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50)
- 2023(18058)
- 2022(15098)
- 2021(13828)
- 2020(11356)
- 2019(25278)
- 2018(24921)
- 2017(46400)
- 2016(25506)
- 2015(28695)
- 2014(28698)
- 2013(27767)
- 2012(25550)
- 2011(23075)
- 2010(23787)
- 2009(22394)
- 2008(22251)
- 2007(20487)
- 2006(18507)
- 2005(17277)
- 学科
- 济(105126)
- 经济(104973)
- 业(94874)
- 管理(91239)
- 企(84839)
- 企业(84839)
- 方法(35412)
- 业经(34079)
- 中国(32933)
- 财(32874)
- 农(32808)
- 地方(27286)
- 制(26225)
- 数学(25920)
- 数学方法(25594)
- 技术(23361)
- 农业(22980)
- 务(22661)
- 财务(22608)
- 财务管理(22563)
- 理论(21797)
- 企业财务(21343)
- 和(20191)
- 银(18988)
- 银行(18967)
- 体(18678)
- 行(18275)
- 融(18006)
- 金融(18002)
- 划(17987)
- 机构
- 学院(360875)
- 大学(355583)
- 济(144880)
- 经济(141558)
- 管理(137848)
- 研究(119687)
- 理学(115992)
- 理学院(114671)
- 管理学(112841)
- 管理学院(112131)
- 中国(94684)
- 京(76762)
- 财(72701)
- 科学(70086)
- 江(60049)
- 所(59762)
- 财经(55253)
- 中心(55233)
- 农(54802)
- 研究所(52829)
- 范(50201)
- 师范(49769)
- 经(49701)
- 北京(49050)
- 州(47966)
- 业大(46866)
- 院(43692)
- 经济学(42656)
- 农业(42118)
- 财经大学(40135)
- 基金
- 项目(225658)
- 科学(179645)
- 研究(175404)
- 基金(159500)
- 家(135851)
- 国家(134504)
- 科学基金(117317)
- 社会(111039)
- 社会科(105116)
- 社会科学(105095)
- 省(92471)
- 基金项目(83465)
- 教育(81920)
- 划(75402)
- 编号(73880)
- 自然(71835)
- 自然科(70077)
- 自然科学(70062)
- 自然科学基金(68830)
- 资助(63274)
- 成果(61374)
- 发(53199)
- 课题(52786)
- 创(51867)
- 重点(51105)
- 部(49199)
- 创新(47564)
- 制(46874)
- 项目编号(45312)
- 国家社会(44899)
- 期刊
- 济(179786)
- 经济(179786)
- 研究(115084)
- 中国(88826)
- 财(60855)
- 管理(59232)
- 教育(56586)
- 农(52761)
- 学报(47578)
- 科学(46819)
- 大学(37995)
- 融(37452)
- 金融(37452)
- 农业(35906)
- 技术(35620)
- 学学(34017)
- 业经(32419)
- 财经(27930)
- 经济研究(26747)
- 经(24205)
- 问题(22491)
- 业(21033)
- 图书(19579)
- 技术经济(18999)
- 科技(17724)
- 贸(17690)
- 现代(17683)
- 商业(17335)
- 坛(17321)
- 论坛(17321)
共检索到581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其龙
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源观照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教学资源的表征与影响,政策资源的具象与影响,实训资源的外显与影响,社会网络资源的表象与影响。然后阐述了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机制的构建:全方位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浸润型政策文化体系的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开放式社会促进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资源协同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发展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剑勋 杨育红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管理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机制的构建:构建双向要素流动机制,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构建协同共享机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构建支持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支持渠道;构建品牌育成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力
文章从宏观的实现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的视域下探讨"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内在逻辑生成与融合关系,探求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探讨优化对策。
关键词:
中国梦 创新创业教育 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舟珊 段翔
近十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界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所学的知识能力,更能让学生更快捷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换为实际内容。因此,在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开展相关教学,努力提升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创意的就业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健 宋欣
为了更好地顺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诉求,服务好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高校纷纷围绕自身学科特点和平台优势,与社会企业、创业园区形成互动共生关系,理顺高校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思路,通过纵向、横向和内外"三大联动",全力打造校内、校校、校企"三个协同",形成了一套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所需要的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新体系。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 共生服务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欧阳琳
在新形势下,高校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纷纷开展了各种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陆续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逐渐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大学生作为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及国家创新战略的驱动者,他们的创业综合素养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系统阐述了在资源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际的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创业能力 资源协同 模式研究 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芬 陈忠林 孙璐
自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两个概念后,我国创新创业正步入"黄金时期"。经济良好发展、思想不断解放都为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阐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困境的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纯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针对性培养和联动性效果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需遵循文化引领、知行合一、协同推进等原则,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构建创业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等,树立“创业光荣”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形态,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芳 张立仁 郭郁
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自身四个层面协调推进、形成积极的互动机制,从而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文章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校主体、学生主动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协同育人机制中发挥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协同育人 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宫法明
文章指出,为了更好地凸显高校创业教育的功能性,高校需要在创业教育战略上做出转变,将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上升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层面上来,并提出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构建以战略性为导向的目标体系,构建以系统性为导向的内容体系,构建以基础性为导向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就业视域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益民
盐城工学院坚持知行统一、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与创业引领计划齐抓共举,积极实施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模拟实训、创业服务及指导,并协同校内外各项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已成为"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成才选择权交给学生学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举的全新教育理念。在人才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郁 苏强 刘凤臣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创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实现培养又好又多人才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及大学科技园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人才的作用、吻合社会需求的前沿阵地作用,如何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大学科技园实现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基地 大学科技园 协同 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国焕 朱建良
"供给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同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推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大学生创新创业息息相关,以供给侧改革视域审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以发现其中还有很多缺失,需要在资源供给结构和供给效率、创业价值引导和创业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更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创新创业 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艳丽 池瑜莉
近些年,校企协同已受到越来越多院校与企业的重视,成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趋势。同时,校企协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等方面高度契合,这为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校企未能共同构建教学体系、校企未能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校企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亟待完善以及校企协同培养的各项保障制度亟待完善。对此,院校与企业还需共同构建教学体系,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同时完善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与各项保障。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龙有胜
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协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二者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效果的互补性和教学方法的相通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课程体系不完善、协同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效果反馈和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突出。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快健全思创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课程体系、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夯实师资力量,加快畅通融合机制,进一步释放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