044)
方法(37398)
数学(34008)
数学方法(33537)
(32597)
企业(32597)
(23051)
地方(21973)
中国(18901)
(18784)
(16704)
农业(15601)
业经(14328)
环境(12365)
(12142)
(12131)
(12125)
贸易(12125)
(11626)
土地(10749)
理论(10616)
资源(10237)
地方经济(10157)
(9944)
(9378)
财务(9344)
财务管理(9319)
机构
学院(255126)
大学(254856)
(99489)
管理(97672)
经济(97095)
研究(88451)
理学(84083)
理学院(82961)
管理学(81083)
管理学院(80597)
中国(66758)
科学(59226)
(55454)
(49895)
(46470)
(44134)
(43601)
研究所(42658)
中心(42647)
业大(42351)
农业(39238)
(36121)
师范(35763)
财经(35105)
北京(34219)
(32545)
(31972)
(31624)
(31502)
经济学(29643)
基金
项目(175574)
科学(136918)
基金(125598)
研究(123986)
(110722)
国家(109828)
科学基金(93123)
社会(76267)
社会科(72106)
社会科学(72080)
(71485)
基金项目(67679)
自然(62766)
自然科(61112)
自然科学(61093)
自然科学基金(59945)
(59595)
教育(56823)
资助(51890)
编号(51118)
成果(40796)
重点(40143)
(38693)
(38229)
课题(35691)
(35135)
科研(34404)
计划(33612)
创新(32933)
大学(31717)
期刊
(109849)
经济(109849)
研究(68812)
中国(53691)
(44033)
学报(43316)
科学(40503)
(33747)
管理(31161)
大学(31043)
农业(29616)
学学(29053)
教育(24639)
技术(22293)
(19872)
金融(19872)
业经(18641)
资源(18363)
(16402)
经济研究(16115)
财经(16071)
问题(15382)
统计(14588)
图书(14361)
(13684)
(13234)
技术经济(12983)
(12964)
决策(12121)
科技(11675)
共检索到378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静  张树文  王蕾  匡文慧  
基于MSS和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78年、1987年、2001年三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类型退化指数、质心模型分析资源型城镇特有的土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利用欧几里德最短路径函数分析工矿用地与土地退化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主要为草地退化、次生盐碱化、沼泽湿地萎缩。在不同研究时期其土地退化的速度和强度差异显著,1978年~1987年土地类型退化综合指数约为3.18,而1987年~2001年土地类型退化指数约为27.96。1978年~1987年土地退化类型的质心主要向西北方向偏移,1987年~2001...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  
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资源、草场资源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本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基于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和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a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各湿地景观类型的时空转移过程.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湿地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和由此产生的湿地生态安全威胁。结果表明,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湿地盐碱化和草甸化过程,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利用造成的湿地景观分割、景观破碎和景观迅速减少,对生物多样性安全、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等产生威胁;因而,应根据人类与自然共生原理,对不同湿地进行景观生态的分析、评价、规划和设计,逐步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景观,使其发挥多种湿地功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小虎  孙茜  雷国平  
以1987年和2005年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IS/RS技术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土地利用时空分异的整体处于微小差异和一般差异;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质量和大气质量下降,水体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景观结构趋于均匀分布;土地总生态承载力呈增加态势,但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下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锋  谭清美  周德群  龙如银  朱佳翔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中,传统GDP方法没有考虑环境污染、资源损耗等因素,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本文尝试在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前提下对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率评价方法进行改进,重点探讨固定资本折旧、资源变化和污染损失的计算,同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系统分析与模糊分析相结合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用此评价体系本文对大庆市2003年-2007年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①从2003年到2007年,大庆市GDP年均增长12.8%,绿色GDP年均增长13.3%,真实储蓄年均增长15.7%,从数字上来看,绿色GDP比GDP要少近1/6,真实储蓄比绿色GDP略少;②2003年-2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高慧玲  雷国平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过程中,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至关重要。以大庆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内涵,从石油城市转型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个子系统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分析其2000—2007年土地利用协调度和潜力度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协调度整体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子系统的变化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土地利用系统经历了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4个发展阶段,说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上能基本满足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但是离最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李静  
以黑龙江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用1990—2004年的数据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利用Excel软件分析了城市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明两者呈相互关联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假定在同一技术条件下,采取成本—效益模型计算出确保城市经济效益最优时的土地面积即为合理用地规模,通过计算城市空间扩展度,得出现有城市用地规模大于合理用地规模的结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考虑适当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淑英  孙学孟  韩冬冰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该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研究区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数据,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采用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刻画该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过程,并结合大庆地区发展实际,归纳总结出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大庆地区五类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大庆地区草地面积变化主要由该地区总人口、第二产业比值和天然气产量所决定;耕地面积变化主要由单位油井产油量、农村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淑英  梁欣  冯仲科  
为保障大庆市的生态安全,利用该市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的权重值,构造不同时段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利用空间采样法和空间插值法,表达大庆市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1年,大庆市的生态风险除了个别集中治理的区域有所减轻外,总体上强度和范围都不断增大;1988—2001年生态风险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大庆市内形成了2个高生态风险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大庆市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与治理区及相应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家冬  于宁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积极发展小城镇已成为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小城镇能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问题。而各地区由于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发展模式必然不同。黑龙江省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充分发挥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潜力。文章通过对大庆市肇州县小城镇发展基础条件及相关问题的分析,探索适合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嘉  高丹  常琳娜  
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应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大庆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未利用地和牧草地面积净减少;湿地、林地和居民及建筑用地面积净增加,其中湿地增加最多;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6年373.71×108元增加到2010年的787.07×108元,在规划期内净增加了413.35×108元,单项功能服务价值全部在增加,其中废物处理、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增幅最大,这主要是由气候调节作用强的林地增加和水源涵养系数最高的水域增加共同引起的。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也保持增长的趋势,增长的变化率为83.61%,说明该规划对大庆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树峰  张柏  臧淑英  王宗明  宋开山  刘殿伟  
大庆作为靠自然资源(石油、草原、耕地)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地区之一,具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剧烈的特点。利用大庆市5个时段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分3个阶段对大庆市三大产业产值和土地利用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并且计算了大庆1992年至2001年的大庆市区及4个县的产业工业化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系数。根据典型相关分析及耦合系数的结果,对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产业结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大庆由于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独特的特点,土地利用变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工业产值,特别是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露  
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寻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测度生态效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同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上升趋势较为显著。(2)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集聚向随机分布演变,处于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非典型”区域占比提高,经济关联性逐渐减弱。(3)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露  
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寻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测度生态效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同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上升趋势较为显著。(2)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集聚向随机分布演变,处于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非典型”区域占比提高,经济关联性逐渐减弱。(3)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宏轶  赵华甫  
基于耕地利用水资源的供需视角,在综合考虑耕地利用类型、作物种植结构、作物生长期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国家气象站数据,对耕地利用需水量与有效供水量从微观尺度上进行分析,并以此对1990—2018年内不同生长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8年间黑龙江省耕地结构不断变化,旱改水现象在2010—2018年间最为普遍;作物生育前期与中期需水量较多,后期需水量较少,需水量逐年上涨,与水田占比变化保持较为一致,并且空间上需水量高值地区偏移规律与同时段内的旱地水田化现象保持高度一致;1990—2018年间,作物各生育期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均先降后升,大部分的水土资源匹配高值地区分布在有效降水量的高值地区与旱地地区的交接地带,可见天然降水仍是满足耕地作物用水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三江平原南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严重下降,粮食单产下滑,建议该部分地区减少旱改水工程量,同时,松嫩平原西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水平与粮食单产逐年上升,可适当进行旱改水工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磊  雷国平  张小虎  
大庆是我国著名的油田城市,经过近50年的油田开采,区域内草地三化严重,土壤有机质不断淋失,作业区内土地污染严重,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构建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采取熵权系数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物元的方法对大庆市1990,1996,2000,2005年4个时段的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1990—2005年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逐步提高,但总体处在较低水平;②大庆市土地生态自然子系统的安全等级较低,而经济子系统的安全等级很高,说明由于油田的开采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土地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