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67)
- 2023(19332)
- 2022(16472)
- 2021(15402)
- 2020(12750)
- 2019(29575)
- 2018(29376)
- 2017(56603)
- 2016(31207)
- 2015(35210)
- 2014(35281)
- 2013(34840)
- 2012(32320)
- 2011(29071)
- 2010(29068)
- 2009(26529)
- 2008(25937)
- 2007(23163)
- 2006(19993)
- 2005(17258)
- 学科
- 济(127378)
- 经济(127253)
- 管理(91055)
- 业(83850)
- 企(68773)
- 企业(68773)
- 方法(60627)
- 数学(53343)
- 数学方法(52559)
- 农(35394)
- 中国(31815)
- 财(31377)
- 学(29124)
- 地方(28331)
- 业经(28140)
- 农业(24003)
- 环境(23418)
- 贸(21770)
- 贸易(21759)
- 制(21378)
- 易(21069)
- 和(20834)
- 理论(20627)
- 务(19816)
- 财务(19724)
- 财务管理(19677)
- 技术(18982)
- 企业财务(18607)
- 划(18357)
- 银(17316)
- 机构
- 学院(442518)
- 大学(441261)
- 管理(173842)
- 济(171759)
- 经济(167858)
- 理学(151369)
- 理学院(149612)
- 研究(147204)
- 管理学(146433)
- 管理学院(145656)
- 中国(108090)
- 科学(95900)
- 京(93636)
- 农(77248)
- 财(77106)
- 所(75068)
- 业大(70743)
- 研究所(68940)
- 中心(67771)
- 江(65129)
- 财经(61999)
- 农业(60775)
- 范(59121)
- 北京(58733)
- 师范(58517)
- 经(56311)
- 院(54014)
- 州(52986)
- 经济学(50925)
- 技术(48098)
- 基金
- 项目(308598)
- 科学(241458)
- 基金(222127)
- 研究(220936)
- 家(195083)
- 国家(193481)
- 科学基金(165496)
- 社会(136825)
- 社会科(129491)
- 社会科学(129450)
- 省(123089)
- 基金项目(117782)
- 自然(110245)
- 自然科(107599)
- 自然科学(107569)
- 自然科学基金(105557)
- 划(103132)
- 教育(102573)
- 资助(92349)
- 编号(90698)
- 成果(72443)
- 重点(69656)
- 部(67025)
- 发(66259)
- 创(63586)
- 课题(62712)
- 科研(59520)
- 创新(59350)
- 计划(57118)
- 教育部(56696)
- 期刊
- 济(183195)
- 经济(183195)
- 研究(121386)
- 中国(83250)
- 学报(75112)
- 农(69338)
- 科学(67188)
- 管理(60950)
- 财(58878)
- 大学(55759)
- 学学(52576)
- 教育(48564)
- 农业(47875)
- 技术(40139)
- 融(33210)
- 金融(33210)
- 业经(31698)
- 经济研究(29040)
- 财经(28850)
- 业(24932)
- 经(24593)
- 问题(24006)
- 图书(23374)
- 统计(22685)
- 资源(22579)
- 技术经济(22125)
- 版(21741)
- 科技(21567)
- 策(20755)
- 理论(20152)
共检索到632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阿娜 邓思远
工业绿色转型是资源型地区推进减污降碳、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基于工业绿色转型的技术进步路径、生态效率提升路径、能源结构转型路径和生产结构调整路径,分析资源型地区工业绿色转型推进减污降碳的影响机理,并以钢铁大省—河北省为例,运用半参数回归模型,探究资源型地区工业绿色转型推进减污降碳的实际作用路径及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4-2021年期间,工业技术进步,显著发挥了减污降碳作用,但其减污的弹性效应大大高于降碳效应;工业生态效率提升,发挥了少量减污效应,其降碳效应不显著;工业能源结构转型,产生了微弱的降碳效应,但同时减污效应不显著;工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减污和降碳的影响均呈显著的曲线变化,且工业生产结构调整只有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工业绿色转型 减污降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平 赵娜
工业绿色转型进程中的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加大,但环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保制度逐步强化催生了前景广阔的环保服务市场,但在发展环保服务业方面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进一步发展环保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包括出台专门促进环保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治理服务试点、完善环保技术服务平台体系、通过兼并重组做强环保服务企业,以及充分发挥环保行业协会的作用。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 环保 服务业 污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定洪 李旭锋
资源型城市通过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成效的准确评价,是进一步推进转型的关键。鉴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指标间的逻辑因果联结特点,以DPSIR框架模型深入探究其各维度间的因果链,构建体现指标间因果关系的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冲突等特点,以犹豫模糊集表征多位专家意见,并将两种典型的折衷评价方法MARCOS与EDAS以及GRA耦合集成,最终形成一套基于犹豫模糊集的双重折衷评价方法。以云南省六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毅 景普秋
资源型区域面临产业单一、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发展难题。如何跳出资源优势陷阱?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型区域宜选择绿色转型模式,通过产业绿色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变,步入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轨道。这是介于传统的"黑色"发展模式与理想的"绿色"发展模式之间的"寻优"模式,经历"深褐色"、"褐绿色"、"浅绿色"的转变与跨越,最终进入"深绿色"发展阶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
资源型区域 绿色转型 黑色发展模式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鹏飞 刘晓明
“双碳”目标对资源型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必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文章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分析了资源型地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地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绿色低碳 传统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晨 刘纯彬
转型成本分析与转型时机选择意义重大,它直接决定着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难度及转型后的发展潜力。本文在把握绿色转型内涵基础上,研究了绿色转型的成本及最佳转型时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人力资本提升成本是绿色转型特有的内化成本,绿色转型应选择在资源型产业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前期进行。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绿色转型 内化成本 最佳时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路丽
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绿色经济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作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绿色经济、绿色政治、绿色社会以及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支柱与保障。如果说绿色政治是绿色发展的向导,绿色社会是绿色发展的后盾,绿色文明是绿色发展的根本,那么绿色经济就是绿色发展的最强源动力。在计划经济和经济短缺时代,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长期采取粗放型经济模式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我国发展初期快速提高经济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同时也遗留下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随着现在产能效率的提高,很多地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资源供给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这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严重下滑,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长此以往,这些城市的发展将极大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扶持引导,促进城市区域间均衡共同发展。因此为了我国长久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资源型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对绿色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推进绿色经济转型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绿色经济 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思远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重点提出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的理念。从我国现状看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文章以水环境比较恶劣的海河流域的河北省为例,在对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力侵蚀等水环境及开发利用评价基础上,提出海河流域绿色水生态发展愿景,做出实现绿色水生态路径选择,包括经济手段治理水环境,技术手段扩大节水灌溉,政策层面政府回购机制,管理层面水环境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水环境 绿色生态 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郗雯
本文分析了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绿色金融促进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山西省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完善山西省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绿色金融 绿色产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李平
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产业,工业绿色转型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也将产生显著的效益。总体而言,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远高于成本,这将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战略法规为支撑,市场化推进,鼓励产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主行动和公众广泛参与,建立涵盖环境规制、节能减排机制、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国际协调机...
关键词:
工业 绿色转型 技术路线 成本收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芳
<正>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对资源型产业的深度依赖。目前,我国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前期,这些城市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消失,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如产业、就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发展不良,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外流,资源开采加工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产业脆弱易受国家资源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芳
<正>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对资源型产业的深度依赖。目前,我国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前期,这些城市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消失,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如产业、就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发展不良,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外流,资源开采加工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产业脆弱易受国家资源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琳 蒋雨轩 杨文升
资源型企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消耗,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加快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论文以地方政府和公众作为外部刚性与柔性约束的动力来源,同时考虑资源型企业“犹豫不决”的绿色转型内生动力,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构建地方政府、公众与资源型企业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实证分析,以期明晰地方政府、公众与资源型企业在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动力来源、作用机制与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外部动力方面,地方政府的奖惩力度和监管强度以及公众监督与绿色消费偏好都能推动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2)内生动力方面,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的获取能够推动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3)协同动力方面,资源型企业期望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地方政府、公众行为加强后形成的外部合力能够共同推动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4)大连市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现状是地方政府严格监管、公众积极监督、资源型企业尚未实现整体自主绿色转型。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有助于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推动资源型企业探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洋
中国资源型城市在长期的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资源依赖,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弱化,绿色转型是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近20年以来,对转型目标实现程度与发展阶段划分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差异,基于绿色转型的视角将中国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未转型、初级转型、中级转型、高级转型、转型成功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熵值法、AHP层次分析法予指标赋权,对中国2006—2017年110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实证评价。结果显示,中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趋势明显、速度加快,但多数资源型城市仍处于绿色转型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尚未有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绿色转型 耦合协调 阶段划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玉荣 王立杰 刘光辉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成为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发展绿色农业的趋势出发,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河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适合河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河北省 绿色农业 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