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4)
- 2023(13408)
- 2022(11747)
- 2021(10992)
- 2020(9410)
- 2019(21594)
- 2018(21507)
- 2017(41998)
- 2016(23032)
- 2015(25647)
- 2014(25728)
- 2013(25689)
- 2012(23817)
- 2011(21412)
- 2010(21358)
- 2009(19454)
- 2008(18953)
- 2007(16548)
- 2006(14405)
- 2005(12527)
- 学科
- 济(101669)
- 经济(101577)
- 管理(63912)
- 业(60029)
- 企(49156)
- 企业(49156)
- 方法(46509)
- 数学(40819)
- 数学方法(40238)
- 地方(26557)
- 农(26037)
- 中国(22997)
- 学(22470)
- 业经(21481)
- 财(20502)
- 农业(17688)
- 和(16084)
- 环境(15789)
- 贸(15750)
- 贸易(15739)
- 制(15623)
- 理论(15492)
- 易(15198)
- 技术(14775)
- 地方经济(14562)
- 产业(13133)
- 划(12871)
- 务(12594)
- 融(12549)
- 金融(12547)
- 机构
- 大学(327685)
- 学院(327205)
- 管理(131959)
- 济(129608)
- 经济(126752)
- 理学(115423)
- 理学院(114084)
- 管理学(111817)
- 研究(111361)
- 管理学院(111228)
- 中国(79314)
- 科学(72655)
- 京(70164)
- 所(56654)
- 财(54859)
- 农(54817)
- 研究所(52240)
- 业大(51543)
- 中心(49901)
- 江(47243)
- 财经(44936)
- 范(44519)
- 北京(44117)
- 师范(44094)
- 农业(42922)
- 院(40789)
- 经(40788)
- 州(38784)
- 经济学(38080)
- 师范大学(35667)
- 基金
- 项目(232796)
- 科学(182967)
- 基金(167956)
- 研究(167583)
- 家(147205)
- 国家(146042)
- 科学基金(125133)
- 社会(104392)
- 社会科(99029)
- 社会科学(99002)
- 省(92993)
- 基金项目(89775)
- 自然(83031)
- 自然科(80950)
- 自然科学(80933)
- 自然科学基金(79407)
- 划(77474)
- 教育(76047)
- 资助(70050)
- 编号(68146)
- 成果(53975)
- 重点(52477)
- 发(51236)
- 部(50595)
- 创(47901)
- 课题(47029)
- 创新(44725)
- 科研(44259)
- 教育部(42670)
- 计划(42519)
- 期刊
- 济(138397)
- 经济(138397)
- 研究(91193)
- 中国(58700)
- 学报(53569)
- 科学(49663)
- 农(48574)
- 管理(46419)
- 大学(39384)
- 财(38140)
- 学学(37053)
- 教育(34497)
- 农业(34151)
- 技术(28457)
- 业经(23419)
- 融(22784)
- 金融(22784)
- 经济研究(21450)
- 财经(20526)
- 问题(18497)
- 资源(18333)
- 图书(18221)
- 业(17829)
- 经(17559)
- 科技(16908)
- 技术经济(16542)
- 统计(15874)
- 理论(15429)
- 现代(14612)
- 策(14597)
共检索到464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红卫
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是典型的资源型区域。鲁尔区经过近3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功地从德国的"煤钢中心"、"煤城"、"重污染区域"成功转型为整个欧洲的"文化之都"。而开始于1990年代末的山西产业结构调整至今尚未取得明显效果,甚至在很多年份是越调越重。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和制度安排上的异同,尝试提出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法律 资源型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苑琳
德国鲁尔区由原来的煤炭、钢铁等传统的工业转变经济结构,走出困境,形成一条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并显现良好的发展前景,要借鉴这些经验,有效推进山西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玉砚 焦斌龙
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山西省1952—2012年间宏观经济波动和各产业波动的内在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二、三产业波动均为山西省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三次产业各自的波动变量冲击对其自身和另外两个产业以及GDP的影响都具有收敛性和周期性,说明山西省经济系统本身具有自动调整的机制;第三产业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同时第二、三产业波动与整个宏观经济波动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和同步性。说明山西省应该通过加大农业投资、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等途径确保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海尔曼·皮拉特 杨志军
鲁尔区是德国一个以煤炭、钢铁、煤化等产业为基础的老工业区,但是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约束,鲁尔区从1960年代力图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本文分析了转型中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概述了区域政策和地方政府的作用,总结性提出了七项建议,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及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德国 鲁尔区 老工业基地 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海霞
产业结构优化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国外实践证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地处我国内陆的资源型地区如何以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依据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难度等级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并以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为例,通过协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山西省仍处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初级阶段,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在结合资源型地区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原因,进而提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调整方向,以期能在全球化趋势愈来愈强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海霞
产业结构优化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国外实践证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地处我国内陆的资源型地区如何以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依据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难度等级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并以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为例,通过协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山西省仍处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初级阶段,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最后在结合资源型地区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原因,进而提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调整方向,以期能在全球化趋势愈来愈强的今天,为其他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晟晖
建国以来矿业城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随着对资源的深度依赖往往会陷入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 ,只有变单一结构为综合型的产业结构才能走出低谷已经成为共识 ,但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本文分析、总结了这些障碍 ,并以德国鲁尔区成功的产业结构转型为例 ,对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矿业城市 鲁尔区 产业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帅 周明生 钟顺昌
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地区绿色可持续增长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产业活动的空间布局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有效的路径选择。文章基于产业空间布局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式研究山西省制造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会制约产业合理化发展进程;制造业集聚中的政府干预程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均呈现出促进作用,表明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政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于经济增长,资源型地区依靠矿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不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资源型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制造业集聚的推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合理化 高级化 泰尔指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容和平 齐雅琴
我国多数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不协调现象,资源型地区尤为严重。本文以山西省这一典型资源型省份为例,运用模糊评价法、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山西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镇化进程耦合性及原因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耦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庆林 李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玥 王文涛
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因煤而兴,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严峻挑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转型发展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江茹 范新英
本文分别构建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测度指标,以典型资源型省份山西为例从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分别进行测度,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山西产业结构合理度不高且波动较大;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不论是合理化还是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与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琬婷 樊越伟
中国是一个体量巨大并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而山西省作为一个体量巨大的能源型省,如今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考验,因此对山西省未来转型的研究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从山西省的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以及国际上相关能源型省(州,自治区,自治领)转型的成功案例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尝试探索山西省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勇强 乔彦芸
文章利用山西省价值型投入产出数据,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山西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根据表中的数据从总产出、使用和出口量的角度分析研究山西省的主导产业选择,利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深入分析山西省的各部门产业哪一部门可以作为主导产业。文章认为,应当选择煤炭深加工产业、农林牧渔业和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旅游业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 山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璇 张旭亮 李腾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关键词:
浙江省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劳动力就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