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4)
2023(9862)
2022(8140)
2021(7067)
2020(5922)
2019(13472)
2018(13157)
2017(25337)
2016(13336)
2015(14979)
2014(15071)
2013(15434)
2012(14527)
2011(13400)
2010(13758)
2009(12801)
2008(12128)
2007(10918)
2006(10025)
2005(9208)
作者
(40949)
(34692)
(34548)
(32890)
(22076)
(16416)
(15647)
(13516)
(12899)
(12394)
(12004)
(11468)
(11380)
(11166)
(10833)
(10647)
(10317)
(9907)
(9820)
(9490)
(8823)
(8489)
(8374)
(7875)
(7809)
(7797)
(7449)
(7168)
(7138)
(6791)
学科
(91312)
经济(91268)
管理(39691)
(37317)
方法(33793)
数学(30679)
数学方法(30274)
(28531)
企业(28531)
地方(22974)
(18235)
中国(17995)
业经(16364)
地方经济(15571)
(15171)
贸易(15163)
技术(14920)
(14706)
(14638)
农业(13391)
产业(12962)
(12725)
(12165)
环境(11659)
(10348)
(10002)
资源(9911)
(9894)
经济学(9504)
(9136)
机构
学院(208427)
大学(206622)
(104313)
经济(102681)
管理(80043)
研究(76164)
理学(69053)
理学院(68300)
管理学(66966)
管理学院(66569)
中国(55704)
科学(44717)
(43490)
(41107)
(38843)
研究所(35267)
经济学(34365)
中心(33462)
财经(33085)
(31953)
(31228)
经济学院(30860)
(29943)
业大(28705)
北京(27440)
(26796)
(25624)
师范(25411)
(24732)
农业(24709)
基金
项目(139162)
科学(110618)
基金(102282)
研究(100060)
(89443)
国家(88858)
科学基金(76216)
社会(67820)
社会科(64781)
社会科学(64767)
(54328)
基金项目(52973)
自然(47262)
自然科(46091)
自然科学(46083)
自然科学基金(45217)
(44412)
教育(43977)
资助(42941)
编号(37926)
(33253)
重点(31661)
(30876)
国家社会(29684)
成果(29384)
(29191)
创新(27458)
发展(27197)
(26842)
教育部(26516)
期刊
(118606)
经济(118606)
研究(63577)
中国(40714)
管理(31722)
学报(30313)
(30001)
科学(29264)
(28964)
大学(22764)
技术(21806)
学学(21642)
经济研究(20764)
农业(20161)
财经(17340)
业经(16630)
问题(15790)
(15582)
金融(15582)
(15300)
技术经济(14994)
统计(14765)
教育(14502)
(13406)
(13376)
决策(11933)
国际(11268)
(11191)
世界(11177)
资源(11165)
共检索到320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薛继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模型,运用2001~2011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等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发现:随机效应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和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引起的技术溢出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固定效应模型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比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需要提升资源富集地区的区域竞争优势和专业化程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晓红  王皓  朱明侠  
基于中国156个高新区城市2000—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门槛回归等模型并加入技术差距等因素,分析了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各个城市间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产业集聚对高新区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且技术溢出和产业集聚的作用程度依赖于城市间的技术差异;(2)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技术差距表现出非线性关系,不同程度的技术差距对产业的集聚效应以及技术溢出效应会产生不同影响作用;(3)技术溢出和产业集聚对技术中等城市的经济增长影响效果最显著,对技术较弱和发达城市则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亮亮  张晖明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原因可主要归结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人口集聚规模、制度因素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区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及要素配置方面出现差别,"资源诅咒"并非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因此,具备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不断推动自然资本优势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优势的转化,通过将资源租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地区间地理区位、人口集聚规模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渐进收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毓春  范欣  张舒婷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从而界定出我国资源富集型地区,并利用199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利萍  吴振磊  白永秀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究竟是"财富"还是"诅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资源禀赋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尚缺乏理论和实证检验。本文以"条件收敛"假说为基础,构建了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18个省(区)19年的自然资源储量以及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大小的同时,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王舒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知识空间溢出现象,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基于多样化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产业集聚的本地溢出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而东部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的作用有所削弱;对外开放水平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影响程度也不同,东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推动邻地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促进产业互补,提升多样化溢出效应,以及加强知识空间积累,提升知识和人才储备,拓宽技术升级范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俏俏  孙慧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资源型产业集聚对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动态的,当期资源型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滞后一期的资源型产业集聚会抑制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资源型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和"拥塞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2)资源型产业集聚与人均GDP的交叉相乘项阻碍了资源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明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验证了资源型产业"威廉姆森假说"在中国的存在性。(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春生  莫秀蓉  
先天禀赋优势决定的仅是潜在比较优势,而后天还需要通过有效行动将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实际比较优势后,丰裕资源才能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发挥切实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检验相关行动有效性的命题,并利用2002-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稳健地表明,近年资源富集区的行动特别是人力资本培育和提升市场化水平的相关行动更为有效。同时本文也指出,潜在比较优势向实际比较优势的转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资源富集区近年的表现不意味着这些地区就永远地避免了资源优势陷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林  田颖  
通过选取我国14个资源型省份1995—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SVAR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Hansen门槛模型,分析资源依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关联效应和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成立;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且对不同地区而言,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不同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欣  周成  夏骕鹔  
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是资源型地区的典型代表。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为研究目标,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利用山西省地级市的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组建空间权重矩阵,使用2001—2020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表明,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关系,旅游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且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同时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阻碍作用。在资源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短期内不宜将旅游业作为替代性支柱产业,但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加强区域合作,构建良好的空间格局,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培育提供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颖  刘林  
文章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并从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出发,考察其对我国资源型省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面板VAR模型(PVAR)对我国26个省份1996—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以分析资源依赖、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交互关系。随后,具体将我国资源型地区划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不同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而技术进步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资源诅咒"现象发生。此外,通过对中部、西部和东部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除技术变化外,技术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缓解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而技术变化则是破解东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关键。进一步对影响技术水平的各变量进行分析后,认为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而对外开放度和外资利用率对东部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宗杰  刘帅  董会忠  刘明睿  
文章基于山东省2007—2016年17地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区域经济质量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质量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集聚竞争度对经济质量存在负效应,区域内企业竞争不利于经济质量提升;集聚多样化水平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安平  
文章通过分析贸易、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制度推移等渠道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传输机理,认为在短期内,贸易和资本流动主要体现二三产业在地区间的关联,劳动力流动更多体现的是第一产业的地区关联。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包括东中西三大地区和中西部三次产业产出变量的VAR模型,并根据中西部三次产业对东部和中部冲击的脉冲响应(IRF)结果,得出劳动力流动和贸易是东部向中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劳动力流动是中部向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的结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在相邻地区之间存在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地区工业发展不仅与本地知识溢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密切相关,而且会受到其相邻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MAR溢出性和Jacobs溢出性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并且产业专业化的促进效应大于产业多样化,在本地工业发展中Porter溢出性并不显著,但相邻地区的产业竞争程度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