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0)
2023(7931)
2022(6187)
2021(5690)
2020(4347)
2019(10409)
2018(10369)
2017(19107)
2016(10762)
2015(12059)
2014(12499)
2013(11887)
2012(10954)
2011(10030)
2010(10402)
2009(9550)
2008(9654)
2007(8554)
2006(7699)
2005(6884)
作者
(31540)
(26160)
(26009)
(24861)
(16821)
(12511)
(12000)
(10222)
(9952)
(9567)
(9014)
(8844)
(8477)
(8301)
(8164)
(8040)
(7806)
(7718)
(7560)
(7410)
(6445)
(6436)
(6336)
(6070)
(5871)
(5813)
(5809)
(5774)
(5412)
(5113)
学科
(48933)
经济(48887)
管理(33852)
(25826)
(22565)
企业(22565)
方法(21726)
数学(18359)
数学方法(17954)
中国(15200)
理论(11391)
(11133)
环境(10677)
地方(10561)
业经(10495)
(9744)
(9029)
(8749)
资源(8230)
(7663)
(7583)
(7175)
农业(6666)
城市(6638)
(6325)
银行(6318)
技术(6125)
(5999)
教育(5948)
(5899)
机构
学院(157573)
大学(155855)
(59379)
管理(59319)
经济(57718)
研究(50994)
理学(50804)
理学院(50172)
管理学(48848)
管理学院(48560)
中国(37999)
(34175)
科学(32873)
(27164)
(25535)
(24701)
中心(23283)
研究所(23039)
(22867)
师范(22686)
(21828)
财经(21690)
业大(21630)
北京(21461)
(20677)
(19553)
(18871)
经济学(18479)
师范大学(18015)
技术(17553)
基金
项目(103856)
科学(81873)
研究(75747)
基金(73791)
(64081)
国家(63547)
科学基金(55276)
社会(47774)
社会科(45226)
社会科学(45211)
(41804)
基金项目(38442)
教育(35914)
自然(35847)
自然科(34936)
自然科学(34930)
(34756)
自然科学基金(34248)
编号(31443)
资助(30432)
成果(25295)
重点(23605)
(22665)
课题(22471)
(21769)
(21324)
创新(19796)
国家社会(19646)
科研(19223)
大学(18998)
期刊
(67831)
经济(67831)
研究(45499)
中国(32514)
学报(23098)
管理(22063)
教育(21681)
科学(21649)
(21146)
(18717)
大学(16939)
学学(15493)
技术(15385)
农业(12519)
(11247)
金融(11247)
业经(10821)
财经(10344)
图书(10230)
问题(10207)
经济研究(10090)
资源(9719)
统计(9210)
(8972)
(8757)
(8509)
技术经济(7886)
现代(7762)
决策(7563)
书馆(7395)
共检索到234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纯彬  张晨  
科学发展观要求资源型城市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实现绿色转型。本文构建了绿色转型三维结构模型,在比较分析一般经济转型与绿色转型差异的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绿色转型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企业、产业、政府七方面与一般经济转型存在显著不同。相较而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强调绿色经济的实现而非仅为避免"矿竭城衰";强调产业内劳动力质量的挖掘提升而非产业间劳动力数量的转移安置;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非脱资源化发展;强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保护而非生产过后对污染的治理;绿色转型注重企业绿色运营制度和绿色创新体系的构建;注重资源型产业的绿色改造及产业体系整体的绿色重构;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路丽  
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绿色经济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作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社会以及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支柱与保障。如果说绿色政治是绿色发展的向导,绿色社会是绿色发展的后盾,绿色文明是绿色发展的根本,那么绿色经济就是绿色发展的最强源动力。在计划经济和经济短缺时代,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长期采取粗放型经济模式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我国发展初期快速提高经济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同时也遗留下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随着现在产能效率的提高,很多地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资源供给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这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严重下滑,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长此以往,这些城市的发展将极大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扶持引导,促进城市区域间均衡共同发展。因此为了我国长久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资源型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对绿色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推进绿色经济转型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与预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纯彬  张晨  
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进行绿色转型。绿色转型与一般经济转型不同,它明确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及方向,是更加切合实际的先进转型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纯彬  张晨  
通过三维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一般经济转型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企业、产业、政府七方面的比较,对绿色转型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并在该内涵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能力进行考察。研究表明:绿色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城市绿色发展能力的提升。太原市正在积极进行绿色转型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太原市绿色发展能力已得到逐步提升,但在社会和谐与稳定、产业与就业结构、企业污染治理能力、能源消耗等方面有待在绿色转型中继续改进和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芳  
<正>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对资源型产业的深度依赖。目前,我国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前期,这些城市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消失,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如产业、就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发展不良,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外流,资源开采加工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产业脆弱易受国家资源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等。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芳  
<正>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对资源型产业的深度依赖。目前,我国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前期,这些城市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消失,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如产业、就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发展不良,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外流,资源开采加工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产业脆弱易受国家资源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等。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秋  胡乃联  苏以权  
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TPE复合系统模型,从绿色转型的动力系统和推力系统考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的内涵。围绕构成动力系统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五大子系统,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以大庆市为例进行具体评价,结果显示大庆市具有较强的绿色转型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晨  刘纯彬  
转型成本分析与转型时机选择意义重大,它直接决定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难度及转型后的发展潜力。本文在把握绿色转型内涵基础上,研究了绿色转型的成本及最佳转型时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人力资本提升成本是绿色转型特有的内化成本,绿色转型应选择在资源型产业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前期进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颜淑婧  
为摆脱资源约束带来的发展困境,我国油气资源型城市依托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出各具特色、可供借鉴的城市转型之路,并预示了坚持绿色化发展能为未来城市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支航  金兆怀  
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应根据其资源特征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转型路径与模式。具体看,林业城镇应选择转向发展路径,以资源带动发展为主要模式,推动形成林业经济型城镇。石油城市应选择转型发展路径,以培育接续产业为主要模式,推动形成加工制造型城镇。资源枯竭型煤炭城市应选择转型发展路径,以主导产业转型为主要模式,推动城市因地制宜发展。资源丰富型煤炭城市应选择转型发展路径,以培育接续产业为主要模式,推动综合型城市建设。资源丰富型煤炭城市应选择转型发展路径,以培育接续产业为主要模式,推动综合型城市建设。综合型资源城市应选择转向发展路径,以综合型发展为主要模式,推动综合性城市建设。独立工矿区城镇可选择转移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珏  
推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补齐转型短板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111个资源型城市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了2004—2019年中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动力源泉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整个样本时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累积增长0.33%。从分布区位看,南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高于北方;从发展类型看,衰退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依次高于再生型、成熟型和成长型。(2)从内源视角看,技术进步成为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增长的动力源泉,并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改进的贡献最大。(3)从外源视角看,环境规制、产业结构等对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就业结构优化、金融发展对各分位数水平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海洲  宋文飞  李国平  韩先锋  
文章从双环节绿色效率视角对白银市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得到考虑转型后双环节绿色效率下降的结论。在实证分析中,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依赖度高是双环节绿色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定洪  李旭锋  
资源型城市通过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成效的准确评价,是进一步推进转型的关键。鉴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指标间的逻辑因果联结特点,以DPSIR框架模型深入探究其各维度间的因果链,构建体现指标间因果关系的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冲突等特点,以犹豫模糊集表征多位专家意见,并将两种典型的折衷评价方法MARCOS与EDAS以及GRA耦合集成,最终形成一套基于犹豫模糊集的双重折衷评价方法。以云南省六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洋  
中国资源型城市在长期的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资源依赖,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弱化,绿色转型是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近20年以来,对转型目标实现程度与发展阶段划分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差异,基于绿色转型的视角将中国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未转型、初级转型、中级转型、高级转型、转型成功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熵值法、AHP层次分析法予指标赋权,对中国2006—2017年110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实证评价。结果显示,中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趋势明显、速度加快,但多数资源型城市仍处于绿色转型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尚未有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房红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绿色新发展理念,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正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对财税政策支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绿色经济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研究、财税政策支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逻辑依据的研究、支持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财税政策工具的研究、财税政策支持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研究等角度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即尚未建立起明确的理论研究框架、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够、针对财税政策效应和影响的实证研究不够、横向比较研究不够等。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