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1)
2023(9391)
2022(8150)
2021(7145)
2020(6314)
2019(14720)
2018(14609)
2017(28530)
2016(15932)
2015(18135)
2014(18487)
2013(18650)
2012(17540)
2011(16222)
2010(16359)
2009(14854)
2008(14734)
2007(13459)
2006(11545)
2005(10105)
作者
(49512)
(41650)
(41586)
(39306)
(25895)
(19809)
(19079)
(16477)
(15489)
(14858)
(14113)
(14010)
(13125)
(13041)
(12997)
(12912)
(12877)
(12394)
(11948)
(11865)
(10433)
(10311)
(10297)
(9426)
(9222)
(9210)
(9196)
(9110)
(8498)
(8378)
学科
(76386)
经济(76333)
管理(46394)
(42322)
方法(38547)
数学(34764)
数学方法(34309)
(33833)
企业(33833)
(18982)
(16917)
中国(16134)
环境(15570)
地方(15303)
业经(14975)
(14608)
(12987)
农业(12687)
(12205)
贸易(12203)
(11811)
产业(11035)
理论(10821)
技术(10635)
(10626)
资源(10580)
(10556)
(9005)
财务(8973)
财务管理(8947)
机构
大学(240699)
学院(240528)
(100094)
经济(98119)
管理(94166)
理学(82068)
理学院(81156)
研究(80484)
管理学(79449)
管理学院(79008)
中国(58530)
科学(52727)
(50783)
(45409)
(42199)
(41328)
业大(40089)
研究所(38851)
中心(37277)
农业(36205)
(35909)
财经(33926)
北京(31562)
(30918)
经济学(30754)
(30647)
师范(30583)
(28461)
(28241)
经济学院(28154)
基金
项目(164890)
科学(129222)
基金(119269)
研究(115940)
(105082)
国家(104306)
科学基金(88741)
社会(73051)
社会科(69566)
社会科学(69540)
(66201)
基金项目(63431)
自然(58741)
自然科(57266)
自然科学(57248)
自然科学基金(56228)
(55580)
教育(53274)
资助(49710)
编号(46828)
重点(37495)
成果(36911)
(36866)
(36217)
(34187)
科研(32082)
创新(31982)
计划(31915)
课题(31821)
教育部(30443)
期刊
(103402)
经济(103402)
研究(61524)
中国(43331)
学报(41745)
(39593)
科学(37151)
管理(31370)
(31133)
大学(30131)
学学(28103)
农业(27067)
技术(21430)
教育(20970)
业经(17538)
经济研究(16642)
财经(16226)
(16177)
金融(16177)
(15134)
统计(14984)
图书(14400)
问题(14385)
(14071)
技术经济(13814)
(13675)
资源(13537)
决策(12422)
科技(11788)
(11698)
共检索到339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慧  刘媛媛  
首先根据狭义资源型产业内涵将其划分为采掘类和初级加工类,基于1998—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判断碳排放强度变动趋势,从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内在动因。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10.20%。其中,结构份额的累计贡献度为-0.55,阻碍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效率份额的累计贡献度为13.92,是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珍珍  李健  
结合我国实际,对Kaya等式进行扩展,引入经济效应影响因子、能源强度影响因子、行业贡献影响因子和碳排放强度影响因子,构建了行业CO2排放增长驱动力模型。论文应用该模型测算和分析了1990年至2010年我国6个经济部门CO2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①1990—2010年,影响我国各行业CO2排放的正向驱动因素主要是经济效应,负向驱动因素主要是能源强度效应和碳排放强度效应;②碳减排政策的制定要权衡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政策协同;③1997—2000年和2005—2010年CO2排放量减少或增速减缓的主要驱动力是能源强度效应和行业贡献效应;④基于国情,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时间内对CO2减排效力不大,而是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皓  杨佳衡  蒋雪梅  
区别于传统视角的碳排放强度研究,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产出和增加值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了最终需求视角下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及其消费的完全碳排放强度、投资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和出口的完全碳排放强度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根据合并WIOD形成的1996-2009年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完成了对各类完全碳排放强度的测算,以及对完全碳排放强度的变动的直接贡献率分解,同时对各类完全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进行了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增加值系数效应和最终需求规模效应4种驱动因素的SDA分解。结果显示:第一,期间消费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均小于投资和出口的完全碳排放强度,且消费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对完全碳排放强度变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燕  孙慧  
文章从产业异质性理论视角,将资源型行业划分为高耗能-低碳(I型)、低耗能-高碳(Ⅱ型)和低耗能-低碳(Ⅲ型)三类异质性产业,运用LMDI法分解异质性产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异质性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演化存在产业异质性。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测算碳排放技术进步、能源利用技术进步、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规模调控四种低碳发展路径对异质性产业碳排放变化的作用效应,发现碳排放技术进步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最优路径";能源利用技术进步是Ⅲ型产业的"最优路径",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较优路径";经济规模调控是Ⅲ型产业的"较优路径",是I型和Ⅱ型产业的"一般路径";能源结构调整对三类异质性产业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异质性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存在"比较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凯  佟昕  
碳排放强度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直接影响正确判断和把握碳排放强度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来制定控制碳排放强度的短期和长期政策。文章基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享中心(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CDIAC)提供的我国2000-2011年全国碳排放量数据,核算出中国各年度的碳排放强度,通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从静态、动态的视角研究中国碳排放强度与技术进步、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立新  张蓓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本文基于广义费雪指数(GFI)方法,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0-2008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该方法较之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分解法,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更好的消除了分解的残差项,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倒"U"型,并且其抑制作用当前有增强趋势,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依然微弱。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难以抵消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颖  
资源环境是推动资源型产业群演化进程的核心因素之一,对于资源型产业群的形成、发展及变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耐火材料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梳理了在资源型产业群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源、环境因素对于集群演化的影响机制,从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资源依赖型产业群的发展及变迁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小锋  王泽均  李兆亮  薛龙飞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以及区域竞争力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小锋  王泽均  李兆亮  薛龙飞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以及区域竞争力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毅  汪独友  曹林峰  
通过测算苏北地区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及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借鉴并提出苏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秀娟  
利用C-D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技术得出中国旅游产业资本、劳动的产出弹性;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1996—2001年及2001—2006年两段时间区间内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中国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增长;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对三大区域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振  严良  谢雄标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为主体,以资源产业为核心的众多相互合作和竞争的企业或组织集聚在资源产地而形成的网络群体。资源型产业集群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当中,本文在综合学者研究和广泛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模型,认为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行为、金融环境、行业技术进步、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公众意识。本文采用DEMATEL方法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确定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在计算出各因素在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国琴  
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出发,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所得份额的变化率进行考察,目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的工资总额增长、企业利润增加、政府税收增长等方面存在阻力,并且还存在着资源过度消耗的困境。今后,宜通过政府积极、有效地介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效率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米国芳  刘广为  
本文列举出近年来研究碳排放强度的代表性文献,从中选取经济增长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四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四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规模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平稳性不足;对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并用方差分解分析三种影响因素的贡献度,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最为显著,能源强度次之,能源结构最弱。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薛庆根  周宏  王全忠  
本文运用1985~2011年中国29个省(区、市)的种植业统计数据,通过因素分解模型,分离出种植业总产值增长中结构变动的贡献量,并以种植结构变动贡献量作为衡量结构变动效果的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种植结构变动贡献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1年,中国种植业总产值增长中结构变动的贡献份额不高;小麦和水稻结构变动的贡献份额较小,且其结构变动在多数时期对其产值增长有负向影响;玉米结构变动的贡献份额较高,且其结构变动在多数时期对其产值增长有正向影响;大豆、棉花、花生和油菜籽结构变动的贡献份额波动较大。种植结构变动影响因素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人数与耕地面积对种植结构变动有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