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0)
- 2023(18482)
- 2022(15857)
- 2021(14734)
- 2020(12386)
- 2019(28133)
- 2018(28201)
- 2017(52986)
- 2016(29380)
- 2015(33217)
- 2014(33564)
- 2013(33031)
- 2012(30981)
- 2011(28313)
- 2010(28908)
- 2009(26719)
- 2008(26149)
- 2007(23410)
- 2006(21057)
- 2005(19210)
- 学科
- 济(134390)
- 经济(134251)
- 管理(81701)
- 业(74249)
- 企(60572)
- 企业(60572)
- 方法(51730)
- 数学(44290)
- 数学方法(43656)
- 中国(36482)
- 地方(33481)
- 农(33397)
- 学(31375)
- 业经(28974)
- 财(26540)
- 制(23966)
- 农业(22414)
- 理论(21927)
- 贸(20530)
- 贸易(20509)
- 银(20351)
- 银行(20303)
- 和(20301)
- 融(19933)
- 金融(19924)
- 环境(19746)
- 易(19741)
- 行(19597)
- 技术(18867)
- 地方经济(18708)
- 机构
- 大学(421999)
- 学院(420392)
- 济(169791)
- 经济(165917)
- 管理(160297)
- 研究(151226)
- 理学(136116)
- 理学院(134463)
- 管理学(131868)
- 管理学院(131087)
- 中国(113470)
- 科学(94414)
- 京(92676)
- 所(78213)
- 财(77443)
- 农(71552)
- 研究所(70777)
- 中心(67794)
- 江(65976)
- 业大(62502)
- 财经(60258)
- 北京(59610)
- 范(58839)
- 师范(58227)
- 农业(55696)
- 院(54802)
- 经(54407)
- 州(53271)
- 经济学(50387)
- 省(47214)
- 基金
- 项目(277520)
- 科学(216614)
- 研究(202904)
- 基金(197665)
- 家(172994)
- 国家(171529)
- 科学基金(145565)
- 社会(125843)
- 社会科(119097)
- 社会科学(119068)
- 省(110013)
- 基金项目(103476)
- 自然(94246)
- 教育(93550)
- 划(92448)
- 自然科(91916)
- 自然科学(91895)
- 自然科学基金(90166)
- 编号(83241)
- 资助(82539)
- 成果(69286)
- 重点(62816)
- 发(62711)
- 部(60035)
- 课题(59376)
- 创(56834)
- 创新(53041)
- 科研(52166)
- 国家社会(51031)
- 教育部(50908)
- 期刊
- 济(201555)
- 经济(201555)
- 研究(130513)
- 中国(92571)
- 学报(68900)
- 农(65389)
- 科学(62533)
- 管理(62101)
- 财(57719)
- 教育(54259)
- 大学(50917)
- 学学(47282)
- 农业(44735)
- 技术(39302)
- 融(39117)
- 金融(39117)
- 业经(32108)
- 经济研究(31742)
- 财经(29720)
- 图书(26198)
- 问题(25785)
- 经(25641)
- 业(23612)
- 技术经济(21912)
- 统计(20382)
- 科技(20268)
- 理论(19678)
- 资源(19568)
- 版(19153)
- 现代(18907)
共检索到656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浩
本文从成都石化项目引发的争论入手,深入分析了资源型产业发展与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定的循环技术支撑、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同时发挥作用、有效的产业组织模式和完善的政府制度保障体系下,资源型产业发展与主体功能区之间能够实现协调。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 主体功能区 协调 制度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桢 李轩
市场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取决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和价格对供求关系的调节。在农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产生“民工荒”现象,意味着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存在问题,而平衡劳资关系的博弈机制则是工会组织。因此,本文认为,农民工工会组织的缺失和功能性缺陷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民工荒” 劳资关系 工会组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薇,黄海燕,胡绍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振瑜
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武安市为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现状,以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2007年武安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失调,2008—2010年好转至轻度失调,2011—2014年除2013外均处于濒临协调,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社会响应敏感反映出城市发展系统三大组分的协调共进。(2)灰色模型预测当地2015—2019年仍将处于濒临失调,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迟缓,表明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间虽然耦合更紧密,但协调水平提升空间仍较大。(3)资源型城市要强化"经济-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灰色预测 耦合协调 武安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振瑜
资源型城市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旨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系统"经济-社会-生态"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武安市为研究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现状,以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2007年武安市耦合协调度为中度失调,2008—2010年好转至轻度失调,2011—2014年除2013外均处于濒临协调,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社会响应敏感反映出城市发展系统三大组分的协调共进。(2)灰色模型预测当地2015—2019年仍将处于濒临失调,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迟缓,表明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灰色预测 耦合协调 武安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汉兵
生态地位特殊省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区域,但这类省区内部也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在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审视和处理这类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布局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理念,构建了一个研究生态地位特殊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布局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由生态区位、环境容量、资源保障条件、现有发展基础等典型因素决定的各地之间经济重要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相对大小,再根据这种相对大小明确各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功能定位。并以四川省为例,基于实际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正芳
200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6年中央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在二产占比达到61%以上的三门峡工业中,其工业结构层次较低;主导产业不同程度存在资源枯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问题;部分支柱产业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与宏观调控出现了耦合效应;金融部门贷款投放和金融稳定工作难度增大。要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正确处理工业与金融协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工业与金融协同 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久铭 梁亚红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结构畸形、资源面临枯竭、城市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以及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克服资源、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制约,通过经济政策、生态化改造、市场需求拉动等手段,加快城市转型步伐,促进经济多元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理性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志华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不足与国内经济周期深层次的矛盾相互交织,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速放缓并存。山西省委、省政府积极发挥国务院确定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试验区的示范作用,在出台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对全省"资源型经济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利娜 王璐瑶 叶欣
以资源衰退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验证土地、人口对产业的影响及其阶段差异性,采用土地基尼系数方法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角度定量分析城市用地效率,进一步构建评价“人口-土地-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探究资源型城市整体及各区(县)在发展进程中人口、土地与产业三者之间协调程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转型效果。结果表明,双鸭山市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推进关系表现为产业发展影响土地布局,土地布局影响从业人员结构;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而言,研究区的城市用地效率在空间与质量结构层面整体趋于均匀状态,仍处于较低利用效率状态;人口-土地-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三产之间及不同区(县)也迥然有异。第一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失调-协调变化规律,其中市区和友谊县协调状态提升明显;第二产业受资源限制与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经历了由协调到失调的状态变化,2010年后集贤县呈断崖式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失调状态,后期城市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更新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杰
一、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第一,主体功能区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差异,以因地制宜的方式,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贯彻落实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第二,主体功能区战略与新的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在全国“一盘棋”的视域下,在维系国家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大格局下,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第三,主体功能区是和现代空间治理政策工具高度契合和一致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柯金川 郝艺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高耗低效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能源的供需紧张关系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笔者首先对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然后对能源产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能源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增加国内能源供应,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适时调整能源国际贸易政策与重视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作用等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能源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晗耕 杨乐
采用OLS回归方法,分析2010—2019年黄河流域215家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并从股权性质和流域范围两个角度探讨其差异。结果表明:(1)流域内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经济价值具有促进作用。(2)流域中游资源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上下游企业更显著,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国有企业更显著。(3)对股东责任、员工责任和政府责任的履行对经济价值都具有促进作用。从政府法治和企业自治两个角度提出推动黄河流域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企业 社会责任 经济价值 黄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