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0)
- 2023(14978)
- 2022(12095)
- 2021(10960)
- 2020(9241)
- 2019(20912)
- 2018(20738)
- 2017(39422)
- 2016(21934)
- 2015(24471)
- 2014(24639)
- 2013(23909)
- 2012(21593)
- 2011(19346)
- 2010(19668)
- 2009(18823)
- 2008(18687)
- 2007(17035)
- 2006(15287)
- 2005(14387)
- 学科
- 济(96366)
- 经济(96225)
- 业(88731)
- 企(80866)
- 企业(80866)
- 管理(80379)
- 方法(39918)
- 业经(31440)
- 数学(31147)
- 数学方法(30696)
- 财(30583)
- 农(29326)
- 中国(24732)
- 制(22473)
- 务(21795)
- 财务(21748)
- 财务管理(21719)
- 农业(21152)
- 企业财务(20573)
- 技术(18867)
- 地方(18625)
- 理论(18521)
- 体(17738)
- 和(17380)
- 划(16949)
- 策(16369)
- 学(16130)
- 环境(14477)
- 体制(14310)
- 贸(13664)
- 机构
- 学院(319018)
- 大学(313781)
- 济(129742)
- 经济(127057)
- 管理(123479)
- 研究(106165)
- 理学(105484)
- 理学院(104322)
- 管理学(102348)
- 管理学院(101771)
- 中国(82520)
- 京(67438)
- 科学(65603)
- 财(63159)
- 农(56926)
- 所(54471)
- 江(51041)
- 财经(49083)
- 研究所(48971)
- 中心(48050)
- 业大(47436)
- 农业(44681)
- 经(44411)
- 北京(41923)
- 州(40248)
- 范(39498)
- 经济学(39107)
- 师范(39032)
- 院(38399)
- 财经大学(36017)
- 基金
- 项目(209894)
- 科学(166621)
- 基金(153089)
- 研究(151646)
- 家(134392)
- 国家(133256)
- 科学基金(115362)
- 社会(97116)
- 社会科(92002)
- 社会科学(91979)
- 省(83981)
- 基金项目(80703)
- 自然(75800)
- 自然科(74039)
- 自然科学(74017)
- 自然科学基金(72709)
- 教育(70325)
- 划(69599)
- 资助(62525)
- 编号(60831)
- 成果(48672)
- 重点(47849)
- 创(46082)
- 部(46012)
- 发(45526)
- 课题(42817)
- 业(42747)
- 创新(42432)
- 制(41982)
- 国家社会(40605)
- 期刊
- 济(151690)
- 经济(151690)
- 研究(93140)
- 中国(67297)
- 农(53852)
- 财(52641)
- 管理(52079)
- 学报(49642)
- 科学(47286)
- 大学(37768)
- 农业(36574)
- 学学(35715)
- 教育(33174)
- 技术(30574)
- 融(28790)
- 金融(28790)
- 业经(26049)
- 财经(25010)
- 经济研究(23151)
- 业(21878)
- 经(21594)
- 问题(19945)
- 技术经济(17429)
- 现代(15761)
- 统计(15191)
- 资源(15124)
- 版(15100)
- 财会(14770)
- 科技(14590)
- 策(14583)
共检索到487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薛继亮
基于共同演化的视角,构建了资源型企业空间集聚和地区专业化的演化机制研究框架,运用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大资源型产业的面板数据,对资源型企业空间集聚和地区专业化的"先生"和"后生"问题及其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资源型企业的成长集聚受到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其资源型企业的成长集聚具有"后生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受到行业资源型企业成长集聚的显著影响,其资源型企业的成长集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胡绪华 房厚庆
文章通过分析集群优势(区分为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的中介作用与集群组织能力的调节作用,揭示资源空间集聚转化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机制,并以江苏特色产业基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资源空间集聚与企业国际化总体呈现"两张皮"现象。与之相关,集群组织能力没有促进集群成本优势的形成。表明江苏企业并没有从特色产业基地资源空间集聚中获得国际市场竞争的更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的组织能力也有待提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风 叶密 熊玮
本文梳理了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方面的指标体系并试图构建新的指标,利用相关指标测度了2000~2013年我国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和结构演进的趋势。研究发现,侧重于行业角度的指标与地区角度的指标得出不同的集聚趋势,行业集聚与区域集聚基本呈反向关系,与地区专业化的走势非常接近。从行业角度看,行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差异化趋势较为相似;而从地区角度看,区域集聚与地区专业化、结构差异化趋势大致呈反向关系。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地区专业化 产业结构 差异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荆立群 薛耀文
解决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资源诅咒"、破解其出现的资源型经济问题的有效路径是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基于国内最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省地市相关数据,使用绝对集中度、区位熵、泰尔指数等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从空间分布和演进格局两个维度对其文化产业空间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山西文化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程度较大,呈现出明显的单中心等级差异;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是全省总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就分行业而言,文化制造业的集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应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合理均衡布局文化产业空间等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琳 蒋雨轩 杨文升
资源型企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消耗,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加快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论文以地方政府和公众作为外部刚性与柔性约束的动力来源,同时考虑资源型企业“犹豫不决”的绿色转型内生动力,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构建地方政府、公众与资源型企业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实证分析,以期明晰地方政府、公众与资源型企业在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动力来源、作用机制与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外部动力方面,地方政府的奖惩力度和监管强度以及公众监督与绿色消费偏好都能推动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2)内生动力方面,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的获取能够推动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3)协同动力方面,资源型企业期望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地方政府、公众行为加强后形成的外部合力能够共同推动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4)大连市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现状是地方政府严格监管、公众积极监督、资源型企业尚未实现整体自主绿色转型。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有助于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推动资源型企业探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
双边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为交易方提供交易平台,以及维护各方利益的理论体系。在该理论指导下,流通产业与制造业被串联起来。流通产业专业化发展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具有促进双方的发展、提高双方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的意义。流通产业之所以会走向专业化发展,而制造业之所以最终选择空间集聚的模式,其动力在于企业追求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市场需求增长与多样化,产业基础与外部条件的优化。针对双边市场理论下流通产业的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必须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树立起二者协同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
双边市场理论 流通产业 制造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
双边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为交易方提供交易平台,以及维护各方利益的理论体系。在该理论指导下,流通产业与制造业被串联起来。流通产业专业化发展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具有促进双方的发展、提高双方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的意义。流通产业之所以会走向专业化发展,而制造业之所以最终选择空间集聚的模式,其动力在于企业追求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市场需求增长与多样化,产业基础与外部条件的优化。针对双边市场理论下流通产业的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必须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树立起二者协同发展的意识,促进流通产业与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双边市场理论 流通产业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对我国各省区专业化水平、制造业各行业的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3—2003年间我国各省份的专业化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制造业大部分行业集中程度提高,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上升。在制造业各行业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中,引入SP指数,结果显示这一指标的引进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储霞玲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洪建军
[目的]利用种植业产量数据,在县域层面上分析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方法]在通过区位熵模型计算农业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重心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究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集聚效应。[结果](1)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尤以2007—2016年提升速度最快,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广东省专业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2)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在粤北(河源市和梅州市西部)、粤西(阳江市)和珠三角(江门市)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蔬菜专业化集聚优势区基本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等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瓜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种植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专业化集聚优势区从粤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及偏北区域(肇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桑茶专业化区域重心从广东省东北部转移到西南部,目前在粤北的云浮、粤西的茂名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区域,但规模较小。(3)广东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格局。粮食专业化产区的空间布局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了蔬菜专业化产区的分布呈现杜能模型的圈层结构,瓜果和桑茶专业化产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结论]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冼国明 文东伟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布局变化的事实,并分析了推动中国产业布局变化的力量。研究发现,1985年以来,中国产业地方化和地区专业化程度都在加深。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和推动产业集聚的力量在本文的经验分析中得到部分支持。同时,经验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FDI和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布局的影响和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变得更加强大和显著。
关键词:
FDI 地区专业化 产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三忙
对1995~2005年我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和地区专业化演变特征的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度和地区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正在消减,但是产业聚集区域主要是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平均集聚率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地区专业化则表现为欠发达地区专业分工水平要比发达地区专业分工水平更高。
关键词:
制造业 集聚 专业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学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名气和资源都比较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面临转型的资源型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原因,人才状况更加严峻。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地区中小企业的分析,比较系统的论述了人才在中小企业的创办和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中小企业 现状 人才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敬德 张国梁 贾志敏 侯二秀
本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的理论基础、管理实践和误区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水平的一些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赵国振
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了我国2003-2012年30个区域的创新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2)总体而言,专业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规模效率,而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纯技术效率;(3)分区域而言,东部西部地区多样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创新效率,而中部地区表现为专业化集聚促进创新效率;(4)区域之间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联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