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98)
2023(18325)
2022(15679)
2021(14353)
2020(12106)
2019(27889)
2018(27360)
2017(52896)
2016(28434)
2015(32049)
2014(31817)
2013(31489)
2012(28904)
2011(26069)
2010(26203)
2009(24169)
2008(23297)
2007(20369)
2006(18040)
2005(15551)
作者
(82961)
(69450)
(68904)
(65893)
(44431)
(33484)
(31273)
(27365)
(26383)
(24564)
(23762)
(23523)
(22036)
(21963)
(21473)
(21276)
(20520)
(20512)
(20025)
(19842)
(17226)
(17077)
(16842)
(15811)
(15591)
(15409)
(15143)
(14979)
(14045)
(13553)
学科
(135980)
经济(135845)
管理(85109)
(76914)
(64637)
企业(64637)
方法(60296)
数学(53244)
数学方法(52466)
中国(31364)
(29718)
地方(29249)
(29063)
(28167)
业经(26976)
农业(20572)
理论(19926)
环境(19806)
(19744)
(19591)
(19119)
贸易(19109)
(18498)
财务(18414)
(18381)
财务管理(18371)
技术(17918)
企业财务(17479)
(16971)
地方经济(16602)
机构
大学(413334)
学院(411495)
(170297)
经济(166710)
管理(164388)
理学(143475)
理学院(141861)
管理学(139013)
研究(138403)
管理学院(138277)
中国(101033)
(87418)
科学(86480)
(74942)
(68999)
研究所(63290)
(63089)
中心(62379)
财经(61343)
业大(60841)
(58648)
(55789)
北京(54866)
(54078)
师范(53598)
经济学(52203)
(50795)
农业(49295)
(47765)
经济学院(46899)
基金
项目(287493)
科学(227413)
基金(210527)
研究(205947)
(184105)
国家(182692)
科学基金(158114)
社会(131605)
社会科(124881)
社会科学(124848)
基金项目(111287)
(111023)
自然(104451)
自然科(102016)
自然科学(101996)
自然科学基金(100129)
教育(94981)
(93917)
资助(87877)
编号(82442)
成果(65282)
重点(64521)
(63380)
(60943)
(58915)
课题(56635)
科研(55144)
创新(55016)
国家社会(54648)
教育部(54484)
期刊
(182205)
经济(182205)
研究(118952)
中国(71994)
学报(64405)
科学(59909)
管理(59588)
(56136)
(54786)
大学(48734)
学学(46102)
教育(39998)
农业(37948)
技术(37319)
(30491)
金融(30491)
经济研究(30213)
财经(29961)
业经(27739)
(25631)
问题(24370)
统计(23227)
技术经济(21857)
(21038)
资源(20739)
图书(20490)
(19821)
科技(18967)
决策(18704)
理论(18424)
共检索到590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梦朔  张平宇  李鹤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仍然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核心内涵,采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思想方法,概括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绩效特征,进而构建包括"资源依赖、经济水平、生态效率、社会福利、创新驱动"五方面关键特征的五维评价法,选择能够准确反映经济转型关键过程和结果的少数关键参数作为评价指标,运用脱钩分析、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回归分析、耦合度模型、熵权法、典型相关分析等计量模型,使绩效评价结果与经济转型真实机制相一致。以东北地区7个典型煤炭城市作为案例,运用五维评价法对这些城市2003年以来的经济转型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发现:从转型效果看,7个城市都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转换,其中辽源的第二产业发展绩效较好,辽源和阜新的产业演替绩效较好;从转型质量看,生态效率均显著提升,其中辽源、阜新、双鸭山提升了经济相对发展水平,实证检验表明7个城市的经济转型中,改善经济对社会福利的支持力不够;从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看,7个城市的科技和创新水平都严重不足,经济增长趋缓,都未能实现经济转型最终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修春亮  宋戈  程林  
东北地区共有30个资源型城市。以县级行政区域单元为样本,采用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利用极差、比率、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6年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在波动中略有增大,其中1993年与2000年差异较大。选取1993、2000、2006年为样本年份,从经济类型、资源类型角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石油型城市的经济水平较高,森工型城市较低;从地域空间考察,黑龙江省与辽宁省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吉林省较低。东北地区西部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中部次之、东部较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卓顺  张家瑞  
以人为本的精明增长方式通过组合城市土地使用功能、限制城市扩张、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环境、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城市集约化、最优化发展,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为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可引入精明增长理念,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措施,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功能,引导资源型城市产业的高级化、合理化和生态化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汤吉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衰退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而充分认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受制于资产专用性,是解决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转型的前提,有效地解决专用性的物质资产和人力资产的转换是加速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的基本取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民良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密集区。在东北地区"再振兴"战略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应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经验,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是实施规划先行战略;政策配套战略;提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就业优先战略。同时,应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进而更好地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峰  范宪伟  王学定  韩金雨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过程,而经济转型绩效的高低是度量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白银、金昌两市经济转型绩效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指标进行了测算、比较和分析,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系统协调发展,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几点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溶冰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开采阶段和依托关系两个维度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进行特征分类,基于SWOT分析和协同理论,考虑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的比较优势以及产业、地域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协同关系,探讨优势延伸、优势组合、优势互补和优势再造等四种转型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其转型成了振兴东北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运用改进后的动态DEA模型测量各城市转型效率的基础上,使用空间探索分析(ESDA)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演化及空间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转型极不平衡,现阶段我国在转型效率上陷入了瓶颈期;我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结构随转型阶段提升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制约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因素;在不同阶段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资源转型的主要因素为城市产业结构、金融资本、政府行政效率以及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四保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形成了比较特殊的城市贫困问题,在资源型和资源枯竭型城市里,问题尤为突出。主要集中在沉陷区居民住宅、失业与低收入、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笔者在经过实地考察、访谈和分析研究后,根据国家一系列加强社会保障、促进再就业和治理沉陷区的政策和实施的建设项目情况,就几个主要问题作出了评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认为,东北地区这些城市的贫困问题积淀已久,而且数量大面积广,在解决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是自然的,但是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任何盲目乐观都是有害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浩进  
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政策叠加的关键机遇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动力系统,能够提升区域发展“加速度”。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东北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运行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东北三省在城市经济动力系统方面存在省域内的不均衡性,以及整体层面的差异化制约因素,需要予以统筹和辨识,应立足动力系统外生、内生的双重维度,解决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涵盖多种类型,发展动力系统由外生动力机制、内生动力机制构成。东北地区应借助构建新发展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等有利契机,利用好“中蒙俄经济走廊”新机遇,提升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主体功能,加强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中的省际协作,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外生动力。东北地区还应立足不同地区的发展基础、比较优势等,建设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沿边跨境开放发展的功能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功能区、引才聚才的人才振兴功能区,支撑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经济内生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转化为相对集中,低值区范围逐渐缩小。(4)旅游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取得较高速的增长,但哈大、沈丹沿线市域仍是东北旅游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在总体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5)未来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打造国际旅游合作空中走廊。向北开放,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边境国家合作建构陆地旅游空间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开拓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天籽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4个沿边地区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共270个城市样本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方法,从人口、对外经济、人均GDP、工业、工资等方面,研究我国东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呈空间非均衡发展态势,不仅在各省区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区内部城市之间的非均衡态势也比较明显。其中省会及副省级城市、资源型和工业型城市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丰裕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区位条件等方面优势,不断吸引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集聚,使得这些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沿海城市和某些内陆边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陈小龙  
本文描述了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该地区城市社会经济的基本情况,阐明东北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理清东北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进一步振兴东北区域经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