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6)
- 2023(8528)
- 2022(7101)
- 2021(6678)
- 2020(5368)
- 2019(12144)
- 2018(11681)
- 2017(21735)
- 2016(11572)
- 2015(13240)
- 2014(12933)
- 2013(13152)
- 2012(12536)
- 2011(11792)
- 2010(11501)
- 2009(10673)
- 2008(10563)
- 2007(9417)
- 2006(8628)
- 2005(7730)
- 学科
- 济(61600)
- 经济(61448)
- 管理(33338)
- 业(29858)
- 方法(24603)
- 企(22966)
- 企业(22966)
- 数学(20651)
- 数学方法(20539)
- 中国(19305)
- 地方(15831)
- 农(15733)
- 技术(13138)
- 业经(12344)
- 贸(11916)
- 贸易(11910)
- 易(11619)
- 和(11108)
- 环境(10932)
- 学(10782)
- 农业(10697)
- 地方经济(10194)
- 财(9257)
- 制(8907)
- 发(8769)
- 资源(8425)
- 理论(7959)
- 融(7686)
- 金融(7683)
- 关系(7619)
- 机构
- 大学(179338)
- 学院(176386)
- 济(84467)
- 经济(83161)
- 研究(70572)
- 管理(66384)
- 理学(57052)
- 理学院(56281)
- 管理学(55515)
- 管理学院(55149)
- 中国(53418)
- 科学(41666)
- 京(39700)
- 所(36020)
- 财(33513)
- 研究所(33032)
- 中心(30683)
- 经济学(27631)
- 财经(27534)
- 农(26984)
- 北京(25749)
- 经(25297)
- 范(25162)
- 院(25029)
- 师范(24998)
- 经济学院(24948)
- 江(24670)
- 业大(23305)
- 科学院(22715)
- 农业(20975)
- 基金
- 项目(122158)
- 科学(98143)
- 基金(91568)
- 研究(90232)
- 家(81104)
- 国家(80548)
- 科学基金(68092)
- 社会(62836)
- 社会科(58712)
- 社会科学(58695)
- 基金项目(47916)
- 省(43658)
- 自然(41100)
- 自然科(40029)
- 自然科学(40018)
- 教育(39710)
- 自然科学基金(39325)
- 划(38313)
- 资助(36838)
- 编号(34362)
- 部(29122)
- 发(28713)
- 重点(28462)
- 成果(27881)
- 国家社会(27863)
- 中国(25978)
- 创(25381)
- 教育部(24780)
- 创新(24031)
- 课题(23658)
共检索到270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万鹏
明清以降,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力加工业发展至极盛,水磨是其最主要的技术形态,规模一度达到数以千乃至万计,技术体系完备。水力磨坊的经营群体构成复杂,既涉经国大事,亦是重要地方生业,除了加工粮食外,还可用来榨油、制香、造纸、酿酒等,对于满足地方生计和繁荣区域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力磨坊是西北官方课税的重要对象,而磨课既指磨坊经营者提供加工服务时收取的加工费用,也指经营者向官方交纳的税额。
关键词:
明清以降 西北地区 水力磨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芳 王浩 陈敏建 王研 唐克旺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需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因此,合理量化生态环境需水是西北水资源优化配置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着重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植被生长需水的区域分异规律,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生态的空间分区,以生态分区和流域水平衡为基础量化生态需水;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确定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建设规模,并预测生态需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增加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也可以带来规模效益和贸易收益,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不竭之源。分工的依据是区域间农产品比较成本的大小。国内资源成本法是测算农产品比较成本的较好方法。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测算,以此为依据,对西北五省区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进行了区域分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广文 杨改河
果树的区域布局调整与优化是果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西北地区果树区域布局调整与优化的原则、目标和依据,并对该区果树区域布局进行了区划分区,最后提出了调整与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果树区域布局 调整与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剑 李新 王根绪 胡宏昌 钞振华 George Leavesley Steve Markstrom Roland Viger
以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区自然产水区的产汇流机理的研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环境的开发思想,利用MMS(modular modeling system)模型库中与降水径流相关的模块,通过综合各种产流(包括超渗、蓄满产流)机理、并且根据寒区产汇流的特点对USGS开发的流域PRMS(precipitation-runoff models)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土壤水运动中降雨入渗补给的多层土壤滞后效应模块以及积雪融雪和冻土面积识别模型,建立了适合于寒区流域的分布式PRMS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黑河上游出山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MS建立的黑河上游改进的PRMS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树奎 李同昇 周杜辉
从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协调度的定义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定量化评价区域社会经济与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的方法,并对西北地区352个县域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扩散环境相似性、发展水平相近性、协调发展一致性等原则,利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西北地区各县域分为高度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和整体发展滞后型4种类型区域;把空间分布类型转化为时间发展阶段,以发展阶段作为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状态的背景时,西北地区各县域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S"型变化特征,根据协调度随社会经济发展的"S"型曲线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樊杰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关键词:
能源,区域经济,中国西北地区,协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锋 孙兰东 郭俊琴 冯建英
利用西北地区13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城市与经济发展等数据,研究了西北地区降水各要素的趋势变化特征及人为活动影响。结果表明,西北降水量在1980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但东西部趋势相反,中西部地区增加,而东部地区减少。经济快速期(1979—2012年)与慢速期(1961—1978年)降水量的趋势差表明,人为活动密集的东部地区降水下降趋势明显减缓;而中西部区域的化工区、城市及其下风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都有明显增加。省会城市和化工城市对降水各指标的正贡献总体在10%~60%之间,其中化工城市对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多元回归表明,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少勇 任燕 乔立 林纾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8个观测站1961年-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雨降水日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祁连山和天山有两个相对多雨区。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大多数地方大雨降水日数有不显著增多趋势,显著区在天山地区,但西北东部略有减少趋势;全区大雨降水日数存在22年周期,除祁连山区1967年有突变现象,其余地方近47年未发生突变;以全区大雨降水总站次数序列分析,冬季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所增多,春季不明显,夏季略有增多,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玉冰
货币政策传导是一个有着众多环节、渠道和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各个地区在经济和金融结构等方面的异质性,导致单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产生区域差异效应。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对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西北地区的现实表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静 吴鑫悦 李文龙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催生的新兴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区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定量合并与"自上而下"的空间系统划分相结合的思想,综合考虑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及生态风险,运用分区分级、多维聚类等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要素"的"生态脆弱性一级分区–生态系统状态二级分区"的综合分区体系,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可分为6个一级分区,各分区面积分别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24.5%、45.3%、6.9%、15.8%、0.3%和7.2%。2)在一级分区约束下,根据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敏感性和区域生态风险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将西北地区进一步划分为50个生态保护红线二级分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国土空间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为保障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的有效发挥、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杨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对西北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采取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法,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西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及相关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艳昭 封志明 刘宝勤
水土资源不匹配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自然本底,加之人口大量增加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使得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论文系统分析了县域单元农业水资源平衡的两个层次及其计算方法,并对西北地区314个县域单元进行了实证研究。天然状态下农田水量平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各个县域单元降水均不能满足各种作物的水分需求,亏水为水量平衡的首要特征。就各省而言,新疆为亏水量最高的省份,其多年平均作物亏水量达628.02mm,陕西最小,其值为87.51mm。人工状态下水土资源平衡模型结果表明:受灌溉水平的影响,西北地区各个县域单元水量平衡差异明显。各省份中,新疆水土资源利用处于水少地多的超量承载状态...
关键词:
水资源平衡 西北地区 需水量 亏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伟 蔡学斌 杨琴 石汝娟 夏虹
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对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农产品原料的类型将农产品加工业进行重新归类,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在东、中、西及东北的分布,以及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使用集中度、空间基尼指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该文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占全国的比例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以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产业布局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晓娟 童玉芬
中国西北地区(陕、宁、甘、青、新)地处中国内陆,自然环境条件严酷,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和隶属度函数对西北五省区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为中级协调水平,宁夏、甘肃和青海三省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新疆处于初级协调。西北五省区要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降低人口生育率,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附加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