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8)
- 2023(8266)
- 2022(6646)
- 2021(6031)
- 2020(4853)
- 2019(11712)
- 2018(11530)
- 2017(22305)
- 2016(12044)
- 2015(13533)
- 2014(13415)
- 2013(13166)
- 2012(12175)
- 2011(10963)
- 2010(10712)
- 2009(9974)
- 2008(9725)
- 2007(8417)
- 2006(7653)
- 2005(6797)
- 学科
- 济(53975)
- 经济(53936)
- 管理(33924)
- 业(27109)
- 方法(25142)
- 数学(23398)
- 数学方法(23029)
- 企(21519)
- 企业(21519)
- 银(16699)
- 银行(16554)
- 中国(15582)
- 行(15296)
- 地方(14685)
- 制(14506)
- 农(12155)
- 环境(12035)
- 业经(10255)
- 融(10160)
- 金融(10158)
- 度(9746)
- 制度(9733)
- 学(9518)
- 业务(9161)
- 财(8997)
- 资源(8900)
- 农业(8421)
- 银行制(7883)
- 划(7722)
- 和(7673)
- 机构
- 学院(163468)
- 大学(163451)
- 济(65477)
- 管理(65271)
- 经济(63823)
- 理学(55953)
- 理学院(55269)
- 研究(54680)
- 管理学(53999)
- 管理学院(53687)
- 中国(47426)
- 京(36218)
- 科学(34806)
- 财(28364)
- 农(27667)
- 中心(27282)
- 所(26487)
- 江(25357)
- 业大(24732)
- 研究所(24385)
- 财经(23107)
- 北京(22617)
- 范(22260)
- 师范(22073)
- 农业(21857)
- 州(21572)
- 经(21007)
- 院(20201)
- 经济学(20188)
- 银(20091)
- 基金
- 项目(116658)
- 科学(92623)
- 基金(85224)
- 研究(82457)
- 家(74067)
- 国家(73505)
- 科学基金(64569)
- 社会(53510)
- 社会科(50910)
- 社会科学(50890)
- 省(46414)
- 基金项目(45767)
- 自然(43081)
- 自然科(41997)
- 自然科学(41989)
- 自然科学基金(41179)
- 划(38982)
- 教育(37339)
- 资助(35105)
- 编号(32477)
- 重点(25993)
- 发(25713)
- 部(24813)
- 成果(24427)
- 创(24081)
- 课题(22590)
- 创新(22553)
- 国家社会(22272)
- 科研(22131)
- 计划(21272)
共检索到247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海洲 宋文飞 李国平 韩先锋
文章从双环节绿色效率视角对白银市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得到考虑转型后双环节绿色效率下降的结论。在实证分析中,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依赖度高是双环节绿色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转型阻尼 资源依赖 双环节绿色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范宪伟 高峰 韩金雨 王学定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在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下,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产业低碳转型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以白银市为例,首先介绍了白银市的基本情况和产业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不同经济条件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总体思路,最后提出了白银市低碳经济条件下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和战略框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白银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峰 张健 王学定 孙成权
本文论述了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性和选择原则 ,并以白银市为例 ,利用综合评价值法计算了白银市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然后用特尔斐法对白银市的接续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 ,选择结果比较符合白银市的实际情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利伟 冯长春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困扰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深入剖析资源型城市的演化路径,根据其演化规律,提出针对性的转型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结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的3个发展阶段:勘探兴起期、鼎盛繁荣期、枯竭转型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思维方法,揭示了资源型城市的演化呈现出多个正负反馈机制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梳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表征。总体来看,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体制痼疾、路径依赖和外部不经济三大困境,亟需综合性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策略进行规划引导响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翟彬 聂华林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更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白银市城乡发展失调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城乡协调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即要坚持"三个结合",并针对白银市情况给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乡协调 转型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素军 敖天平
本文以甘肃省金昌市、白银市和玉门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一个城市经济中起基础作用的是主导产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主导产业的转型。体制转型是主导产业转型的动力,结构转型是主导产业转型的结果,发展方式转型是主导产业转型的手段。文章提出,准确定位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前提;再造优势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基础;产业培育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支撑;政府推动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保证。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发展转型 转型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琦 王春波 李鸿渐
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借鉴休斯敦经验,为白银实现转型提供建议。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许多资源型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路径依赖作用贯穿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休斯敦是美国典型的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转型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 休斯敦 白银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天明
资源型城市指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其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而以不可再生的矿业资源为主体的工矿基地型城市又是资源型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典型的工矿基地型城市甘肃省白银市为例,从白银市形成的历史、现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应在工矿基地型城市的优势转换、加强工矿基地型城市发展的区际联系、促进工矿基地型城市职能的转变等方面来解决工矿基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
工矿基地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白银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定洪 李旭锋
资源型城市通过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成效的准确评价,是进一步推进转型的关键。鉴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指标间的逻辑因果联结特点,以DPSIR框架模型深入探究其各维度间的因果链,构建体现指标间因果关系的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冲突等特点,以犹豫模糊集表征多位专家意见,并将两种典型的折衷评价方法MARCOS与EDAS以及GRA耦合集成,最终形成一套基于犹豫模糊集的双重折衷评价方法。以云南省六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雷敏 张兴榆 曹明明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SEEA2003核算体系的方法,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纠正,提出了榆林市的绿色GDP(GGDP)核算模式。对2001—2006年榆林市传统GDP及G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榆林市GDP分别在129.31×108~439.48×108元之间,GGDP则分别在55.02×108~329.90×108元之间,各年度GGDP/GDP(%)分别在42.55%~75.07%之间;②自2001年以来,榆林市的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变化,致使GGDP/GDP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资源消耗账户中土壤资源的耗减成本是GG-DP核算的最大贡献...
关键词:
绿色GDP 资源型城市 榆林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纯彬 张晨
通过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一般经济转型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企业、产业、政府七方面的比较,对绿色转型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并在该内涵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能力进行考察。研究表明:绿色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城市绿色发展能力的提升。太原市正在积极进行绿色转型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太原市绿色发展能力已得到逐步提升,但在社会和谐与稳定、产业与就业结构、企业污染治理能力、能源消耗等方面有待在绿色转型中继续改进和转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纯彬 张晨
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进行绿色转型。绿色转型与一般经济转型不同,它明确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及方向,是更加切合实际的先进转型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纯彬 张晨
科学发展观要求资源型城市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实现绿色转型。本文构建了绿色转型三维结构模型,在比较分析一般经济转型与绿色转型差异的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绿色转型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企业、产业、政府七方面与一般经济转型存在显著不同。相较而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强调绿色经济的实现而非仅为避免"矿竭城衰";强调产业内劳动力质量的挖掘提升而非产业间劳动力数量的转移安置;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非脱资源化发展;强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保护而非生产过后对污染的治理;绿色转型注重企业绿色运营制度和绿色创新体系的构建;注重资源型产业的绿色改造及产业体系整体的绿色重构;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芳
<正>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对资源型产业的深度依赖。目前,我国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前期,这些城市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消失,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如产业、就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发展不良,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外流,资源开采加工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产业脆弱易受国家资源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秋 胡乃联 苏以权
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TPE复合系统模型,从绿色转型的动力系统和推力系统考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的内涵。围绕构成动力系统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五大子系统,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以大庆市为例进行具体评价,结果显示大庆市具有较强的绿色转型能力。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