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8)
- 2023(12313)
- 2022(10039)
- 2021(8921)
- 2020(7052)
- 2019(16104)
- 2018(15765)
- 2017(29851)
- 2016(16247)
- 2015(18024)
- 2014(18077)
- 2013(17905)
- 2012(16758)
- 2011(15488)
- 2010(15739)
- 2009(14201)
- 2008(13711)
- 2007(12227)
- 2006(11154)
- 2005(10117)
- 学科
- 济(81667)
- 经济(81619)
- 管理(45112)
- 业(42295)
- 企(32356)
- 企业(32356)
- 方法(30522)
- 数学(26862)
- 数学方法(26459)
- 地方(23505)
- 中国(23128)
- 农(22336)
- 业经(19259)
- 环境(17445)
- 学(15504)
- 农业(15489)
- 发(13904)
- 地方经济(13502)
- 产业(13036)
- 技术(12546)
- 和(12322)
- 贸(12206)
- 贸易(12192)
- 制(11877)
- 财(11800)
- 易(11723)
- 融(11723)
- 金融(11722)
- 银(11537)
- 银行(11511)
- 机构
- 学院(238778)
- 大学(234309)
- 济(100806)
- 经济(98847)
- 管理(91336)
- 研究(86012)
- 理学(78488)
- 理学院(77576)
- 管理学(76011)
- 管理学院(75583)
- 中国(63334)
- 科学(53904)
- 京(50816)
- 所(44049)
- 农(43142)
- 财(41793)
- 研究所(40156)
- 中心(38615)
- 江(37190)
- 业大(37130)
- 农业(33564)
- 财经(33112)
- 范(33036)
- 师范(32670)
- 北京(32191)
- 院(31062)
- 经济学(30061)
- 经(29943)
- 州(29765)
- 经济学院(27038)
- 基金
- 项目(162615)
- 科学(129101)
- 研究(118625)
- 基金(116377)
- 家(102203)
- 国家(101361)
- 科学基金(86784)
- 社会(76144)
- 社会科(72551)
- 社会科学(72531)
- 省(67055)
- 基金项目(61123)
- 划(55395)
- 自然(55132)
- 教育(53960)
- 自然科(53711)
- 自然科学(53702)
- 自然科学基金(52713)
- 编号(47719)
- 资助(47234)
- 发(42185)
- 重点(37488)
- 成果(37372)
- 创(34813)
- 部(34705)
- 课题(34273)
- 发展(33723)
- 展(33147)
- 创新(32481)
- 国家社会(31600)
- 期刊
- 济(115469)
- 经济(115469)
- 研究(68626)
- 中国(52159)
- 农(40165)
- 学报(37334)
- 科学(35964)
- 管理(34546)
- 财(28839)
- 农业(27969)
- 大学(27933)
- 教育(27738)
- 学学(26200)
- 技术(22578)
- 业经(21302)
- 融(21165)
- 金融(21165)
- 经济研究(18354)
- 财经(15598)
- 问题(15283)
- 业(14889)
- 资源(13758)
- 经(13681)
- 统计(13322)
- 技术经济(13096)
- 策(12665)
- 科技(12554)
- 图书(11972)
- 商业(11726)
- 决策(11147)
共检索到362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燕 孙慧
文章从产业异质性理论视角,将资源型行业划分为高耗能-低碳(I型)、低耗能-高碳(Ⅱ型)和低耗能-低碳(Ⅲ型)三类异质性产业,运用LMDI法分解异质性产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异质性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演化存在产业异质性。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测算碳排放技术进步、能源利用技术进步、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规模调控四种低碳发展路径对异质性产业碳排放变化的作用效应,发现碳排放技术进步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最优路径";能源利用技术进步是Ⅲ型产业的"最优路径",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较优路径";经济规模调控是Ⅲ型产业的"较优路径",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一般路径";能源结构调整对三类异质性产业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异质性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存在"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鹏飞 刘晓明
“双碳”目标对资源型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必须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文章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分析了资源型地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地区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绿色低碳 传统产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叶晓佳 孙敬水 董立锋
本文基于三大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量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1995—2008年浙江省碳排放量,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将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为能源强度、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四大类效应,并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测算了各类效应对碳排放量的贡献值、变化趋势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8年,浙江省碳排放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正向驱动效应远超过能源强度和结构调整产生的负向驱动效应。本文同时测算出浙江已跨越了碳排放强度的高峰阶段,但仍处于碳排放强度高峰迈向人均碳排放量高峰的阶段。为缩短不同碳排放高峰的跨越时间,降低高峰峰值...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LMDI分解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绍洪 陈胜男
我国西部具有资源优势,然而资源型产业的生产效率却很低下,"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低碳经济约束下,西部地区面临着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双重任务,单纯的产业集群和单纯的循环经济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采用循环产业集群模式,资源型产业才能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的恶性循环,并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统一,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原 孙慧
"十三五"时期坚持绿色发展,要求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严重缺乏、相关制度供给不足、发展思维定式及政府政绩评价指标不完善等问题,是制约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应加快产业转型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依托"一路一带"战略,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全球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增进人力资本积累,夯实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基础;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推进生态补偿有序进行;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强化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律保障等,从而有效推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低碳约束 资源型产业 转型升级 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慧 刘媛媛
首先根据狭义资源型产业内涵将其划分为采掘类和初级加工类,基于1998—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判断碳排放强度变动趋势,从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内在动因。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10.20%。其中,结构份额的累计贡献度为-0.55,阻碍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效率份额的累计贡献度为13.92,是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仲云云
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20年中国各省份和三大地带的碳排放状况,并分析能否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结果表明:相对于2005年,2020年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碳排放总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是可能的。另外,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未来碳排放情景的差异性明显,从而提出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关键词:
低碳 碳排放 情景分析 路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忠 任俊义 黄婉澈
2012年之后全世界将进入"后京都时代",虽然《京都议定书》并未强制中国在2012年有减排义务,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山东省作为能源大省,由以前的能源输出省份到现在能源自给率越来越低,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是势在必行。文章采用三大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8种能源消费量数据测算了2000~2010年的碳排放量值,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现状,并详尽分析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中华 赵玉焕 SU Bin 王浩
该研究对能源需求与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综述了加性分解式与乘性分解式的一般形式;其次,评述分析了指数分解法与结构分解法理论模型结构;最后,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能源经济研究领域驱动因素分解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加性分解式在指数分解与结构分解分析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乘性分解式在指数分解分析领域较结构分解分析更为广泛;随着投入产出表数据可获得性及能源环境政策需求的增强,乘性结构分解模型的开发创新与实证应用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热点。
关键词:
能源需求 碳排放 分解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傅京燕 张珊珊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广泛受到关注以及全球能源压力的增加,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广州二氧化碳排放特点、广州碳密集部门排放的演变特征及广州对外贸易中碳排放的影响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广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建议,期望能为广州未来的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广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锋 吴丽华 杨超
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CO2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减排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1995—2007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6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07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年均增长12.4%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人均GDP、交通工具数量、人口总量、经济结构、家庭平均年收入,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5.82%、4.93%、1.28%、1.14%和1.11%,负向驱动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交通工具平均运输线路长度...
关键词:
CO2排放 驱动因素 因素分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欣
低碳经济这一新型的经济发展形式,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濒临枯竭等环境问题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鄂尔多斯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具有碳关联度高、能源生产和消费含碳高的高碳产业特征。文章以鄂尔多斯市的低碳发展为例,研究鄂尔多斯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面临的挑战,研究结果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敬水 李志坚 陈稚蕊
本文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国际贸易分工等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扩展,利用1990~2008年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均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大,人口规模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小,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小,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人均实际GDP持续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秀梅 闫肃
基于TOE理论框架,以我国108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组态视角对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驱动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驱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组态路径有6条,分别是组织与环境共同驱动型、政策驱动资源转型型、政府主导型、技术与组织联动型、技术与环境联动型和环境主导的组织辅助型;政府支持、环境规制在促进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高水平低碳转型组态路径中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存在潜在替代关系。研究从多维交互视角系统归纳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差异化驱动路径,有利于丰富要素替代理论,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实现低碳转型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亮森 牛玉莲
伴随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依赖资源及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价格上升与产能扩张支撑经济增长的风险逐步加大,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迫在眉睫。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特征和目的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而在此过程中,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论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低碳经济发展和金融的支持效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城市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产业转型 低碳经济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