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1)
2023(15360)
2022(13247)
2021(12256)
2020(10387)
2019(23609)
2018(23165)
2017(44930)
2016(24667)
2015(27501)
2014(27289)
2013(26958)
2012(24638)
2011(22162)
2010(21957)
2009(20215)
2008(19642)
2007(17040)
2006(14836)
2005(12639)
作者
(73701)
(61156)
(60988)
(57801)
(39159)
(29502)
(27438)
(24135)
(23402)
(21680)
(20962)
(20711)
(19376)
(19326)
(18888)
(18810)
(18525)
(18200)
(17668)
(17424)
(15496)
(15017)
(14705)
(13838)
(13819)
(13516)
(13460)
(13359)
(12352)
(12188)
学科
(102217)
经济(102104)
管理(71434)
(67946)
(54476)
企业(54476)
方法(52534)
数学(47010)
数学方法(46446)
中国(28633)
(26464)
(23513)
(21940)
业经(20410)
地方(20002)
农业(18736)
(17730)
贸易(17723)
(17154)
技术(16795)
环境(16199)
理论(16009)
(15613)
(15202)
财务(15131)
财务管理(15107)
(14917)
企业财务(14375)
(13462)
(13081)
机构
大学(355396)
学院(352800)
管理(141703)
(138892)
经济(135965)
理学(124891)
理学院(123493)
管理学(120999)
管理学院(120386)
研究(117019)
中国(83760)
科学(77072)
(75443)
(63167)
(59772)
(59172)
业大(58621)
研究所(54719)
中心(52536)
农业(50117)
财经(49992)
(49030)
北京(47035)
(45792)
(45217)
师范(44680)
(42471)
经济学(42148)
(40162)
经济学院(38395)
基金
项目(254513)
科学(199598)
基金(185928)
研究(177094)
(164762)
国家(163475)
科学基金(140153)
社会(112370)
社会科(106690)
社会科学(106663)
基金项目(99228)
(99162)
自然(94791)
自然科(92591)
自然科学(92567)
自然科学基金(90882)
(84199)
教育(81162)
资助(77628)
编号(70141)
重点(56824)
(55465)
成果(54531)
(53130)
(52741)
科研(49262)
创新(49176)
计划(48014)
课题(47843)
教育部(47083)
期刊
(139069)
经济(139069)
研究(95906)
学报(63613)
中国(63285)
科学(55755)
(55087)
管理(48671)
大学(46569)
学学(44224)
(42444)
农业(38107)
教育(33333)
技术(28805)
(24778)
金融(24778)
财经(23885)
经济研究(23024)
业经(22852)
(20297)
问题(19959)
(19848)
科技(19791)
图书(18212)
资源(17676)
技术经济(17455)
统计(17374)
(16861)
业大(16740)
(16371)
共检索到489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慧玲  王富贵  
本文依托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一般作用机制,从总体层面、产业结构层面与就业结构层面对典型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科技进步影响劳动就业的方式、方向和程度。提出了对于科技进步既能产生失业又能增加就业的双重效应,要结合资源型城市的阶段性特点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减轻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冲击"效应,扩大其"补偿"效应,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以及劳动就业增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东强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问题陈东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问题都让政府决策者感到棘手。本文暂撇开人们常规的思路,着手从科技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即全质性科技创新与非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邵文国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邵文国科学技术进步必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已为近代三次技术革命的实践所证实。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立国  易茂安  
本文利用Probit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资源型城市就业、失业、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处于三种不同状态的人群在人口特征、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特征等方面具有系统性的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利  潘志远  王东霞  
本文针对就业问题,在考察国内关于影响劳动就业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三个因素方面选取出可能影响城镇劳动就业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VAR模型对影响城镇劳动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从影响劳动就业的三个因素中提取两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宏观经济因子和技术进步因子。实证表明:影响劳动就业的主因子为宏观经济因子和技术进步因子。在宏观经济因子中,对城镇劳动就业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消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在技术进步因子中,对城镇劳动就业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水平,而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应该将各种促进就业措施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城镇劳动就业的增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奉钦亮  陈建成  覃凡丁  
国家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以来,我国林业发展取得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天保工程等的实施,使得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数学建模实证分析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我国林业从业人员充分就业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实现林业职工充分就业的五种可能:改善林业资金投入、有计划的限制木材采伐限额、加速速生丰产林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长城  
长期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城乡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的 ,农民被严格的户籍制度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 ,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劳作。政府考虑就业问题时 ,主要是将就业视为城市的福利分配和社会贫困救济 ,从社会政治安定和社会伦理道德角度去考虑。因此 ,所选择的工业化、城市化方式对就业结构转换作用力不强 ,就业结构极具低级化、刚性化的特征。本文认为 ,必须重新认识城市化方式 ,选择城市化道路 ,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宁  丁四保  王士君  赵伟  
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的出路主要在城市(产业),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的劳动就业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目前东北地区低城市化城市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城镇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失业率较高;②农业劳动力转移压力大;③国民经济劳动就业效应小;④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就如何提升东北地区低城市化城市的就业能力给出了相应的区域调控政策与措施:①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扩大农业内部就业;③有重点地建设县(区)城区和中心镇,推进城市化进程;④努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淑红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福利指标体系,使用1998—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多个维度实证检验了科技进步对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地区层面来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科技进步均呈现显著的正福利效应,但不同区域的正福利效应呈现异质性;从科技进步水平来看,虽然不同水平的科技进步均呈现正福利效应,但低水平下科技进步的正福利效应更大;从不同时间段看,2008—2017年间科技进步的正福利效应小于1998—2007年,稳健性检验结果证明了结论的稳定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璐  范红丽  赵娜  褚兰兰  
本文基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为父母公婆提供家庭照料对女性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活动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提前退休决策之间存在内生关系;每周提供20小时以上高强度照料会使女性难以兼顾照料和工作,产生"门槛效应",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7.31%;对于仍然劳动的女性,照料责任会使其每周减少劳动时间2.8—4.8小时;每月劳动收入减少7.21%;对于45—49岁的城镇女性,家庭老年照料并没有显著提升其提前退休的概率。此外,照料责任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在居住安排和劳动力自身竞争力方面存在异质性。据此本文推断,家庭老年照料对于女性劳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甫  
本文把政府支出引进效用函数之中,建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主要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有关;中国的政府支出增加促进就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同时利用中国的1978-2004年政府支出、技术水平以及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就业量与政府支出、生产技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政府支出对就业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国晖  张如庆  陈清萍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历来备受争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1978-2014年的数据加以检验后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呈现为希克斯资本偏向型,并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中国劳动就业总量的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利于加速资本积累。但是,在短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仍然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就业,为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以促进劳动就业为核心,积极发挥已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稳定器"功能,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赜琳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ause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China by constructing RBC model.Firstly,technical shock can explain the main part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China.Secondly,although technical innovation causes economic growth in many aspects,it has small effects to increase employment.So they result in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coexisting with economic growt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